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之問,一位心狠手辣卻文采斐然的詩人

宋之問,一位心狠手辣卻文采斐然的詩人

文|爾生不凡(讀史專欄作者)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通俗易懂,膾炙人口。初讀時覺得寫詩的人對家鄉思念頗深,該是多深情款款的人啊!

眼看離家越來越近了,卻越是思念就越是不敢問同鄉人關於家鄉親人的消息。同情這位詩人吧?

如果每位大詩人都像李白那樣豪放坦蕩,像白居易那樣通透豁達多好,偏偏這位該讓人同情的大詩人卻道德敗壞,人品崩塌。

這是他被貶外地卻偷逃回家的時候寫的。

所以這個「怯,不敢」是真正的怕,而不只是情感的糾結。

他就是宋之問。

宋之問出身一般,雖不算是名門世家但也不至於貧賤卑微。

稍大些時父親因為才學好慢慢爬到了略大些的官職,混進了皇帝護衛隊里,同時也做一些校正舊書籍的工作。

宋之問還有兩個弟弟,兄弟三人各有所長,老二驍勇善戰,老三書法了得,自己在詩文方面很突出。

最重要的是宋之問長的儀錶堂堂,風度翩翩。

1.趨炎附勢,丟失人格

在武后勢力慢慢壯大的時候,武則天大批招攬天下文人,宋之問在這個時候也得到了重用進了朝廷。

這就好比一介寒門學子一朝入了龍門,這份喜悅與榮耀可想而知。這首詩滿溢著富貴榮華春風得意之情。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谷轉斜盤徑,川回曲抱原。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他的才學很受當時還未稱帝的武則天器重,宋之問也極力表現爭取嶄露頭角。無奈左右使力就是不能近前。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一次武后攜眾臣游洛陽龍門,一時興起於是讓大家吟詩作賦,左史東方虯文思才涌,一筆呵成呈給武后看。

武則天大喜立刻賜錦袍,東方虯忙跪地謝恩,這邊還沒結束,那邊宋之問也把寫好的詩呈了上去。

武則天一看眉開眼笑,這詩寫的妙啊拍馬屁拍出了新高度!

隨即命人把錦袍從歡天喜地的東方虯手裡奪了回來賜給了宋之問。

即便他的才學如此受武后喜愛和賞識,然而他總是無法突破屏障,不能真正得到武后的重用和親近。

不久武則天稱帝了,宋之問更是削尖了腦袋往上鑽。

此時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兩兄弟地位日益上升,宋之問不是沒想過發展成為女皇的男寵,憑他的相貌不是沒可能,然而女皇對他淡淡的,好像始終保持著距離。

他把目光瞄準了張易之兩兄弟,自古以來耳邊風最有力量,那男寵的耳邊風也同樣能在風淡雲輕間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宋之問終於通過張氏兄弟知道為什麼武皇對他這樣了,因為他身上有一股異味,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輕微狐臭。

這個味道有些人特別敏感,有些人神經大條完全聞不到。

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口臭。

自此宋之問就一心對這兩兄弟卑躬屈膝極盡諂媚,伺候他們,供他們支使,想法子取樂他們,甚至到了不要自尊的地步,為什麼呢?

據說張易之兩兄弟如廁的時候宋之問為表忠心親自為他端屎盆子……這可是一位大詩人啊!

2.恩將仇報,不擇手段

獲得張易之兄弟的信任也就等於混入了暗流涌動的政治黑幕中,終於,在武后被迫退位張易之兄弟被誅殺後他也被貶斥去了廣東。

命是保住了,可是他一下子從揮金如土的生活跌入一窮二白里,無論如何也適應不了。

前面說了,他就是不同於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正直的詩人和被貶官員,所以偷逃這回事他也幹得出來。

