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這次的颱風叫「山竹」?

為什麼這次的颱風叫「山竹」?

作者 | 肖牧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編者按:颱風山竹來了。

做為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來得異常兇猛。早前在菲律賓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曾達到過17級,昨天下午5點多登陸廣東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4級。

澳門賭場第一次,因為一個颱風停業,

房子玻璃被衝破,

記者報道山竹未登陸前情況時被浪撲,

有的房子被風吹得一晃一晃,

為什麼「山竹」這麼一個很溫柔的名字,颱風卻如此兇猛?颱風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命名的?

……以下為原文……

如果比較關注每年夏秋之際的颱風預報,那麼不難發現:有的颱風名字很「中國」,如「龍王」「玉兔」「海葵」等,有的颱風名字則含義不明,如「達維」「布拉萬」。這是由颱風的命名規則決定的。

目前中國大陸所採用的颱風名字共 140 個,它們由 14 個亞太國家或地區提出,每個地區可提供 10 個名字,經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颱風委員會認定後使用。颱風名稱按照「提名」地區的英文字母順序輪流使用,名稱用盡後重新循環。

這 14 個地區常年受到西北太平洋所生成的颱風侵擾,包括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儘管台灣歷來是颱風的受害者,但因其並非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因此並無颱風提名權。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颱風委員會於 1998 年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 31 屆會議決議制定。

颱風委員會所認定的 140 個名稱均為英文名,為了避免歧義,這些名稱的中文譯名由中國中央氣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協商後共同確定。

除了能為颱風命名外,颱風委員會也能將某些名稱踢出「颱風命名庫」。如果某個颱風造成了巨大災害,則有可能經颱風委員會認定後被除名,該名稱就成為該次颱風永久的專有名字,新名稱則由原提名地區重新命名。

2005 年,19 號颱風「龍王」就因造成了 74.78 億元的經濟損失並導致近百人死亡,被颱風委員會踢出組織,並由中國大陸重新提名的「海葵」所代替。「龍王」也是由中國大陸提供的颱風名稱中首個被除名的名字。

中國提出的名稱包括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海棠。其中,「龍王」和「海燕」被「海葵」和「白鹿」所代替,被除名的「海馬」將於 2018 年召開的第 50 屆颱風委員會會議重新命名。

超強颱風海馬登陸呂宋 海馬除名後被「木蘭」替代

不過,對於中國大陸來說,颱風有名字不過 17 年歷史。在此之前,這些颱風在中國只有自己的編號。

2000 年之前,中國以「年份」加「當年生成順序」的四位編碼命名颱風,如將1998 年的第 1 號颱風命名為 9801。不管是編碼命名法還是給颱風賜名,都是來自世界氣象組織所認定的國際名稱。

採用通俗名稱命名颱風的好處是明顯的。在西北太平洋,每年登陸的颱風達 6、7 個之多,同時生成多個颱風的現象也比較普遍,1960 年 8 月甚至同時出現了五個颱風。以編號命名非常不利於區分颱風,特別是面對公眾時。

1960 年的「五人團」颱風路徑,分別是 6014 號颱風「卡門」、6015 號颱風「貝絲」、6016 號颱風「艾琳」、6017 號颱風「黛拉」以及 6018 號颱風「費依」 / 圖片來自中央氣象台

實際上,加勒比地區早在 19 世紀就已經為颶風命名了。當時多是根據颶風登陸時的聖歷時間、船隻名稱等方式命名。如 1850 年一艘名為「Antje」的船隻在大西洋航行時因遭遇颶風而遇難,這場颶風就被命名為「Antje」;而一個在勞動節當天侵襲佛羅里達州的颶風則直接被命名為「Labor Day」。

被「勞動節颶風」吹離鐵軌的火車

在其他地區,當時常採用颱風生成的經緯度來命名,這種由數字、符號和字母同時組成的名稱非常繁瑣。

1887 年,英國氣象學家克萊門特·雷格開始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的氣象站用人名為颶風命名,最初採用希臘神話人物,後拓展到波利尼西亞神話人物甚至當時的政客。

克萊門特·雷格(1852-1922)

此後,以人名為颱風命名的方式被美國人發揚光大。1947 年,設於關島的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開始以 84 個女性名字為西太平洋颱風統一命名。這些以女性命名的颱風常與巨大的破壞聯繫到一起,飽受女權主義者批評。1978 年,JTWC 開始以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交替命名,並在次年將名稱增加到 92 個。

由於世界氣象組織自 2000 年才開始以通俗名稱命名颱風,因此 JTWC 的颱風名稱被廣泛採用。儘管各地區也常自行為本地區颱風命名,但JTWC 和颱風委員會的命名影響最為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颱風委員會自 1981 年開始委託日本氣象廳為每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颱風(包括熱帶風暴和強熱帶風暴)編號,因此這些颱風在生成時都由設於東京的區域氣象中心編號和根據既定的 140 個名稱命名。

日本氣象廳。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中心,負責編號及命名日界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當然,這些由日本氣象廳欽點的颱風名稱並非通行各地。作為颱風委員會命名成員之一的菲律賓就表示,當颱風進入菲律賓境內時,他們將為颱風採用當地名稱。

颱風委員會所採用的 140 個名稱,包括神話人物、動植物、人名、地名、星座、珠寶等,為了避免產生歧義或在不同文化間引起衝突,含義多較為美好。如總序號為「1」的名稱「達維」,由柬埔寨命名,意為「大象」。

風雲 2E 衛星 2012 年 8 月 2 日 8 時 30 分拍攝的衛星雲圖——颱風「達維」(上)與「蘇拉」(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女生上廁所,到底有多難?
北京租房真「便宜」!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