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年輕人,到底在慌什麼?

年輕人,到底在慌什麼?




來源:張德芬空間(tefenchangpublic)





之前,知名畫家、詩人、作家蔣勛曾經說到華人跟歐美年輕人之間的差別,很大的一點在於

安全感





法國朋友說,他們13歲就開始跑遍整個歐洲,身上一毛錢都沒有,我忽然發現華人的安全感跟我認識的這些朋友的安全感距離那麼大。




為什麼在華人熱鬧的家族聚會、緊密的人際關係中,應酬、對話、寒暄、彼此夾菜、彼此噓寒問暖(都是這樣的)——




「薪水多少?」


「父母好嗎?」


「太太好嗎?」


「孩子好嗎?」


「工作累嗎?」


「何時結婚?」






從小到大,我們可能不斷重複著回答類似的「關心」。



其實,不止是國內和國外年輕人之間的差別,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跟父母輩相比,安全感也下降了很多很多。




年輕人總是在不安、焦慮,但又似乎沒有解決辦法,就在這樣的不安中長大、成年,甚至衰老。






1




年輕人,在不安些什麼?





?不安於未來的生活




如果說在我們父母那一輩,

大家都過著一眼能夠望到頭的日子,

生活慢,節奏慢;



那麼現在,不穩定的生活中,

年輕人都滿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我們對未來有期待,又不知道該期待什麼。




想要爭取,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



我們享受著這個時代的便利,

卻也擔心自己是不是哪天就會突然被生活拋棄。




今天看到新聞說,

目前全國大多省份都已經確定基本養老金的上調方案,

2018年職工養老金比2017年上調5%左右。




於是很多人在抱怨,

工資沒漲,養老金每年都漲,

拿到手的工資都快不夠生活。




我跟朋友開玩笑說,

至少等以後我們老了,

每個月能多拿點錢。




朋友翻個白眼:以後的事兒,誰知道呢。




是的,

我們對未來所有的迷茫,

都來自於一種不確定

自己明天究竟會在哪裡,是否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安於工作和金錢




前些日子,

一則關於「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的調查報告引發熱議。




數據調查顯示:




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


80後是3年半,90後驟減到19個月,


95後則是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90後甚至95後成為職場新生代後,

一言不合就離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我們希望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這樣也許賺不到滿意的薪資。




我們想要更高的薪水,

然後發現加班竟成了日常。




我們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卻總是疲於應付各種煩人的關係。




有人選擇隱忍,或者在忍無可忍中逃離,

但誰又知道下一份工作能安穩多久?




如果說我們父母那一輩人,

都爭著搶著一個所謂的穩定鐵飯碗,




那到了我們這一代,

「穩定」卻意味著停滯不前,意味著

升職加薪遙遙無期和養家糊口的重重壓力。







?不安於婚姻和感情




之前民政部發文說,2017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




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37.4萬對,比上年增長5.2%。




這就是當下的婚姻現狀:

不想結婚,趕著離婚。




這條新聞下面,一條被點贊上萬的評論說:




年紀越大越不太想結婚了,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過得開心,過得自由一點。




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是確定的,

兩個人的婚姻,是不確定的,

年輕人不想為了這份不確定而去冒險。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現在,我看過的一個很精闢的說法是:




兩個小時就可以到另一個城市,


一頓酒局就可以帶走一個妹子;




三言兩語就能淪為知己,


認識兩天就可以成為男女朋友;


辛辛苦苦維繫的幾年感情,


一件小事就可以崩塌。




這是一個花錢就能買到愛情,


領一張證書就能結為夫妻,


電話一刪便是永別的年代。






2




能力配野心,就是你的安全感






當下年輕人主流口號是這些:




你要成為自己,不要勉強和委屈自己。


你要愛自己,要為自己花錢和投資。


不要為不值得的人浪費精力和感情。




可惜的是,在做自己的過程中,

很多人慢慢偏離了方向,

變得過於過度驕縱、敏感,

這也使得年輕人很難真正尋求到內心的安寧。




之前我看到一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

在說近年來的招工感想時調侃:




「不要大聲呵斥年輕人,他們會辭職的。」




大多時候,人的不安全感往往是因為能力配不上野心。




能夠化解我們不安的,

最有效的方式永遠是用事實說話,

你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你安全感的底氣。







當你的實力到達了不可替代的階層,你可以用實力掙得自己想要的,不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用活得小心翼翼,不安才會離你而去。




這個時代到處都在宣揚成功,越年輕的成功者越容易成為被吹捧的焦點,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急不可耐,付出一分就想看到三分的結果。




但是,

多的是在黑暗裡獨行多年才見到光明的人。




成功,從來都不會太容易。正如成年人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小編:有的,「

容易胖

」)




雷·達里奧在《原則》一書里提到:




「大自然的一條根本定律是,要想進化,就要突破極限,承受痛苦,方能獲得成長,舉重也好,直面難題也好,都不外乎如此。




大自然賦予我們痛苦,其實是讓我們感受到離目標越來越近,或已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的極限。」




當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當你覺得自己什麼都看不到的時候——




讀書以明志,運動以勵志;


學習以自我提升,看電影以增長見識;


多和益友溝通交流,多出去看看走走。




世界那麼大,不要一直窩在自己的不安和煩惱里。




順風順水的時候就借勢發展,步入低谷的時候就整頓停歇。

一切就會明朗很多。




所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多一點耐心,你的不安全感,在未來,都會為你加冕。





作者簡介:淺仁,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在讀,自由撰稿人。擅長情感婚姻分析和職場發展指導,幫助個案以公正客觀的角度整理思路,積極健康的經營生活。微信公眾號:淺仁Tarot,本文來源:張德芬空間(tefenchangpublic)






?


長按下方二維碼


回復 

開飯

,送你今天份日

簽~




在關係中成長——團體小組招募
苛求和控制,正在蠶食孩子的人生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