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大咖雲集話題爆棚,《我就是演員》還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方能現象級

大咖雲集話題爆棚,《我就是演員》還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方能現象級

早在8月的時候,納蘭受邀作為「大V鑒影團」在現場近距離觀摩了《我就是演員》第二期的錄製。從台下觀摩全程錄製,到在電視機前觀看最終呈現版的播出,還是有許多觀察與想法值得一說。

直觀感受之一便是陣容卡司更加強大了。章子怡、吳秀波和徐崢兩男一女的構架,毫無疑問的確立了章子怡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就表演這件事本身來說,章子怡確實已經多次在這個舞台展示了她之所以能夠走上國際舞台的原因。她臨時被請上台詮釋張馨予在《半生緣》中角色時的表演,對比之下差異程度相當明顯。

直觀感受之二便是大導演這個角色的加入算是本季的亮點,從第一期的陳凱歌到第二期的許鞍華,如果能夠接下去的節目都能按照這種級別邀請導演,節目「殿堂級」質感會更加顯著——當張紀中都只能屈坐在BOSS團之中,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

直觀感受之三便是現場評論環節其實還是有些過於專業化,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其實還是有些過於理論化的枯燥。綜藝節目畢竟還是要照顧娛樂性,而不是真的做成一堂表演教學課。尤其是電視節目本身就是一種大眾審美品味的產品,過於曲高和寡並不見得是好事。

當然,節目中暴露的問題也在可見視線之內,主要存在幾個方面。

問題之一便是包括三位導師的分工到目前看起來並不是特別的明確,包括現場的導師團,許鞍華導演,表演老師劉天池、以及幕後製作人組成的BOSS團,點評內容都集中在點評演員對於角色的理解,情緒層次飽滿度等極專業的表演問題。個人感覺反倒是這些點評嘉賓發言內容沒有層次感,沒有從不同維度來表達。

就拿製作人的點評來說,客觀上來說這些人說的再專業,也不可能比三位導演,比導演,比劉天池講的更專業。個人覺得他們更應該從市場也好,從製作選角的角度也好來談對台上演員的理解。他們完全可以代表一些市場化的發聲,這樣和專業的學院派的一些導演導師們能夠形成一個更全面矩陣的行業點評。畢竟這個整個表演場上,聚集了包括導演、編劇、演員、製片人等各種角色,已然形成了一個行業的閉環,這幾個環節的特色應該多體現。

問題之二便是現場大導演的作用是否可以再明顯?譬如,許鞍華導演作為97版《半生緣》的原版導演,是否能夠講述她當時拍攝這場戲的設想,包括當時兩位主演梅艷芳和吳倩蓮對於角色的處理是怎樣的,現場拍攝是否有什麼小故事,這樣可以增加談話內容的豐富度,也讓觀眾也更聽得下去。

又譬如, 三場戲是否都可以從現場大導演的經典作品中截取,如此一來,導演與節目的聯結顯然會更強,參與感也會更加明顯。

問題之三是納蘭一直存在的疑問,即搭戲的對手到底是怎樣選擇匹配的?是類型相近?是年齡相仿?亦或者還有篩選的規則。這個篩選規則如同更加明確,還是更能製造出討論話題,譬如演員競爭配對時,考慮搭配一位科班和一位非科班演員,用這種對比來發現問題;或者從公平的角度來說,科班演員就是匹配科班演員,非科班就是匹配非科班,這樣的身份標籤,其實能夠做很多的文章。

至於每期節目關於演員表演表現的爭論其實都很正常,畢竟對於表演的理解是非常私人的主觀感受,無論是章子怡和徐崢關於闞清子演技的爭論,還是張馨予、徐璐等人表演的討論,都是在技術區間內的合理討論。至於如何將這種專業化的內容進行大眾化的呈現,才是《我就是演員》更值得關注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驚夢 的精彩文章:

陳好趙薇之後是黃曉明有麻煩了,「明星股神」光環之後的真相到底如何?
蔡健雅三連擊,羅雲熙唱《不染》,《金曲撈》打撈的不止是好歌

TAG:納蘭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