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強悍的鄰國,4次征討4次失敗,還折損了4位主帥!

中國最強悍的鄰國,4次征討4次失敗,還折損了4位主帥!

原標題:中國最強悍的鄰國,4次征討4次失敗,還折損了4位主帥!


清朝入關後,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發展,國內形勢已經趨於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昌盛,出現了歷史上的康乾盛世。此時位於清朝西南端的一個小國家,開始垂涎富饒的大清國,它不斷派兵騷擾清朝西南邊境地區,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乾隆帝一聲令下,對其進行討伐,這個國家就是緬甸。


此時的緬甸屬於貢榜王朝時期,貢榜王朝是緬甸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建立於1752年,滅亡於1885年。貢榜王朝建立後,不斷擴張領土,它周圍的好多個小國家都被其侵略,比如暹羅(古泰國),寮國、柬埔寨等等。



公元1765年3月份,緬甸派人進入清朝西雙版納地區,掠奪了大量的糧食錢財還有很多民眾。時任雲貴總督劉藻急忙派兵圍剿,結果只抓住了5名緬甸人。對於這樣的戰果,可謂是極其丟人的。然而劉藻卻給乾隆上書說,緬甸人聽說清兵前來追剿,清軍取得了大勝,嚇得屁滾尿流的逃走了。


乾隆剛開始還比較相信,然而到了10月份,緬甸再次派出上千士兵,入侵西雙版納,並且正式發出文書聲稱:西雙版納是緬甸的領土。劉藻又急忙派出9千清兵對付,結果清兵失敗,死傷數百人。乾隆暴跳如雷,雲貴總督劉藻畏罪自殺,這是清軍同緬甸方面的第一次較量。



1766年3月份,大學士楊應琚接替死去的劉藻,擔任雲貴總督。楊應琚到任後,憑著自己的直覺,認為緬甸內部並不是很團結,所以沒有什麼害怕的,只需對緬甸窮追猛打即可。乾隆帝也發話了:緬甸這個彈丸之地,明朝的時候就是中國領土,現在是時候把它收回了。



第二次清緬戰爭,清朝總兵力2萬2千餘人,戰爭中傷亡上萬人(包括病死,陣亡,還有受傷的),最終還是以清軍的失敗而告終。總督楊應琚不斷給乾隆發出捷報,今天殺敵多少,昨天殺敵多少。乾隆看到捷報後,再看看地圖,捷報的地點,感覺不對勁,既然是大勝仗,為何陣地越來越深入清朝版圖呢?乾隆派傅恆的長子福靈安前去查看實情。


福靈安到了前線後,發現打敗仗的是清軍,緬甸軍神出鬼沒,幾乎毫髮無損。乾隆帝把雲貴總督楊應琚抓回北京,賜死。


楊應琚死後,傅恆的侄子明瑞接任雲貴總督。此時的乾隆帝、明瑞仍舊對緬甸十分輕視,認為其彈丸小國,不足為懼。乾隆甚至還規劃處收復緬甸後,如何統治緬甸的宏偉藍圖。



這一次,清軍總共出兵2萬5千人,兵分兩路進攻緬甸。關於後勤方面,每位士兵配備2個月的糧草,同時徵集了8萬多匹(頭)馬、騾、牛、驢等作為運輸工具。這一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三次清緬戰爭,結果仍舊以清軍的慘敗而告終,總督明瑞深受重傷,最終自殺身亡。


經過前三次的失敗,乾隆不再小看緬甸了,而是重新評估了緬甸的實力。然後讓大學士傅恆挂帥,希望能一雪之前的恥辱。傅恆是一位老將,曾經參與大金川之役,平息准格爾叛亂,作戰經驗豐富。


這一戰,雙方勉強打成了一個平手,打到最後,雙方都陷入了一個怪圈,不想打了,只能和談。原因是:清軍士兵不適應南方濕熱的氣候,還有瘴氣等毒氣,很多人都染病而亡。病死病倒的比戰死戰傷的士兵還要多,就連主帥傅恆也染上了重病;而緬甸方面,最大的雞肋就是國力太弱,如果和清朝打持久戰,緬甸無意是支撐不下去的,因此2軍決定和談。


1769年11月16日,雙方派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並且互相交換了戰俘、互贈禮物。傅恆回京之後就病死了。第四次清緬戰爭表面上是平了,實際上清軍是慘敗的。


清軍連續4次對緬甸用兵,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死傷數萬名士兵,折損了4名主帥,花費白銀近1千萬兩,如此代價不得不讓人唏噓。不過從另一方面講,這樣的付出卻維持了清朝領土的完整,如此看來,又是很值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湯閑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溥儀被抓後,蘇聯為其做體檢,竟發現一怪相,醫生鬱悶極了
楊廣最美的女兒,嫁給宇文化及的弟弟,後忍痛殺子,晚年出家為尼

TAG:老湯閑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