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落,此人裝傻等待時機,最終成為千古一帝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落,此人裝傻等待時機,最終成為千古一帝

唐朝是我國古代社會一個輝煌燦爛的封建王朝,產生了唐詩,也有為人稱道的「貞觀盛世」,然而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卻走向了內憂外患的衰落局面,唐朝國力衰落。我們從很多詩人的詩歌中也能聽到很多離亂之苦,感嘆盛世不再的末世哀音。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唐中後期逐漸衰落的政治局勢下,曾出現過短暫的中興局面,這個人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割除政治積弊,消滅了「牛李黨爭」,而且還遏制了繁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他在位短暫歲月,創造了輝煌的政治業績。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在他未繼帝位之前,一直以愚笨,不慧等形象示人。王公大臣,宮內宮外,都曾認為其不聰敏,且活得窩囊。《新唐書》中就對他有這樣的記載:「宮中或以為不慧」。在《資治通鑒》中則更是直言其「宮中皆以為不慧」。可見,李忱為人之謹慎的低調,簡直是裝傻充愣般地騙過了所有的人,一直在裝傻等待時機。唐朝中期,皇帝更迭頻繁,局勢混亂。武宗駕崩後,宦官馬元贄攝政,然後作為宦官卻無權取而代之。此時,一直以「傻子」形象示人的便成了傀儡皇帝的最好人選。

但李忱繼位以後,卻迅速地將權力掌握到手中,執政不久就將權貴、奸佞和宦官都鎮住。他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中斷「牛李黨爭」,結束了政治混亂不堪的局面, 且從吐蕃人手裡收復了淪陷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他任用白敏中、令狐綯等文官,限制了宰相權力,宰相變成了一個傳聲筒,謀劃決議的權力都真正掌握在皇帝手中,這一點和漢朝的外丞相有點相似,宰相的權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與此同時,壓制宦官權勢,奪回了主要行政權力,使自己的政治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各種政令也得到很好的施行,形成「刑政不濫,賢能效用」的局面。

得到朝野內外的一片讚頌,他在位的十年時間,統治也不斷趨於穩定,江河日下的唐朝在唐宣宗李忱的統治下又出現了一個中興的局面。縱觀李忱的一生,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一直以不慧示人,且以皇叔的身份上位,憑藉自己的才能,在短短數十年使國家得到正常平穩的發展,社會安定,民受其惠,最終成為千古一帝。但是宣宗所建立的中興業績也未能真正避免唐王朝滅亡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司馬懿誅滅三族時,一幼子幸運逃脫,他的後代成功滅亡晉朝
美軍打算投放原子彈時,科學家們強烈反對,杜魯門只用一句話回應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