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北海道大地震看「無現金社會」之弊

從北海道大地震看「無現金社會」之弊

完全沒有現金的社會將很可怕。

文 / 華商韜略 趙建勛

過去的半個月簡直是日本的夢魘。剛剛遭受25年來最強颱風的襲擊,6日凌晨北海道又發生6.7級地震,整個北海道發生強烈震動,大量房屋坍塌,超過50人罹難。

地震導致所有火力發電站緊急停運,整個北海道在黑暗度過了最恐怖的時刻。由於停電,信號系統無法工作,所有鐵路停駛,高速公路關閉,警察不得不站到馬路中間指揮交通。很多醫療機構,還因為停電而無法接受傷員。

因為地震帶來嚴重破壞,札幌市甚至放棄了申辦2026年冬奧會。

除此以外,還有一件事也引發了騷擾。

地震引發大規模斷網斷電後,北海道首府札幌200萬居民湧入超市和便利店購買生活物資。可那些平時習慣用移動支付的災民,突然發現自己因為身上沒現金,喪失了支付能力,再有錢也買不到所需物資。

地震發生當天,日本國內論壇匿名討論版上出現了一篇瘋狂吐槽電子支付的文章《只用電子支付的札幌人,完蛋了!》,文中說:

「自己平時習慣使用Apple Pay(蘋果支付),出門從不帶錢包,也很少帶現金。強震過後札幌大範圍停電,冰箱里只剩了牛奶和蛋黃醬,他於是急忙趕往超市買生活物資,到了才發現身上根本沒現金。他拿著僅剩下62%電量的iPhone,茫然看著Apple Pay的畫面,感到了不安,等排隊輪到他時,店員告知暫時無法使用電子支付,他去其它地方也一樣用不了。」

此人說,當晚七點他獨坐家中,餓著肚子,由於取不了現金,電力也仍未恢復,有種一切都完蛋的感覺。

而像他這樣眼巴巴看著食物被別人買走的災民還有不少。因此很多日本人就認為,在這個地震、海嘯多發的國家,絕對不能全面推動網路支付。

同樣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我們中國是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呢?

這10年來,金融創新在中國國內大行其道,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快速普及,實物貨幣日趨減少。據日本統計,其電子支付的比例僅有18.4%,遠不及韓國的89%和我國的60%。而《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規模高達9萬億美元,而美國則僅為1120億美元。

如果說日本只是一隻腳剛剛踏入「無現金社會」,中國則兩隻腳都已經進來了,人們把手機變「錢包」, 衣食住行無一離不開移動支付,甚至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支付等也將流行開來。

難怪有人預測,中國或將成為第一個停止使用現金的國家。

網路支付是科技進步的結果,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事情就像硬幣的兩面,網路支付一方面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帶來諸多好處,另一方面其脆弱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網路支付對於網路軟硬體都有極高的要求,為了確保信息流、資金流的安全,需要防範各種技術漏洞、黑客攻擊、技術欺詐。任何一個技術或管理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系統風險,讓人們隱私和賬戶資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讓整個社會金融流通和支付系統崩盤。

而地震、海嘯、洪水、颶風等自然災害以及戰爭、地區衝突人為災害發生時,光纖、終端等網路硬體設施遭到破壞,無法維持可靠性和穩定性更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就像北海道這樣,短時間停電斷網也讓電子支付陷於癱瘓,社會的正常生活也隨之癱瘓。

中國是自然災害頻發國家,也是人口眾多、災難救援和社會保障機制仍很不健全的國家,如果在生活和金融領域廣泛取消鈔票,如果只存在一種沒有備份的系統,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後果將是很嚴重的。

放眼全球我們會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討厭現金的。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使用現金和信用卡的頻率仍然很高,例如德國人和奧地利人最喜歡攜帶和使用現金,荷蘭人最喜歡借記卡,法國人和美國人依然喜歡使用支票。

這其中固然有人們擔心銀行負利率、避稅、消費習慣等因素,但現金隨時使用、可以應對突發事件也是重要原因。而且現金支付的最大優點是可以讓消費者真實感受到每筆錢的流向,減少無節制消費。

瑞典是全球範圍內少數全面推動貨幣電子化的國家之一,在那裡幾乎看不到使用現金的情況。但今年2月,瑞典央行行長Stefan Ingves就提出警告,稱無現金社會在面對戰爭或天災時毫無抗性,龐大的社會金融體系將在瞬間崩塌。

另外,附帶了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在國內盛行,與缺少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也有很大關係。西方發達國家使用的信用卡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完善,先刷卡付錢再收到東西,先買後賣,人們靠累積信用在社會上行走辦事。制度建設有時候要比推動商業模式更重要。

所以,推動無現金社會我們還需三思。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清華系出手,晶元巨頭紫光再現新變局
風口上的茅台與青花郎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