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原祁《春巒積翠圖》:一幅畫了十年才畫完的畫

王原祁《春巒積翠圖》:一幅畫了十年才畫完的畫

王原祁《春巒積翠圖》:一幅畫了十年才畫完的畫

王原祁《春巒積翠圖》:一幅畫了十年才畫完的畫

清 王原祁 春巒積翠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1725萬元

【作品鑒賞】

《春巒積翠圖》為郭味蕖先生的舊藏,入《知魚堂書畫錄》,味蕖先生在《畫錄》中云:「此麓台司農六十七歲筆也,晚年妙境已臻絕藝。初為北平李季雲所藏,後歸吾鄉陳簠齋太史,辛巳六月,余以千金得之。」這段話中提到的陳簠齋即陳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學家。字壽卿、酉生,號簠齋、伯潛。山東濰縣(今濰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方略館分校。咸豐四年(1854)辭官歸里,自號海濱病史、林下田間大夫。好藏古物,又長於墨拓,工古文字學。郭味蕖在學術上的成就和繪畫上的造詣與山東濰縣地區濃厚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與陳介祺的影響有著一脈相承的文化關係。

陳介祺為清末名動海內的收藏家,其學術受到清金石家阮元的影響,並得到外舅李璋煜的傳授,在這些興趣的影響下,陳介祺與許多愛好收藏研究金石書畫的人相往來,當時,人們把陳介祺、鮑康和李佐賢並稱為「三高士」。李佐賢是利津人,曾任福建汀洲府知府。他擅寫詩詞,勤於著述,並愛好收藏研究金石書畫,對古錢幣尤有研究。道光十五年(1835)中進士後在翰林院任編修,與陳介祺既是同事又是鄉友,交往頗深。陳介祺歸濰隱居後,與外界多年不再聯繫。同治九年,他給李佐賢去信,李佐賢驚喜若狂,並於當年秋天到濰城專訪陳介祺重敘舊誼;李的兩個兒子枚卿、韋卿也愛好收藏古物,都經常與陳氏頻頻書信往來、探討研究學問。後來,李佐賢的長孫女嫁給了他的長孫陳阜,兩家締結了婚姻。在婚禮上,陳介祺專門書寫了「富儉貴勤直德婦,理明辭達是文人」的對聯,贈給他們作為勉勵。並在李佐賢書寫的金剛經手卷上題過一首詩:「歸田卅載豈師陶,不學今衰日月韜。把卷自思增俯仰,慚聞知我擬三高。」足見他們在金石學界的威望與影響。

郭味蕖的曾祖父郭藕汀與陳介祺是世交,皆為濰縣望族,淵源極深。郭味蕖與陳綺的姻親更添加了兩家書香往來,陳綺是陳介祺的玄孫女,能書善畫,擅長古詩文唱韻。「郭陳家學」,即是郭味蕖及夫人陳綺家族的金石書畫收藏對其花鳥畫金石筆墨的蒙養。由此,郭味蕖得以飽覽陳介祺的收藏和著作,得到金石學問的飽養。這些從知魚堂藏畫及他的學術主張中就可見一斑。

如此巨幅在王原祁晚期的山水創作中是極為稀見的,是司農「晚年蒼渾」的典型風貌,畫面色墨交渾,氣勢逼人眉宇。從鑒藏印上來看,作品在被郭味蕖收藏之前,先後經過了蔡世松、李季雲、陳介祺的收藏,在李佐賢的《書畫鑒影》中也有記載,而李佐賢與李季雲是咸豐、同治年間琉璃廠有名的書畫鑒定「三李」中人,他們在當時享有較高的書畫鑒藏聲望。這一點可以從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得到證明。在書前吳元炳贈李玉棻的詩中寫道:「季雲都轉竹朋守,更識君家司馬賢。他日合將三李刻,叢書載得鑒藏編。」可見「三李」的名目確實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在如此眾多名家的珍藏下,此作品得以流傳至今。字畫俱精,傳承有緒,實無上瑰寶。