他偷偷潛逃回了洛陽,在路上寫下了文章開頭的詩《渡漢江》。

回洛陽後張伸之看一代大詩人惶惶如喪家之犬,因憐惜才學便收留了他,要知道藏匿朝廷罪臣張伸之可是擔著殺頭大禍的。

仗義如張伸之,換來的不是報答而是恩將仇報。

「會武三思復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

這段摘自《新唐書》,詳細記錄了宋之問不擇手段,恩將仇報的行為。

武皇退位後懦弱昏庸的李顯繼位,武三思作為武則天的侄子在朝廷作惡多端誅殺良臣還差點當了當朝天子。

昏聵無能的李顯不僅沒有除掉他還跟他結為親家,將安樂公主李裹兒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三思比之前武皇時代更加猖狂,以前還懼怕姑姑武則天,到了李顯這裡是韋後一手遮天,他完全不把李顯放在眼裡。

作惡多端的同時穢亂後宮,跟婕妤上官婉兒和韋後私通。

眾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些忠臣開始密謀刺殺武三思,這其中就有張伸之和李顯的另一個駙馬王同皎。

他們二人正在深夜密談時,被藏在張伸之家裡苟且偷生的宋之問聽到了。泯滅人性的宋之問完全不顧什麼救命之恩,他如同看到了一線曙光,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將這條重要消息通報給武三思以求將功贖過,攀附而上。

事情敗露後張伸之和王同皎全家立刻被仗殺,宋之問也因此得了一枚烏紗帽再次步入烏煙瘴氣的朝廷。

3.見風使舵,攀附權貴

宋之問特別善於見風使舵,像牆頭上的稻草,哪邊風大往哪邊倒。正如之前諂媚張易之兩兄弟一樣,他又無下限的討好武三思,韋後和安樂公主。

寫各種誇張空洞的讚頌詩,還專門寫了武三思父子的豐功偉績,請求中宗為他們立個碑刻上這首讚美詩。

這些種種舉動也一再驅動他爬上了更高的位置。

他趨炎附勢,恩將仇報致使恩人全家被殺,自己也從貶斥之地偷跑回來這些縱然沒有人去追究,但是他在武皇時期是如何巴結太平公主的如今就怎樣巴結安樂公主。

這噁心勁太平公主都看在眼裡,她早就對這種人的行徑所不齒,恰逢他收受賄賂被抓為鐵證,太平公主一紙詔書呈給顯哥哥,宋之問再次被貶,這次被貶的不是音書斷的嶺南而是江南水鄉紹興。

被大眾所不齒,也許某些時候自己也噁心自己的行徑吧!

從污穢的官場來到風景優美的水鄉他倒是真正寫下了很多真誠飽滿的詩詞。

這個時候已經是古稀花甲之年的宋之問開始沉澱內心向積極健康的生活發展,然而朝廷局勢陡變,安樂公主和韋後被殺,李隆基登基。

這位被貶官在外品行皆失的大詩人和半個政治人士被新皇賜死。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看起來道德敗壞居多,人品崩壞貌似算不上。那就來說一件真正屬人品崩壞的事情……

4.心狠手辣,人品崩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詩的主人叫劉希夷,是個花樣美男子,談的一手好琵琶,臉上常常掛著一抹笑容。

然而他的詩詞卻走的是小眾路線——傷感風格,類似於我們現在流行音樂里的情歌王子。

年僅20多歲的劉希夷已經寫下了很多有名詩詞了,有一天他拿著這首「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給舅舅宋之問看,因為相對來說舅舅年長些而且名氣更盛自然有請教切磋的意思在。

誰知宋之問一看就雙眼放光,這麼好的詩詞難得一見!他要求外甥把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也很喜歡自己的傑作啊,哪肯輕易讓給舅舅。

年輕不更事的劉希夷怎麼也沒想到一首詩卻招來厄運。

宋之問那時候剛進朝廷不久,為了邀功表現不擇手段,也許一首詩就能讓自己加官進爵享盡人間富貴,他想的眼睛都發紅了。

眼前的外甥還蒙在鼓裡睜著無辜的眼睛,宋之問一不作二不休為了前程拼了!他喊來僕人將劉希夷拖出去用裝土的大麻袋活活砸死。

一代傷感派詩人年輕輕居然以這種方式離開了人世…….

這就是詩詞背後的大詩人宋之問,人上一百五顏六色,果然詩人里也有如此敗類!可惜可嘆花樣年華的才俊劉希夷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諸葛亮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著一股子壞
大師也曾為生計所困,成功從來就沒有偶然:郁達夫致沈從文的信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