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遠離倫敦鬧市、走進溫莎城堡,這裡才是英國王室放鬆生活的地方

遠離倫敦鬧市、走進溫莎城堡,這裡才是英國王室放鬆生活的地方

上一篇:泰特英國美術館-2:拉斐爾前派和他們筆下那些與眾不同的女性

從倫敦市區去溫莎有兩種方式:滑鐵盧火車站乘火車約54分鐘車程,加上兩頭路上的時間,得一個半鐘頭,火車票在高峰時段(上午九點以前)往返18.7英鎊,非高峰時段往返12英鎊,半小時一趟;另一種方式是維多利亞綠線長途車站乘702路大巴,車程91分鐘,往返票不分時段都是15英鎊,一小時一趟,首車八點。我們住的地方離長途車站不遠,肯定是選大巴了。

綠線長途車站在維多利亞火車站南邊,為避開人流,我們早早出發,不到八點就走到車站。人工售票亭還沒開門,不過等車的人告訴我上車買票就行。早上八點,綠色的雙層巴士準時開進1號站台,我倆上二層找座位坐下,方便觀光。

糟糕的是車上沒有報站的電子顯示屏,我知道下車的站名叫Windsor Parish Church(溫莎教區教堂),可不知道哪站是。我當時想,這一車人還不得有一多半都是去溫莎城堡的,到時候隨大家一起下就是了。沒成想根本不那麼回事,眼瞅著城堡出現在側方,可是二層的乘客基本都沒動。我倆將信將疑地走下一層,車已經啟動,確認後才知道剛才就是溫莎教區教堂站。

好在一站並不遙遠,就當是老天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在小鎮上多走走吧。

這就是溫莎教區教堂,拍這張照片時恰好有輛702路長途大巴到站。

教堂門前的這條街叫高街,所謂「高街」通常都是鎮上最繁華的一條街。

順高街往北,很快就看到維多利亞女王雕像,她如保護神般矗立在路口,守護著身後的溫莎城堡。這個路口向東便是城堡的售票處,外面看似人不多,其實裡面早已排起長龍。好在我們已經提前在網上買好了票,走一條專門的通道很快就進去了。進城堡參觀前別忘了領取免費的中文語音導覽器。

溫莎城堡是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目前仍有人居住的城堡,如今仍然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官方居所之一。這裡最早是征服者威廉於1070年開始,歷時16年建造而成。威廉的選址很講究,將城堡建在一片古代撒克遜獵場的邊緣,同時又靠近泰晤士上遊河道,可以說是依山傍水。12世紀亨利二世在位時將上區改造成宮殿,1170年又在中區建了圓塔。13世紀亨利三世繼續改建,在下區增建了禮拜堂,並建起完整的一圈石牆。此後的歷任君主都致力於將這座城堡改造得更適合王室居住和舉行皇家盛典,因此留下許多喬治風格和維多利亞風格的特色建築。

整個城堡佔地26英畝,按照地勢由東到西分為上、中、下三個區。進入城堡參觀的入口在中區南側靠近愛德華三世塔的地方。

進去後面對的聖喬治門裡就是上區的宮殿和四方院。

不過這道門並沒有打開,透過欄杆可以看到四方院里矗立的查理二世騎馬銅像。

順城牆內側的小路圍著圓塔往西北繞,仔細看會發現圓塔實際分成下粗上細的兩段,它是在12世紀原建築基礎上於19世紀又加高了9米的結果。

因為失去了防禦的必要,圓塔下方的壕溝被改建成花園綠地,最早也許應該像護城河那樣灌滿水才對。

同樣,現在的城牆箭口也被綠葉堵得嚴嚴實實,一片祥和的氣氛。

圓塔北側是愛德華三世時期建造的諾曼門。這條路現在規定為只出不進的單行道。

如果想參觀上區的國事廳,必須先出北側的一個小門到所謂的「北陽台」,它是17世紀查理二世復辟後請人對城堡重新修繕時增加的。站在這裡可以眺望到泰晤士河北岸伊頓公學的禮拜堂。

