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生:壓力是如何「壓」出胃癌的?

醫生:壓力是如何「壓」出胃癌的?

胃癌是怎麼發生的呢?

癌症的發生與發展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過度勞累,激烈競爭,使人體處於持續應激狀態。而精神壓力過重,會影響胃的蠕動和分泌,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容易誘發胃部疾病。大多數人在生命不同時期都曾罹患不同程度的胃腸疾病,而很多胃腸道腫瘤正是由慢性炎症、潰瘍、息肉等病變發展而來。

除了壓力,胃還怕「咸」

醫生:壓力是如何「壓」出胃癌的?

胃癌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域性,沿海地區和吃比較鹹的地方胃癌高發,如喜食腌魚、腌菜、臘肉等地。鹽本身不致癌,但是它可以破壞我們的胃黏膜,黏膜破壞了,這些致癌因素乘虛而入,胃癌的發病風險就會大大增高。

燒烤肉串、熏制食品等都是美味的「下酒菜」,是常見的夜宵。

但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在胃內則會轉變成亞硝胺,有強烈致癌性。另外,生活無規律和過度的夜生活,會導致消化道饑飽無度,也為胃癌的發生留下禍根。

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胃癌的影響因素。

醫生:壓力是如何「壓」出胃癌的?

長期吸煙,不僅容易罹患肺癌,而且還有誘發胃炎、胃潰瘍等作用,嚴重可引起胃癌。度數高的烈酒,對我們的消化道黏膜而言,是一種燒傷,如果經常飲酒,會反覆燒傷我們的消化道黏膜,那癌症就容易發生了。

最後,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會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發現的胃癌中近一半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胃癌發病風險增加2倍-3倍。

如何遠離胃癌呢?

醫生:壓力是如何「壓」出胃癌的?

古人有雲,「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對胃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我們吃得好,吃得健康,就會減少疾病的發生。國家衛健委提倡,最好每天吃50克粗糧,走6000步,大家在吃好的同時,也要加強活動。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膳食豐富,營養均衡,盡量多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和菌菇類等,要注意控制肥膩肉類的攝入,盡量選擇魚肉、雞肉、牛肉等脂肪含量更低一些的肉類。有氧運動要做到「1,3,5,7」每天至少運動1次;連續運動不少於30分鐘;每周確保運動5天;運動時的適宜心率=170—年齡,達到微微出汗的狀態。吃飯時應盡量分餐,盡量用公筷、公勺來分餐,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的交叉感染。

注意這些細節,都可以減少胃癌的發生。田艷濤同時強調,如果不幸身體抱恙,一定要重視,及時接受正規醫院的治療,將病變控制在早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年輕夫妻雙雙確診胃癌 妻子悔恨不已 痛哭:是我害了咱倆
夏季養胃正當時 夏天多吃這七寶 胃病不來擾

TAG:胃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