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體罰了!比起「討個說法」,這樣做才更理性
媽媽留言
上周,我去幼兒園接兒子,正好看到孩子哭。老師對我說孩子搶小朋友的東西還打人,於是被老師罰站、打屁股!這是為了讓他知道打人是痛的,以後不要再打小朋友。
儘管覺得老師的話很牽強,可我不敢和老師辯論,還一再地謝過老師,領著孩子回家了。回家後孩子情緒很不好,我也開導孩了,可孩子還是慢慢變得不願去幼兒園了。遇到這種老師體罰孩子的情況,究竟該怎麼辦呢?
超級育兒師 答疑剖析
這位媽媽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雖然表面上和老師統一口徑來教育孩子,但內心卻很糾結——老師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應該受到尊重,不可以用這樣粗暴的體罰對待孩子。
所以當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體罰,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無論什麼樣的原因,孩子在幼兒園大庭廣眾之下被老師批評、罰站、甚至打屁股,感覺一定非常糟糕,甚至是恥辱的。孩子在這個時候也一定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理解。所以我們要第一時間理解到孩子的感受,抱一抱,安慰一下:
「寶貝,今天在幼兒園被老師罰站了,被老師打屁股了,很疼吧?被老師嚇到了吧,是不是還有一點兒委屈和生氣呢?」
這一步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共情」——孩子會一下覺得找到了「依靠」,找到了理解自己、懂自己的人,接下來就會更加願意與爸爸媽媽溝通。
或許有的父母擔心這麼做會縱容到孩子,孩子應當接受教訓才能夠懂道理。然而,在不良情緒狀態下的孩子是無法正常思考的,這個時候做任何的教導,都將是無效的。所以第一步應該理解孩子,打開孩子的 「心門」 。
當孩子的情緒狀態逐漸平靜下來,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回顧一下整件事情。我們可以嘗試向孩子提問:
寶貝,今天在幼兒園,你和小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情,能和媽媽說一說嗎?
當時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以後和小朋友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做比較好呢?
你覺得老師為什麼要讓你罰站、打你屁股呢?
老師這樣的做法對不對呢?
如果以後老師再打你,你可以怎麼做呢?
當我們啟發孩子去認識、理清一件事時,最好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把想法講出來,把思路理清楚,比由家長單方面講道理效果要好。
問答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客觀公正,不要帶著情緒說話,目標要指向事情和問題本身。通過一連串問答,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根源在於孩子自己對小朋友的溝通、表達方式有誤,同時老師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著問題——老師打你是不對的,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要有勇氣對老師說不!
或許有的爸爸媽媽會感到疑惑: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師,這樣做會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以後老師就不好管ta了?
其實,告訴孩子老師某件事情做得不對,和背後說老師壞話、不尊重老師完全是兩碼事,父母在這方面應該跟孩子坦誠相見。老師也普通人,也會犯錯。老師每天管理那麼多孩子,情緒難免失控,發火打小朋友,也正是老師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我們告訴孩子老師做得不對,並不是教孩子不尊重老師,而是引導孩子敢於質疑,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學著理解和接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
雖然一起理清了思路。然而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知道是一回事,實際真正遇到了會處理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此時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和孩子一起做「情景模擬遊戲」:
寶貝,我現在是你的小夥伴壯壯。我正在玩兒你最喜歡的坦克車,但是你也想要玩兒。你要怎麼說呢?
---壯壯,我也想玩坦克車,我們可以一起玩兒嗎?
---不行,我沒玩兒好呢。
---那你玩兒好了以後給我玩兒,好嗎?咱們輪流。
寶貝,我現在是你的幼兒園老師。你不遵守紀律,我過來打你屁股咯!
---老師,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我做錯了。我願意向小朋友道歉,但是我不喜歡你用這樣的方式對我。
通常情況下,老師當時可能很生氣,但聽孩子這麼一說冷靜下來之後,應該就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不會和孩子計較了。
而與老師溝通,也不宜正面衝突。人非聖賢,情急之下難免會有過激的行為,我們不妨先「共情」一下老師,然後再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建議:
老師,您每天要帶那麼多孩子,也真是很不容易!孩子不懂事,讓您費心了!但是作為家長,知道孩子被打還是會很心疼的。相信您那麼有經驗,以後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的。
萬一老師不承認,多數是因為羞愧。家長也沒有必要死盯著老師非要討個說法。就此一筆帶過,因為家長鄭重其事的交談,已經足夠能讓老師的內心有所觸動。
如果沒有到傷害孩子的地步,不推薦向學校領導反映。畢竟「打小報告」會讓老師在情緒上很抵觸,讓矛盾升級惡化。當然,如果與老師多次交涉無果,甚至記恨孩子處處作梗,就必須要走到這一步。那麼父母也要做好替補預案,比如聯繫新的幼兒園,確保孩子的學習成長不會受到影響。
孩子在幼兒園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無法預見,老師會怎麼處理孩子的事情,我們也無法左右。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清自己錯在哪裡,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解決問題,慢慢習得人際溝通的種種技巧。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兒童豆製品攝入要限量,1歲以內千萬別給孩子喝豆漿!
※安徒生故事(一)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