北陽台上保留了當年防衛用的大炮。

向東走一點,從這個門進去就可以參觀瑪麗王后的玩偶之家和查理二世時期號稱「全英格蘭最華麗的巴洛克式房間」的國事廳了。

溫莎城堡的上區由三面建築與中區的圓塔形成圍合的建築群,其中對外開放的只有北翼的國事廳。面向東部花園的東翼為王室居住的私邸,南翼則留給來訪的貴賓居住。北翼大部分建築連同「北陽台」都是查理二世復辟後請英國建築家休·梅(Hugh May,1621-1684)重新修建的。19世紀喬治四世又請傑弗里·威雅維爾爵士(Jeffry Wyatville,1766-1840)對國事廳進行大規模改建,因此出現了哥特、巴洛克和洛可可等不同風格。不過,這一切幾乎毀於1992年的一場大火,國事廳的多個房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現在看到的都是修復後的結果。

從北面的小門走進北翼,首先看到的是瑪麗王后的玩偶之家。它在一個大玻璃櫃里,是喬治五世的妻子瑪麗王后(Mary of Teck,1867-1953)的外甥女露易絲(Marie Louise,1872-1956)獻給舅媽的禮物,是一座完美再現宮廷生活場景的1:12微縮建築。這座建築模型完全模擬建造,裡面的家居裝飾和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據說其中的水管甚至可以流出水來。

如果湊近拍一張內部照片,你是不是會誤以為它就是在哪一個真的房間里拍攝而成?

北翼的一層以服務功能為主,所以參觀的區域基本都在二層。通往二層的大樓梯由維多利亞時期完成過倫敦塔改造的建築家沙爾文設計,帶有明顯的哥特風格。

穿過一道前廳便進入宏偉的滑鐵盧大廳。它是喬治四世為紀念1815年擊敗拿破崙的那場勝利而請威雅維爾爵士專門修建的,裡面除懸掛國王的肖像外,當然少不了威靈頓公爵的畫像。

滑鐵盧大廳北面是嘉德王座廳。王座安放在房間盡頭的華蓋下,嘉德騎士的座椅排成整齊的兩列,椅背上還印著嘉德騎士團的徽章。關於這個英國最高級別的騎士團,傳說是當年愛德華三世在加萊的一個宴會上邀請索爾茲伯里伯爵夫人跳舞,舞中伯爵夫人的吊襪襪帶脫落,眾人竊笑。愛德華三世揀起襪帶交還伯爵夫人並對眾人說「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意為:「心懷邪念者應該覺得羞恥!」此後他以吊襪帶(Garter)為名創建了一個騎士團。騎士團在世的成員通常只包括英格蘭國王、威爾士親王和另外24位騎士,算是團結在國王周圍的最核心的團隊。騎士團的徽章就是一根吊襪帶上寫著愛德華三世的那句話,中間為聖喬治十字,因為聖喬治為英格蘭的主保聖人。

滑鐵盧大廳東面是洛可可風格的大接待廳,房間內掛著法國著名的哥白林掛毯廠製作的精美掛毯。

北翼的最東邊是視野開闊的深紅客廳,這種紅與金的顏色搭配讓我想起了之前參觀過的白金漢宮。

樓角處有個哥特式的八角形小廳,據說在1992年的大火中毀壞得最厲害。也難怪,它的立柱和屋頂都是橡木製作的,本身又像個煙囪一樣自帶籠火功能,防火性能自然很差,好在如今都已修繕一新。

轉到國事廳的南部,是整個北翼最大的房間:聖喬治大廳。1992年大火將它的屋頂燒毀,如今的屋頂為當代建築家吉爾·唐恩(Giles Downes)重建。

屋頂上掛滿了歷任嘉德騎士團成員盾徽。

西邊的房間幾乎沒受火災影響,基本保持了原樣,比如這間國王卧室。

國事廳的出口在上區建筑北翼的西側。

出來後正好在四方院的西北角。

對面的塔樓就是我們剛走進城堡時看到的愛德華三世塔。

當時我們看到有工作人員帶著幾名遊客從下圖右邊的這個拱門裡走出來,便上前詢問。得知這個門可以通往圓塔,但需要購買單獨的門票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

至此溫莎城堡的上區就參觀完了,下圖這個門洞是我前邊提到過的遊客單行的諾曼門,接下來我們從這裡向西到下區繼續參觀。我將在下一期為大家介紹溫莎城堡下區的詳細內容,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馬車能有多奢華?把歐洲最漂亮的馬車集中給你看,個個都是工藝品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