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心目中真正的「維C之王」是誰?

你心目中真正的「維C之王」是誰?

前面說的這幾種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其實並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以100g鮮重中所含維生素C的毫克數計,柑橘、獼猴桃和棗是兩位數,番石榴、刺梨、沙棘和酸棗是三位數,針葉櫻桃是四位數。

與此同時,對中國消費者來說,獲取難度也基本上是逐級遞增:任何一個水果攤上都買得到柑橘和獼猴桃,但想要品嘗新鮮的針葉櫻桃,恐怕得親自去一趟東南亞。

針葉櫻桃。圖片來源:Eric Gaba / wikimedia

中間檔的幾種里,沙棘的產業化相對來說比較成功,越來越多的沙棘製品正出現在市場上。我相信本文的大多數讀者就算沒喝過,至少也在超市裡見過沙棘汁這種飲料。

沙棘的果實和沙棘汁。圖片來源:Pixabay

特別酸的沙棘

但是話說回來,知道沙棘長什麼樣的人卻不多,因為市面上並沒有沙棘鮮果出售。

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沙棘的漿果又小又柔嫩,不便貯藏和運輸;其二是這種果實實在太酸了,幾乎無法直接食用。

沙棘的漿果很小。圖片來源:Pixabay

順便說,因為維生素C本身是一種弱有機酸,所以酸的水果往往給人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錯覺。實際上,水果的酸味主要來自草酸、檸檬酸、蘋果酸等酸性更強的有機酸。例如,甜橙和檸檬的維生素C含量相同,但後者比前者酸得多。

沙棘的酸味也主要來自蘋果酸,含量高達0.8%-3.2%,遠遠超過維生素C(平均685mg/100g);另一方面,沙棘的含糖量比較低,只有2.7%-5.3%,甜味的缺席令酸味顯得更為粗暴。此外,沙棘還含有1.2%-2.1%的奎尼酸(金雞納酸),因而具有相當強的澀味。於是,咬開一顆新鮮沙棘果的味覺體驗,就是在尖銳的酸味之後,因口腔黏膜失水而難以下咽,最終結束於「呸」的一聲。

不知道雜食的白眉歌鶇能不能接受沙棘的酸澀。圖片來源:Dwergenpaartje / wiki commons

親戚們都能吃

沙棘屬於胡頹子科(Elaeagnaceae),這個科很小,只有三個屬,60來個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雖然在被子植物里占的份額很少,不過有個好消息是——這個科的果實都可以吃,所以也許值得你記一下它們的識別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單葉,全株都有銀白色到褐色的盾狀鱗片,尤其以葉片背面為多,所以葉子翻過來是閃亮的銀白色。

作為胡頹子科的一員,沙棘的葉子背面也是銀白色的。圖片來源:Sodininkas.com

胡頹子科的模式屬、也就是胡頹子屬Elaeagnus的果實成熟後往往是紅色的圓柱形或橢球形,狀似某些哺乳動物的乳頭,所以這個屬里頗有一些牛奶子、羊奶子之類的名稱——不要笑,這些都是正式中文名!這些奶子的可食用部分都是肉質化的萼筒,真正的果實是瘦果狀的,當成核吐掉就好了。胡頹子屬里果實最大的種類是沙棗E. angustifolia,棗的繁體字是棗,拆開再橫著拼起來就是棘,沙棗和沙棘算是相映成趣。

沙棗果實與葉。圖片來源:Stan Shebs / wikimedia

分類學史上的烏龍事件

沙棘的果實富含類胡蘿蔔素(又一個「營養價值高」的證據),呈現深淺不同的黃色,兼之形狀主要是正球形,總算是不會被當成奶子,不過它的分類學歷史上也出現過嚴重的烏龍

沙棘的棘刺和果實。圖片來源:Karunakar Rayker / wikimedia

Hippophae rhamnoides這個名字是林奈起的,屬名來自希臘語的hippo(馬)和phaos(使之閃閃發亮),因為古代歐洲用沙棘的葉子喂馬,使之膘肥體壯毛皮閃亮;種加詞的意思是「長得像鼠李」,因為都是有刺的灌木。

但是,林大爺起完名之後就把模式標本給弄!丟!了!——當然也可能是別人弄丟的,總之就是找不到了。所以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大家都不知道「正牌的沙棘」應該長什麼樣。偏偏這又是一個分布極廣、幾乎遍及整個歐亞大陸寒帶和溫帶地區的屬,大多數分類學家只好將就把它當成一個種。

直到1971年,芬蘭植物學家Arne Rousi對這個屬做了詳細的考證,認為林大爺應該是在歐洲北部的海邊采了沙棘的模式標本,於是在瑞典的烏普薩拉植物園採集了後選模式標本,這才確定了沙棘「應該」長什麼樣。Rousi把沙棘這個廣域分布種分成了9個亞種,其中5個在中國有分布,但並不包括原亞種ssp. rhamnoides。

在西藏一路上多次遇見沙棘林,它們一般在河谷生長。圖片來源:余天一

沙棘在中國的分布自東北而至西南,因為不喜溫暖潮濕,東邊幾乎是沿著胡煥庸線;同時因為耐乾旱,向西一直深入內陸腹地,只是繞開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地和幾個大沙漠。在比較乾旱的地區,沙棘長成灌木,能起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在西南山地海拔不是太高的河谷里,沙棘能長成10米高的喬木,是當地森林植被的優勢種,有時甚至能形成純林。

金秋時節,如果你在青藏高原東緣的山區旅行,一定會看到河谷里大量墨綠色的樹上掛滿金黃色的果實,到時候可別忘了去給你的味蕾提提神啊。對了,如果你發現有的樹上果實累累、另一些樹卻一粒也無,不要詫異,沙棘是雌雄異株的。

長成喬木的沙棘林。圖片:Pixabay

中國對沙棘的產業開發和綜合利用走在國際前列。1995年,由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等12個國家發起了國際沙棘協調委員會;1999年,該組織被國際沙棘協會(International Seabuckthn Association,ISA)所替代;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國際沙棘協會完成了在中國的登記,這是第27家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ISA主導了全世界的沙棘科研、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

有趣的是,這個組織在中國的業務主管部門是水利部而非農業部,也許是想強調沙棘的水土保持功能吧。

排版:Ruiying

題圖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物種日曆」,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你心目中的維C之王是誰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螺殼放耳朵上,你聽到的真的是大海的聲音嗎?
從小就有明星范兒的克隆羊「多利」,它是怎麼叫的呢?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