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能否掌握偏轉小行星技術,就看美國在2020年的「拯救地球」行動了

能否掌握偏轉小行星技術,就看美國在2020年的「拯救地球」行動了

趣味探索訊 夜空中星光看起來很遙遠,以為這些星星永遠不可能來到地球,更不可能跟地球發生碰撞。然而,一份關於太空岩石的數據資料卻顯示:地球每天都被數百顆太空岩石撞擊。儘管這些岩石個頭不大,但卻釋放出一個信號:地球存在被太空小行星撞擊的風險。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相安無事地生活在被稱為生命搖籃的地球上,習慣地認為未來地球也不會有事,就算有事那也有科學家去解決。平日里,當我跟很多人談起小行星撞擊地球一說時,他們都覺得這簡值是無稽之談,很快用一句「這是科學家應該考慮的事情」結束了我們之間的交談,他們打心裡就不相信"小行星撞擊地球一說「,認為這跟他們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就像古代人不會去相信」電視機能顯示出相隔數萬公里外的人物圖像「一樣。

事實上人類地球在46億年歷史中,前後共發生過5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導致70%以上的物種出現絕滅。幸運的是人類祖先並沒有趕上前5次物種大滅絕,要不然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了。5次物種大滅絕中的最後一次物種滅絕罪魁禍首可能是一顆直徑超過數公里的小行星,讓恐龍王朝得以結束。還有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通古斯大爆炸「,1994年12月1日發生我國貴州的」空中怪車「。因此,小行星撞擊地球一說並非無中生有,的確是一件存在概率的事情。

作為全世界航天科技最先進的美國,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重任當然責無旁貸。所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將發射一艘能直接撞擊小行星的衝撞飛船,通過碰撞方式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從而讓地球輕鬆躲過一劫。因此在幾年前,美國航天局就將這一保護地球的重大責任交給了位於馬里蘭州勞雷爾的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要求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研製出衝撞飛船。

今天,據國外媒體最新報道,衝撞飛船現在已進入最後研發階段,美國航天局很快將會啟動專門用來撞擊小行星的重定向測試系統。在2020年之前,美國宇航局要求衝撞飛船將「拯救地球」一次,將一顆距離地球718萬公里、直徑僅為160米被命名為Didymoon的小行星作為撞擊測試目標。

美國宇航局最終希望衝撞飛船能改變大型小行星的運行軌跡,甚至是那種能毀滅人類文明的小行星尺寸。事實上,現在人類還沒不具備能偏轉一顆能影響到地球生命小行星的科技。只能以一種通過發布疏散命令來保護人類生命及重要財產安全的方法,從而將小行星撞擊的影響降至最低。因此,能否真正掌握到偏轉小行星的科技,就看2020年衝撞飛船的這次」拯救地球「行動了。更有趣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作者:天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探索 的精彩文章:

南極冰川快速融化,如釋重擔的基岩絕地反彈,每年將升高41毫米
外星人是否真的到訪過地球?在太多證據面前科學家不得不信

TAG:趣味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