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剛擦過手的餅 拿起來就吃 沒辦法 不吃不行

剛擦過手的餅 拿起來就吃 沒辦法 不吃不行

原標題:剛擦過手的餅 拿起來就吃 沒辦法 不吃不行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今天講兩個唐朝名人「含淚」吃餅的故事。

兩個主人公,一個是長袖善舞的宇文士及,一個是唐肅宗李亨。


兩個故事,分別記載在《隋唐嘉話》和《次柳氏舊聞》中。


先來普及一個知識:唐朝的餅。


唐朝的餅基本上是所有成型的麵食的總稱,包涵的範圍很廣。現代的饅頭、包子、大餅、麵條、面片、麵疙瘩,在唐朝統統叫「餅」。


唐朝的餅類眾多,史料上記載的就有蒸餅、煎餅、胡餅、曼頭餅、薄夜餅、喘餅、渾沌餅、夾餅、水溲餅、截餅、燒餅、湯餅、煮餅、索餅、鳴牙餅、糖脆餅等等,多達幾十種。


最常見的餅食是「四大金剛」——蒸餅、煎餅、胡餅、湯餅。


其中,蒸餅包括各種上籠蒸熟的麵食,最主要的就是現代的饅頭,這也是今天要說的故事裡出現的餅。


湯餅就是麵條面片之類的。

言歸正傳。


隋末唐初,宇文士及是個挺了不起的人物。


宇文士及是名將宇文述的兒子、大奸臣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化及幹掉了隋煬帝,自己當了皇帝,而宇文士及卻出人意料地投奔了老李家,多少立了些功勞,算是從龍之臣,還當過唐高祖和唐太宗兩朝的宰相。


這眼光,夠毒。


有一次,李世民請臣子們吃飯,吃的東西並不精美,都是大塊肉、大碗酒之類的,要的是氣氛。


稍小一點的肉還可以拿起來啃,但太大的還是需要加工一下,這個切肉的光榮任務落到了宇文士及頭上。


宇文士及是文人出身,一直是養尊處優的,沒有庖丁解牛的技術水準,切完肉弄得滿手油乎邋里的。


宇文士及隨手從旁邊的食盤中拿起一塊蒸餅擦手,這東西擦手好,吸油。

李世民一看,怎麼個意思?為了國家,我的錢庫都空了,正提倡艱苦奮鬥呢,你當著我面浪費糧食,膽子夠肥啊!


宇文化及是個乖巧的人物,眼觀六路,很快發現了一邊齜牙咧嘴、準備暴走的李世民。


只見,宇文化及繼續慢條斯理地擦手,擦得那叫一個細緻,擦完之後,撕吧撕吧把餅吃了。


雖然胃裡一陣陣犯噁心,但沒辦法,只好「含淚」吃完。


那邊,李世民喜上眉梢,這個臣子——有前途。



順便說一下,宇文士及先後娶了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南陽公主和老李家的宗室女壽光縣主,妹妹嫁給了唐高祖李淵,女兒宇文修多羅(很贊的名字!)嫁給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關係。


這輩分有點亂。


無獨有偶,唐朝名相李德裕所著《次柳氏舊聞》也提到了一個類似的吃餅故事。這一次吃餅的是唐肅宗李亨。這塊餅不是用來擦手的,而是擦刀的。


唐肅宗李亨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和父皇唐玄宗李隆基一起吃飯,這天的御膳中有一道烤羊腿。



切肉的活理所當然地落到兒子身上。李亨用刀將羊腿切完以後,碎肉和油汁沾在刀上,他順手拿起餐桌上的一塊蒸餅,將刀刃上的油汁抹拭乾凈。


忽然,李亨眼角餘光發覺老爹的臉色沉了下來,還一直盯著自己手中地那塊蒸餅在看。李亨一想,壞了,老頭子一貫的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自己鋪張浪費,卻要別人勤儉節約。


如果自己隨手把蒸餅扔了,劈頭蓋臉一頓罵肯定沒跑。



騎虎難下的李亨,腦筋轉得很快,他裝出毫無察覺的樣子,繼續認真地用蒸餅擦完刀,然後順勢把蒸餅塞進自己的嘴裡,和宇文士及的解決方案完全相同。


有點小噁心,我忍。


李隆基龍顏大悅,嗯,好孩子,像個太子的樣子。


躲過一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宰相坐凳子的特權被他搞沒了
一個「黃」字 改變了歷史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