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戰進入最後時刻,三大盟國「集體脫逃」,美自食苦果
作者:蘇子後
近日,在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下,持續七年之久的敘利亞戰爭接近清場,敘政府軍已收復全國98%的領土,只要向西北部反對派唯一的容身之處伊德利卜省發起最後一戰,就可能實現敘利亞的統一和穩定。
敘反政府武裝猖獗的背後,離不開美英法等國的暗中支持。如今,敘俄聯軍已將伊德利卜省包圍,只留下一個通往鄰國土耳其的豁口。本月3日,眼看大勢將去的美國向俄、敘、伊發出了「不要動手」的警告,但戰鬥民族顯然不吃這一套,話音未落就突然發動了堪稱2018年來最大規模的突襲。俄空天軍駐敘基地的多架蘇-34和一架蘇-35戰機,先後50多次精確打擊並摧毀了反政府武裝的一個組裝無人機車間及兩個存放彈藥的倉庫,傷亡十分巨大。
蘇-34轟炸機號稱「炸彈卡車」,一個航次可載8噸炸彈,跟蘇-35都是俄羅斯目前戰鬥力爆表的最先進戰機。9月1日至8日,俄海軍還在地中海舉行了自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海上軍演,艦隊大都攜帶了可以攻打陸地的導彈。顯然,俄要通過此舉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其官方發言人扎哈羅娃還強調說:俄即繼續打擊恐怖分子,直到將他們徹底消滅。
敘戰開始至今,已造成47萬人死亡,逾190萬人受傷,30萬政府軍僅剩幾萬人,大量平民流離失所,僅土耳其就接納了350萬難民,敘國民人均壽命從70歲降至55.4歲,經濟損失高達2550億美元。
可以說,全世界人都希望敘利亞早日取得和平和統一。而美英法等西方國家並不這麼打算,一是通過戰爭販賣武器賺錢,二是想顛覆敘政府,扶持傀儡政權,獲取更多的利益交易;三是想藉助控制中東石油,掌握世界石油的閥門。因此,敘利亞對美國來說也十分重要,目前已調集卡爾尼號、羅斯號導彈驅逐艦、B-1B戰略轟炸機和200多枚巡航導彈,並拉攏英、法、德等北約國家發起聯合打擊,欲竭盡全力挽救敗局。
不過,就在戰鬥即將打響前夕,美國卻接二連三地聽到壞消息——
本月4號,英、法漁民在法國北部海岸因為扇貝捕撈問題發生激烈衝突,兩國在倫墩和巴黎進行多輪談輪均破裂,雙方都威脅要出動軍艦保護來本國漁民,海上對峙已箭在弦上,雙方均自顧不暇。
另一個北約國家德國,此前口頭聲援美國打擊敘利亞,不過到了9月13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納勒斯直言不諱地表示,不會允許德軍參與行動,因為這並不符合德國利益——在4月份的突襲中,德國軍艦加入了美英法編隊,但是沒有釋放一枚導彈就提前撤離。
事實上,任何配合美軍行動的北約國家都深有體會,追隨美軍非但什麼好處都撈不到,反而要額外承擔大量戰爭經費。
北約主要國家的臨陣倒戈,讓美軍成為了光桿司令、孤掌難鳴。美國媒體只能尷尬地指出:德國就是一個逃兵,根本沒有很好的盡一個北約強國應該擔負的責任。


TAG:環球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