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的人生,你要如何做主?

孩子的人生,你要如何做主?

大人很奇怪,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嚷嚷著「我的青春我做主」,但長大成人,為人父母、師長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的人生「指點江山」。

大人還喜歡把自己那一套處世觀強行加到一張白紙的孩子身上。

在《開學第一課》中,俞敏洪說自己沒考上大學,補習了幾次考上北大;還說沒考上的同學,在工地搬磚,並掏出一張照片,加以佐證。

但放眼現在的社會,坐辦公室的就一定要比搬磚的快樂么?不見得吧。再說了,搬磚辛苦是辛苦了點兒,但真金白銀靠自己的一雙手討生活,俞敏洪憑什麼在全國中小學生面前加以指責?這不僅刺傷了本來就敏感的農民工子女,還給所有孩子灌輸了狹隘的價值觀。

小編想說的是,不管是坐辦公室,還是在工地上搬磚,都是靠自己的一雙手吃飯,都值得尊重。生活面前,沒有誰比誰高人一等。

龍應台說:」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再疼再愛,大人終究只能陪孩子走一段路。如果在這一段路上,該做的決定,大人統統幫忙代勞了,那麼餘下的路,孩子要怎麼走?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曾任十年學校心理輔導老師的陳志恆認為,大人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不然將永遠活在別人的答案中。

令人捏把冷汗的熱心建議

面對孩子的問題,直接給出答案,是最簡單的;而孩子要的,也是一個直接的答案。然而這麼做,對於孩子內心的困惑,特別是關於人生決定,不一定有幫助,甚至還可能出現副作用。

首先,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的心理。面對這樣的人生大問題,總是採取從大人身上得到標準答案的被動態度,而不願自己搜集各種訊息綜合判斷、獲得答案;另一個可能的風險是,這些直截了當的建議本身,往往必須打上問號。

這些建議,都來自孩子身旁的熱心長輩。但是在這些建議背後,常常是偏頗、過時、刻板的印象,甚至邏輯不通的資訊。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於是,面對孩子的人生大問題,即使我們有著自己的好惡,仍需儘可能保留更多空間給孩子自己思考、探索。

首先,儘可能提供給孩子客觀、正確與最新的資訊。當涉及價值判斷時,例如分析大學專業或職業的好壞、高下、優劣、前景時,也要提供多元的資料來源與觀點,避免偏頗。

其次,時時反思自己的觀點是否帶有過去的刻板印象,避免不自覺間誤導孩子的判斷。

更重要的是,與其直接提供孩子資訊,不如指導孩子自己搜集、判斷與組織資訊,這才是孩子需要的能力,也是一種機會教育。

最後,告訴孩子:「大人提供你的資訊或思考方向,都只是參考。最終,你要為自己做出決定,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

「最佳的人生選擇」也許並不存在

我時常強調「人生不確定」這個觀念,即現代人的人生髮展已非線性—努力讀書進入頂尖大學熱門專業,完成學業進入一流企業,從基層做起一路往上爬,直到屆齡退休。

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今的產業脈動變化迅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誰也無法預料當孩子大學畢業後,那時社會的顯學是什麼;而個人的內在特質、專長、興趣與價值觀,也都會隨著生活經驗的拓展而不斷改變。簡而言之,人生和職業都是「無常」兩字。

於是,「最佳的人生選擇」已經沒有唯一的答案,而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人生中多次轉換跑道也再正常不過了。

既然如此,身為大人的我們,又憑什麼為孩子的人生決定,給出斬釘截鐵的建議呢?

或許是長期以來教育現場中「餵食文化」的遺毒,教師通過不斷餵食各種資訊(即教科書中的內容),讓孩子學習與成長。這種方式看起來最有效率,卻也簡化了孩子對於零碎資訊的思考—無法組織資訊而形成知識,無法組織知識而形成學問。

當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模式之後,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問題時,就習慣向大人討食;而做大人的,也難以克制餵食的慣性,常在不自覺間給出了不知道是否可靠的建議。

是「引導」還是「控制」孩子?

有人會說,孩子哪裡懂那麼多?當然需要大人引導,才有方向。我絕對同意這個說法。然而要區分清楚的是,在我們給建議時,究竟是在「引導」,還是「控制」孩子的決策?

「控制」與「引導」的差別在於,控制是只給對方一個選擇,並且要他相信這是最好的決定;引導則是永遠給對方更多選擇,並且尊重與相信對方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當我們用「豪邁」的口氣,對著問題沒有深度思考的孩子說「那個不好,這個比較好,聽我的就對了」類似這樣的話語,就是一種「控制」。相較之下,大人確實擁有比孩子更多的人生經驗,伹並不代表大人的看法就絕對客觀與切合時宜。

誰來承擔決定的後果?

我們隨口給出一個建議,卻可能是影響孩子未來的關鍵因素。問題是,由誰來承擔決定的後果?顯而易見的,不是大人,是孩子自己。

因此,我們憑什麼能不以戰戰兢兢的態度與孩子討論人生規劃?憑什麼在沒有深思熟慮並充分自覺的情況下,就給出建議,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因此剝奪了孩子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與權利。未來,當他面對下一個人生重大議題,同樣也沒有標準答案時,也會習慣性地向身旁的人尋求答案,由別人提供建議來為自己做決定,而忽略了對問題本身進行深入探究。於是,他永遠活在別人的答案中。

當孩子面臨為自己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的時刻時,就讓他們練習自己做決定吧!與此同時,他也將為自己的決定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這是孩子邁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以上內容摘自《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陳志恆/著,北京紫圖圖書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中學心理輔導老師陳志恆十年校園觀察記錄。大人唯有安頓好自己的內心,才能擁有足夠堅實的力量,支持孩子的成長。這是一本讓我們獲得更圓滿親子關係的真情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梁冬說莊子?德充符》
一個人所有的努力,不過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多一個選擇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