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際交往與禮尚往來的原則

人際交往與禮尚往來的原則

人際交往與禮尚往來的原則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萬章》

【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曰:「尊者賜之,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而後受之;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

曰:「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之,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

萬章又問到交際問題,交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友道、臣道的交往範圍較嚴謹,而交際的範圍則廣泛,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屬於一般普通性的,不一定是君臣、朋友之間的交往。

萬章問:一個人與他人交際,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換言之,該以什麼心理去與人交往?

孟子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有恭敬的心理,不要兒戲,不要馬虎,不只是表面打躬作揖的禮貌,要出自內心的恭敬誠懇。

萬章再問到:「卻之卻之為不恭」,這句話是什麼道理?

現在我們流行兩句成語,所謂「卻之不恭,受之有愧」,如果只講這兩句成語,是很有趣的。例如,你送食物來給我吃,我說:「受之有愧,卻之不恭」,吃你的,我難為情;不吃呢,對你不恭敬。還是吃掉吧!

卻之不恭的道理,就是這樣,有時過分的推辭,與輕易地接受一樣,都是不恭。我們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經常會遇到中國文化中「受之有愧,卻之不恭」的情形。每當收到人家東西的時候,接受嘛,心裡難過,為什麼又花錢買禮物送來?退回去吧,他又會多心。這種時候,就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孟子與萬章在這裡討論,不談「受之有愧」,只討論「卻之不恭」的問題。要看送來的東西,是否合理,是否合禮;如果不合禮儀或不合道理,就要「卻之」,不能接受。譬如一位女士,認識一位男士,見面一兩次,這位男士就送一枚戒指,硬拉女士的手指給她帶上。這時這位女士是「卻之不恭」呢?還是「受之有愧」呢?這就要慎重考慮了。如果既不合理,又不合禮,當然婉謝退回,甚至還拂袖而去,罵他魯莽。這種事,卻之才是恭,受之倒是不恭。所以恭,不只是外表的恭敬態度,更是內心的莊嚴,對自己重視,對朋友尊重。

孟子說交際的原則要「恭」,但是萬章馬上針對這個觀念提出一句「卻之不恭」來問老師,究竟是何道理。

孟子答覆他說,「卻之不恭」這句話是用在「尊者賜之」的場合,也就是當長輩、長上有賜贈時,不可拒收,所謂「尊者賜不敢辭」也,否則便是「不恭」。當然,應用這個原則,還要考慮兩點,一是對方是否為「尊者」長輩;二是在收受之前應在內心考慮一下:「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既如果我收受了,是合「義」、「理」呢,還是不合呢?經過考慮,如果認為不收受就是不恭敬,那麼就不可再推卻了。

其實,這第二個原則也是一般的收受原則,如果是合禮的尊者之賜,所謂「尊者賜,不敢辭」,就要收下。年輕人遇到伯、叔等父執長輩,送給東西,不能退回給他說:我不要,這樣東西我已經有了。如這樣說,多掃長輩的興,所以自己實在已經有了三件,還是不可以說出來,因為長輩是以為這是好東西才賜給你的,那就收下來,讓長輩高興一下也是好的。甚至可以學現代西方人的規矩,收到別人的禮物,當眾拆開來,讓大家都能欣賞,雖然自己已經有了,或者並不適用,也要表示自己正急需這樣東西,而且稱讚它的美好。

他們師生二人,就一直神鋒相對講下去,像在打機鋒。

萬章繼續說:拒絕收受別人的饋贈,似乎不太好做,自己心裡判斷著「其取諸民之不義也」,如果接受不合禮不合義,或是東西來路不明的話,那麼是否可以心中雖拒絕,口頭不說出拒絕的真正理由,以「他辭」,委婉地加以拒絕。是否可以這樣呢?

孟子對這疑問似乎沒做正面回答,只是提出孔子的做法「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來說明。事實上等於告訴他的學生,對於動機不純的交往,來路不明的東西,對於一切不義之財,都是不合「道」、不合「禮」的,那就斷然拒絕吧,何必扭扭捏捏以「他辭」去拒絕呢?

【南懷瑾先生簡介】

(溫馨提示:請按住屏幕上下划動)

南懷瑾先生,一九一八年出生,浙江省樂清縣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行政研究部肄業。

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曾任大小涼山墾殖公司總經理兼自衛團總指揮。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期間,遇禪門大德袁煥仙先生而發明心地,後於峨嵋山發願續接中華文化斷層,並於大坪寺閱大藏經。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十年前曾旅美、旅港。在台、港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文化)精華協會、老古出版社(後改組為: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人文世界雜誌、知見雜誌、美國弗吉尼亞州東西文化學院、ICI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主持十方叢林書院。

在香港期間,曾協調兩岸三地,推動祖國統一大業。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與浙江省合建金溫鐵路,造福東南。

繼而於內地創辦東西精華農科(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太湖文化事業公司、太湖大學堂、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恢復禪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支持中醫現代化研究——道生中醫四診儀研製與應用,資助印度佛教復興運動,捐建太湖之濱老太廟文化廣場。

數十年來,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愿,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中英文經典課餘誦讀及珠算心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其學生自出巨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師生云云。以及其他眾多利人利民利國之舉,難以盡述。

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並主張東西精華文化融合,造福人類未來。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金剛經說什麼》等繁簡體及外文版著述一百四十餘種。且秉持繼絕興亡精神與歷史文化責任感,自行出版或推動出版眾多歷史文化典籍,並藏書精華數萬冊。

要之:其人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先生在太湖大學堂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別裁《論語》的傳奇人物——南懷瑾先生
葉嘉瑩:在古典詩詞中讀出生命與感動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