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藝術簡介:

陳勝廣 ,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陳勝廣美術館館長,文化部人民畫院藝術創作院執行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寫意花鳥畫導師,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文化產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國畫院專職畫家。定居北京,從事中國畫研究與創新,能詩文、擅書法、通畫理。

學術論文:《中國畫淺議》《中國畫的程式化》《陳勝廣繪畫手記》《論繪畫的中西結合》《什麼是中國畫 怎樣學習中國畫》《如何將書法用筆轉換成繪畫用筆》《小寫意花鳥丶大寫意花鳥畫的筆法、筆墨訓練方法》《蘭、竹筆法訓練,與中國畫的筆墨關係》當前學術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繪畫與當代中國畫健康發展暨中國畫文脈延續的啟示。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201 7年9月作品入選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暨1 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6年7月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大展。

2016年8月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翰墨青州」全國中國畫大展。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2015年9月作品入選抗戰7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5年6月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大展。

2014年10月參加「綠墨」——環保科技走進藝術,中國畫名家十人展,並獲贈新能源電動汽車一輛。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201 3年參加導師張立辰先生教學40周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師生展。

201 3年11月在炎黃藝術館舉行教育部(中國首屆)201 3屆博士課程畢業展。

2012年6月應聯合國之邀,在聯合國總部成功舉辦《2012年水墨聚焦走進聯合國》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2012年7月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胡彥林上將、 張宗銀、盛和泰少將參觀 國防科技大學並作畫留念。

2012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東棗莊、河南太行山寫生。

2012年3月由導師、中國當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張立辰先生帶隊,中國美術學院許江院長、中央美術學院潘公凱院長有力支持;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研究生百餘人南下「訪師問學、求是得真」於中國美術學院歷時月余,訪學圓滿成功。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什麼是中國畫 怎樣學習中國畫

作者:陳勝廣

中國畫是區別於西洋畫的獨具中國民族特性的繪畫體系,它主要工具是毛筆、墨、宣紙和中國畫顏料;題材包括:花鳥、山水、人物,其表現形式分工筆畫和寫意畫。

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社會、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獨特認識。其繪畫核心本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物我兩融,立形存質,寫意暢神的升華境界。

學習中國畫首先要具備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個要素和以技入道的兩個階段。中國繪畫是世界上歷史悠久,傳承有序的獨具民族特性的畫種,由於歷代畫家對中國畫的不斷總結與發展,形成了完善的繪畫體系,它和西洋畫一樣具有不同的民族屬性和內在規律。

初學中國畫,首先從練習筆墨基本功開始,白描和書法是中國畫造形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繪畫基礎中的基礎,就象西洋畫必須學素描一樣。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白描和書法是練慣用筆的造形能力,這兩門功課做紮實了,用於臨摹和寫生尤其得心應手。白描和書法的線條內涵豐富,表現力很強,運用得宜,更有神采之妙。這方面的教案範本有很多,諸如傳世名畫中的《八十七神仙圖卷》、《天王送子圖》,書法有《石鼓文》、《蘭亭序》、《魏碑》等,都是學習的典範。

有了一定的白描和書法基礎之後,再進入《芥子園》學習筆墨技法和藝術符號。無論花鳥、山水、人物畫都應從《芥子園》梅、蘭、竹、菊入手,「一世蘭,半世竹」,畫蘭草不單是學會用筆的「起、行、收」,同時也在教會你怎樣用最少的筆墨把一張宣紙分割成最美的空白,包括畫面穿插和構成等。蘭草練習,也是將書法用筆轉換成繪畫用筆的最佳途徑。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蘭草畫好了,所有的草都畫得很好。竹的筆墨技法更豐富,枝葉健利爽達,筆致內蘊,立竿要上下相承,勾節連屬得意,出枝進垛,鵲爪丁香,撇葉勁利。「個」「介」破疊,形神兼備,結頂出梢各得體勢。竹葉的筆墨結構、組織關係掌握好了,對繪畫(人物、山水)的筆墨結構、筆墨關係都能駕輕就熟。梅花畫好了,所有樹都能過關,菊花畫好了,所有花卉都能畫好,一通百通。基本的筆墨功夫解決了,就可以進入臨摹學習階段,臨摹是學習中國畫的重要手段,從歷代大師的作品(讀歷代大師的繪畫理論)中去學習、借鑒、理解、吸取精華。這些作品是經過歷史檢驗去偽存真沉澱下來的民族文化精髓,一定要取法乎上,學高不學低,這對優秀傳統繪畫的認識和吸取先賢筆墨技法經驗具有現實意義,也是畫家一生必做的功課。

有人說臨摹多了會落入古人圈套出不來,其實這是悟性高低問題,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從事繪畫這個行業的原因之一。創作就是文心雕龍,我主張七分臨摹三分寫生(特別花鳥丶山水畫),寫生太多會被自然套死,落入俗套,沒有古意,就像寫詩缺少典故。專註臨墓不去寫生又缺少生活氣息,對自然物像結構不了解且滿紙陳腐之氣。不經過臨摹的筆墨積累和圖式構成的理解,寫生就無從下手。寫生是觀察自然了解生活的一種手段,不是創作目的。在臨摹與寫生的學習環節中要明白「師古人,師造化",源先人思想,悟賢人法則,其作品格局就有古人之像,古人之概,緣己所思,成己所想。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書畫同源,先把書法練好了再去繪畫,我不這麼認為,只有書、畫功力在同一水平才能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畫家陳勝廣——筆致內涵寫心象 清新淡雅盡超然

中國畫受儒、釋、道哲學思想影響,以筆墨為手段,以主觀對客觀的認識為指導思想,以傳達「助人倫,成教化」為目的。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審美趨向,審美觀念多元化,有機地消化吸收外來藝術營養,把它轉換成本民族繪畫語言,豐富和發展中國繪畫,這才有助於中國畫的健康發展。

不學習,不臨摹,一味創新,一味標新立異是成不了正果的。因而選擇師承,要求來路清晰,文脈純正,民族特性要強,要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學習去創新發展。要緊跟有真才實學的一流老師學習,才不會走彎路,走邪路,不會「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宏寫意精神,揚正大之美。

天得道以清,地得道以寧,既要通古,也要合今,臻斯境界,入此三昧,定有大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