王原祁《春巒積翠圖》:一幅畫了十年才畫完的畫

清 王原祁 仿古山水 冊 (八開)成交價2760萬元

王原祁在「四王」的畫家當中,年齡與輩分最小而官職與成就最高,是對畫壇有重大影響的文人、仕宦畫家。他生於明崇禎15年壬午(公元1642年)。在他的祖父王時敏的熏陶之下克承家學,除研習書畫之外,力攻舉業。在當時,清廷入關並且穩定天下,經過血腥屠殺後,統治者復又採取懷柔、拉攏的政策,大興科舉取仕。漢族文人看到復明無望,反清已無濟於事,自己雖然不受徵召,懶入侯門,如王時敏之流,在迎接清兵入城之後,自責自譴:「偷生稱隱逸,慚愧北山靈」。但他仍然熱心扶植後學,精心教授並且培養、鼓勵他的孫子王原祁讀書進仕,充當新朝的臣子、順民。

王原祁於清康熙8年乙酉(公元1669年)28歲時考中舉人,第二年(公元1670年)登進士第,然後觀政於吏部、任順天鄉試同考官,繼而放任任縣知縣。康熙26年丁卯(公元1687年)46歲時奉調回到京城,擔任京官,直至康熙54年乙未(公元1715年)去世,享年74歲。在他初任中允入直南書房時,常與皇帝接觸,其繪畫才能得到賞識。康熙40年辛巳(公元1701年)59歲奉命鑒定內府書畫,康熙44年乙酉(公元1705年)64歲主持編輯書畫典籍匯篡—《佩文齋書畫譜》,擔任總裁,康熙51年辛卯(公元1711)年70歲又奉詔主持繪製為康熙祝壽的《萬壽盛典圖》,同時,官職也升至戶部左侍郎(因之,人稱「王司農」)、翰林院掌院學士、經筵講官,成了一名地位顯赫的文學侍從之臣,為歌頌大清聖主的「文治武功」而服務。

王原祁一生,沒有經歷過什麼坎坷與艱險,無論是繪畫技藝還是官場仕途,都算得上是春風得意,平步青雲的,並且,始終從事著與繪畫關聯的事業。他的傳世的作品較多,主要有1696年畫的《仿高房山雲山圖》、1703年畫的《仿黃公望山水圖》、1709年《秋林疊巘圖》以及《仿王蒙松溪山館圖》和1714年的《峰巒積翠圖》等。著有《雨窗漫筆》、《麓台題畫稿》和《罨畫樓集》等。

王原祁《春巒積翠圖》:一幅畫了十年才畫完的畫

清 王原祁 京江詩思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錢鏡塘舊藏 成交價1437萬元

王原祁由於政治地位顯赫,為其代筆者不少,主要有王敬銘、趙曉、溫儀等人。追隨他的人也更多, 主要畫家有唐岱、董邦達、華鯤、黃鼎、方士庶、張宗蒼、錢維城等,後來還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和「後四王」(王三錫、王廷之、王廷國、王鳴韶)等。人們以他的家鄉地名江蘇婁東,稱其畫派為「婁東派」。他是這個「正統」派的中堅人物,左右有清一代畫壇三百餘年,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巨幅《春巒積翠圖》從右下方展開:坡石疊置,中有石階蜿蜒廻曲,旁生喬松雜樹。拾級而上,屋舍儼然,並有水閣立於山泉之上,倚水靠山,行住安然,是高士幽居之所。山下溪流潺潺,嶼石磊塊。對岸山巒起伏,爭奇競秀。坡道與板橋相通,可以登石台、步丹崖,訪逸士於僧寮,問樵子於茅舍。抬望眼,一山突屼於煙嵐之外,林表蒼然,峰迴路轉,雲遮霧障,真「不知深樹里,還有幾人家」矣。天空中、山缺處,有畫題曰:「春戀積翠」。下有題識一則:「余作巨幅甚少,此圖戊寅冬往江右,寓樹德堂寫稿,三日未竟而行,因遂棄之篋中,間十年矣。戊子秋日,檢點殘縑剩墨,忽見此圖,復加點染,中間雖未盡合於大痴,體裁近之,亦數年來進步之由也。」從此得知,《春巒積翠圖》起草於康熙37年戊寅(公元1698年)的樹德堂。畫了3天都沒有畫完,後又因故擱置,一直到康熙47年戊子(1708年)復又打開重新點染,才覺得體裁更近於大痴,「亦數年來進步之由也!」滿意的完成了這幅經歷10年才打造出來的《春巒積翠圖》。

