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一財主買了一對盂鼎,如今大盂鼎在博物館,小盂鼎卻下落不明

清代一財主買了一對盂鼎,如今大盂鼎在博物館,小盂鼎卻下落不明

清代一財主買了一對盂鼎,如今大盂鼎在博物館,小盂鼎卻下落不明

文 | 韋爵爺

熟悉文物界的都知道,國家博物館中有一隻國寶「大盂鼎」,但是鮮少有人知道它還有一個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小盂鼎」,並且這個「小盂鼎」還是「大盂鼎」的哥哥。也許很多人都不相信,怎麼大的是弟弟,小的反而是哥哥呢?真的不是小編在這裡胡說八道,確有其事。想知道為何它們的身份名字會如此顛倒,還有小盂鼎為何會失蹤多年嗎?下面聽小編給您一一解密吧。

道光三十年,陝西有個大財主,本來他也算滿腹經綸,頗有學識,還當過當地的教諭、教授等官職,但是官位都非常小,沒有什麼大的前途。於是他乾脆一心培養兒子當大官,自己則下海經商去了,沒想到他還真是做生意的料,多年後竟成了當地最有錢的人。

當這位大財主有了一定的財富後,覺得這些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很容易被後代散去,於是決定留下一件可以流傳後世的寶貝。正巧,當時隔壁縣的村子裡有個大財主想要出售大盂鼎,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用三千兩銀子買下了這間寶貝,這件青銅器是西周的文物,在當時也算是值錢的珍寶。

這件青銅器高約一米,直徑約八十厘米,重約一百五十千克,最珍貴的就是它裡面的銘文,約有三百個字。銘文記載的周康王訓誡一名叫「盂」的大臣,不要整日沉迷酒色,牢記歷代因酒色而亡國的教訓,要努力輔佐王上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等內容,於是這件青銅器就被命名為大盂鼎。

過了不久,在大盂鼎被發現的附近又出土了一隻更大的鼎,這位財主一聽消息立馬重金買了回來,把這兩隻鼎湊成一對,那價值就更高了。其實這第二隻鼎也是周康王賜給大臣「盂」的,那該怎麼叫它呢?已經有大了,總不能叫做大大盂鼎或者老盂鼎吧,那也太難聽了。而且還有一點就是第二尊鼎雖然體積要更大一些,但是鼎內的銘文的字體確比大盂鼎的小,按照這個邏輯,於是將它取名叫「小盂鼎」。就這樣三百斤的小鼎成了哥哥,五百斤的大鼎反倒成了弟弟。

也許是這兩尊鼎的名氣太大,引來了小人的覬覦,當時的縣令就以欣賞鼎的名義將大盂鼎借走了,並且再也沒有歸還,甚至將鼎賣到了外地。巧的是,這位財主的孫子正好在那個地方當官,他一次去探望時正好在古玩店看見了自己家的大盂,無奈之下,他又用了三千兩銀子,將鼎買了回去。

本來這兩隻鼎代代相傳,可架不住子孫的不成才,為了買官竟然將小盂鼎送給了當時的陝西巡撫。這名巡撫叫升允,清朝滅亡後他也過得十分落魄,甚至顛沛流離,但他藏著的小盂鼎始終沒有人知道,直到他去世後,小盂鼎也就不知所蹤了。

而大盂鼎則被這位大財主後代的一個染上煙癮的子孫賣掉了,直到解放後被愛國人士捐獻到了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刨根問史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叔叔,日本人對他恨之入骨,蔣介石對他沒轍,1949年去世
漢武帝時,為提高士兵士氣打敗匈奴,竟設置營妓,每年人數在幾十萬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