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老人說「六十不種樹」,六十歲為何不能夠種樹呢?

老人說「六十不種樹」,六十歲為何不能夠種樹呢?

提要:農村老人說「五十不造屋」,五十歲為何不能夠建房子?

「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制衣。八十不訪友。」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諺語,都說古諺語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比如「長十月,短五月,不長不短二八月」,「草若無心不發芽,人若無心不發達」,「槽里無食豬拱豬,分贓不均狗咬狗」等都是古人通過社會經驗所總結出來的諺語,流傳至今。

古人壽命極低,有些古諺語已經不合時宜。

「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這兩句話是指人在步入老年以後,沒有必要做長遠打算,不要消耗自己所剩無多的時間去做一些對自己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情。

五十不造屋,意思是過了五十歲以後,就不要蓋房子了,因為蓋房子是一件將錢財耗盡的人生的大事,等你把房子蓋好了,不見得你有命去好好享受;而六十不種樹,也是同樣的意思,過了六十歲以後,就不要去種樹木了,由於樹木成材時間非常長,固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所以六十歲以後再種樹,有可能你不能親眼看見樹木長成參天大樹的景象。

當然不是所有的古代俗語放在現代還能適用,古代生產力低下,生活艱苦,對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等,古人的壽命一般都不是很長,封建社會時期的平均壽命只有37歲,而一般人40歲以後就稱老,例如蘇軾在《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就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

而現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醫療技術的發達,國民的平均壽命在2015年達到76歲。所以五十歲還正值壯年,都還在工作崗位奮鬥拼搏,國家也根據人們的壽命不斷提高,提出了延遲退休,讓老人在工作崗位上依舊發光發熱。

清朝曾廷枚在《古諺閑譚.種樹諺》中就對這個諺語就講訴了他的觀點「古諺語講: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制衣。章申公的父親俞七十歲高齡了。老人在宴席上吃到了很甜的柑,便把柑的核種植下來希望日後能常有柑品嘗。

但在座的客人們暗中譏笑,認為不到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吃到柑的,認為俞年事已高恐怕來不及吃了。後來俞吃柑吃了十年才去世」人們認為年齡大了,就應該安逸的生活,這種只從經驗出發作出的判斷是錯誤的,嘲笑他人反而成了自己可笑。

人活著就要追求更高的生活境界,不能拘泥於年齡的限制,做到不辜負人生時光,創造價值,享受生活。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天吃點無花果,清涼解暑不上火,吃不完還能做成果乾
有經驗的老農種紅薯要撒灰,紅薯長得不僅大,味道還很好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