我們知道,王原祁的繪畫是從他的祖父王時敏那裡繼承過來的,王時敏是「親炙於華亭(董其昌)」的,所以,王原祁的藝術思想基本是揚南宗而貶北派。在畫法上極力仿效「元四家」,他把以戴進為首的「浙派」、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廣陵諸家、以龔賢為代表的「金陵畫派」,一概斥之為「惡習惡派」。而對於元代四家之王蒙,稱之為「用龍脈、多蜿蜒之致」;吳鎮則「以直筆出之,各有分合」;黃公望「不脫不粘,用而不用,不用而用,與兩家較有別緻」;倪瓚是「纖塵不染,平易中有矜貴,簡略中有精彩」。甚至他在《仿設色大痴長卷》中題道:「余心思力學,不逮古人,然落筆時不肯苟且從事,或者子久(黃公望)些子腳汗氣,於此稍有發現乎?」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痴,又號一峰,是一位「通三教,旁曉諸藝」的山水大家,居「元四家」之首。其作品追求「清標」、「幽意」與「超凡脫俗」,注重筆墨情趣而不計真實景物的狀況,在他的《寫山水訣》中自稱:「畫一窠一石,當逸墨撇脫,有士人家風,才多便入畫家之流。或山水一幅,先立題目,然後著筆,若無題目,便不成畫。」他畫山水,喜用干筆淡墨,淺絳設色,畫面簡潔、清幽,具有雅潔淡逸的風致。

王原祁崇尚黃公望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並且刻骨銘心的摹仿,猶如近代齊白石之於青藤、雪個和大滌子,恨不早生,而為「三家走狗」一樣痴心,精神可嘉,故能成就其為畫壇的領袖。在大行批貶「四王」的年代,以此為口實,確實有些偏頗。看待事物要注意全面,視角不同,成像亦異,況且王原祁的繪畫不儘是一味「摹古」,了無生氣,他仍然是畫他自己的畫,寫他自己的心。如他為鄒拱宸作的《仿大痴設色秋山圖》的題識中曾經這樣說:「……但以余之筆寫余之意,中間不無悠然以遠,悄然以思,即此為『秋水伊人』之句可也。」

《春巒積翠圖》立軸、紙本、設色。縱123.5公分、橫78公分,約合11平方尺。初為「北平李氏」收藏,鈐有「北平李氏所藏」、「季雲鑒賞」白文印章各一枚。卷首並有「王司農仿大痴春巒積翠,北平李氏家藏、道光丁酉(1837)季雲重付裝」的籤條。北平李氏、季雲,即李恩慶,字寄雲,或季雲。河北省遵化人。隸漢軍正白旗。道光13年進士,官兩淮鹽運使,精鑒別,富收藏。《八旗畫錄》記載,說他「工山水,嘗臨山樵《聽雨樓圖》,同時名流咸為之題。兼精鑒賞,輯有《愛吾廬書畫記》,連平原均伯藏其稿本。」畫中還鈐有「蔡友石審定章」的白文印一枚。蔡友石,名世松,字聽濤,號友石。江蘇江寧(今南京)人。嘉慶6年辛酉(公元1801年)中舉,16年辛未(1811年)登進士第,授編修、任安徽按察使、順天府尹。乞歸後,主鐘山、尊經兩書院,精翰墨,曾刊《墨緣堂法帖》,並有收藏之好,王石谷《吳山積雪圖》、董其昌的《松風流水圖》等都曾經他鑒藏。

該畫最後歸於畫家郭味蕖。收藏印鑒有:「淮水郭味蕖收藏金石書畫記」及其子郭怡孮「知魚堂後人郭怡孮文革劫後珍藏」兩朱文印記。郭味蕖出自書畫世家,居山東濰縣,先祖曾與鄭板橋過從甚密,「郭家園」的匾額即為板橋手題。夫人陳綺為著名金石收藏家陳介祺後人。家學淵源,使其成為一位學者型畫家,精鑒賞富收藏,著有《知魚堂鑒古錄》、《知魚堂書畫錄》、《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中國版畫史略》、《藝話》、 《寫意花鳥畫創作技法十六講》、《明清四畫人評傳》等。

《春巒積翠圖》流傳有序,脈絡清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民間收藏精品。(馬晉甫)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吳昌碩:我的書法是這樣練成的!
賞畫|王紱 山水畫選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