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已知最早的樺樹皮焦油利用證據

中國已知最早的樺樹皮焦油利用證據

原標題:中國已知最早的樺樹皮焦油利用證據



歡迎關注「文博中國」!

陶器自舊石器晚期出現以來,就在中國的考古遺址中廣泛出土。古代先民利用陶器烹食、制酪、釀酒、染色等,這一系列活動都可能在陶器表面形成炭化物,甚至一些有機分子可以殘留在陶器疏鬆多孔的胎體里。通過對陶器中這些有機殘留物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很多先民生產生活方面的信息,比如他們利用了何種動植物資源?如何製備這些產品?不同的陶器分別有什麼功能?


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楊益民課題組與青海省考古所王倩倩等人合作,利用紅外光譜、氣質聯用、掃描電鏡和同步輻射顯微CT等手段對青海大通長寧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時期雙耳罐內的炭化殘留物(圖1和圖2)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成果「Earliest use of birch bark tar in Northwest China: evidencefrom organic residues in prehistoric pottery at the Changning site」在《Vegetation History and Archaeobotany》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饒慧芸博士。



▲ 圖一 雙耳罐碎片內外壁


▲ 圖二 陶器內壁和底部炭化殘留物


炭化殘留物經紅外和氣質聯用分析鑒定為樺樹皮加熱後的產物(圖3);之後利用掃描電鏡和顯微CT(圖4),與現代炭化樺樹皮進行對比分析,認定古代炭化物為樺樹皮焦油,而不是炭化的樹皮。因此,早在齊家文化時期(約4000~3500 BP),中國西北部的先民已經利用當地的樺樹皮來生產焦油,並可能作為粘合劑用於製造複合工具,如長寧遺址發現的骨柄石刀。



▲ 圖3 樺樹皮焦油的氣質聯用分析


圖4 樺樹皮焦油的顯微CT分析


通過分析雙耳罐的內外壁殘留物分布,以及與國外樺樹皮焦油生產的經典方法「雙罐法」進行比對,認為此雙耳罐可能是樺樹皮焦油的生產工具,是目前中國加工和使用樺樹皮焦油的最早證據。由於甘青地區地理位置特殊,而且長寧遺址在齊家文化時期處於生存策略的轉型期,並且考慮到歐洲早在舊石器晚期就已製作樺樹皮焦油,中國樺樹皮焦油的生產和利用可能受到西方的影響,但這仍需要更多的證據。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編輯:陳 梅

原文刊登於中國文物報


2018年9月7日《考古周刊》6版


歡迎大家投稿!


周刊投稿郵箱:

wwbkaogu@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chaeometry 的精彩文章:

TAG:archaeome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