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之所以會輕視火器,跟此項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滿清之所以會輕視火器,跟此項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國家,在宋朝時期就有突火槍的發明與使用。而明太祖朱元璋能夠驅逐蒙元而建立大明,也與明軍大量裝備火銃等熱兵器有關(史載,洪武十三年規定,在各地衛所駐軍中,按編製總數的百分之十裝備火銃)。至明成祖時期,設立了專習槍炮的神機營,而其每次北征,皆以「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神機營與步騎兵相配合,從而奠定了對蒙古騎兵作戰的優勢。

而至明末時期,雖西方的火器在很多性能上趕超了東方,但整體上的差距還不是很大。並且明朝很重視從西方(葡萄牙、荷蘭等)引入先進的火器,並進行了大量仿製與改良。然而,到了滿清,我國火器的研究卻徹底停滯了。以致到了近代,面對西方的船堅炮利,只能一次次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那為何滿清要輕視火器的研究呢?其實這跟滿清的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滿清在政治上,是採取了「聯蒙制漢」的策略,在他們的理念里,是以華夏征服者而自居的。而這兩個民族的習性很相近,騎射乃是其生活日常。滿清自認其是以騎射而取得的天下,其武力的自信就來源於騎射。

漢人乃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騎射條件又怎麼能跟漁獵游牧民族相比呢?而滿清雖曾經在火器上吃過虧,見識過火器的威力,在初期也對火器頗為重視。

但是,火器乃是其陌生的領域,也脫離其生活日常。如果仍再重視火器的研究,那麼火器的技藝掌握在漢人的手裡,滿清將會喪失其武力上的自信。故而,滿清為維護其統治,便只得「重騎射而輕火器」,農耕民族的騎射還能玩得過游牧漁獵民族的騎射?而只要漢人沒有武力上的自信,也便只好安心做順民了。

而對漢人來說,來自北方的漁獵游牧民族一直是對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為對抗漁獵游牧民族的騎兵,一直絞盡腦汁,而火器是克制騎射的最大利器。正因為定居民族與非定居民族生活習性上的不同,才決定了滿清輕視火器研究的必然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李逵對宋江無比忠心,為何會因一位女子而與宋江翻臉?
織田信長為何會拒絕接受封征夷大將軍?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