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你知道嗎?鼻竇炎有四種病機,分別應該這樣用藥

你知道嗎?鼻竇炎有四種病機,分別應該這樣用藥

悅讀中醫

只做中醫精品閱讀

小編導讀

鼻竇確實是個很小的部位,但是,「小身體有大能量」,如果鼻竇發炎,保准讓人鬧心至極。濁涕下流不止,常伴有頭痛、鼻塞、嗅覺減退等癥狀。著名中醫劉大新教授通過長期臨床試驗,將鼻竇炎分為四型,分類論治,效果頗佳——

鼻淵分型論治經驗

淵病名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氣厥論》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其後又有「腦漏」「腦滲」「腦崩」「腦瀉」等病名。

歷代醫家對鼻淵的論述有兩個方面:第一,新病者多由火熱所致,如膽熱、肺熱、痰火,治療上宜芳香開竅,清火、清肺、清痰。第二,久病者則可致虛,而多見於肺、脾氣虛、腎陽虛、腎精不足,治療當用十全大補湯等。劉老師通過臨床實踐,將該病病機大致分為四大常見類型:風邪侵襲型,肺胃熱盛型,肺氣不足型,脾氣虛弱型。

一、風邪侵襲型

風邪從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風邪循經上犯鼻竇則見鼻流白黏涕,鼻塞,咳嗽,白痰,苔薄白,脈弦。局部檢查:鼻黏膜充血,水腫,鼻道有黏白涕。鼻竇CT:急性鼻竇炎。

治法:疏風通竅,行氣化濁。

方葯:蒼耳子散合二陳湯。

蒼耳子10g,白芷10g,辛夷10g,陳皮10g,茯苓30g,清半夏9g,桔梗10g,川芎10g,浙貝母10g,生甘草6g。

二、肺胃熱盛型

風寒之邪外侵後郁而化熱,加之平素過食肥甘厚味造成的胃熱壅盛,致使肺胃熱盛,循經上蒸鼻竇,煉津為痰涕,而為病。臨床可見鼻流黃膿涕,鼻塞,頭痛,發熱,黃痰,口渴,舌質紅,苔黃,脈數。局部檢查:鼻黏膜充血,鼻竇有黃膿性分泌物。鼻竇CT:急性鼻竇炎。

治法:清肺胃熱,排膿通竅。

方葯:蒼耳清熱散。

蒼耳子10g,白芷10g,辛夷10g,川芎10g,桔梗10g,黃芩10g,魚腥草15g,敗醬草15g,冬瓜子15g,茯苓30g,生甘草6g。

三、肺氣不足型

主要由於久病體虛,病後失養,邪毒內困,遷延不愈而致肺氣不足,衛外之力亦弱,則易為外邪所犯,滯留鼻竇而為病。表現為鼻流黏白或黃涕,嗅覺減退,鼻塞,惡風自汗,氣短無力,咳嗽咳痰。苔白質淡,脈細弦。多有鼻鼽史。局部檢查:鼻黏膜蒼白或慢性充血,鼻道有白或黃色分泌物。鼻竇CT:慢性鼻竇炎。

治法:益氣固表,疏散風寒,化濁通竅。

方葯:玉蒼散合二陳湯。

生黃芪30g,防風10g,白朮10g,蒼耳子10g,白芷l0g,辛夷10g,川芎10g,桔梗10g,陳皮10g,茯苓20g,清半夏9g,黃芩10g,梔子10g,生甘草6g。

四、脾氣虛弱型

主要因飲食不節,疲勞過度,思慮憂傷,損傷脾胃,脾虛失運,濕邪內蘊化熱,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濕熱積聚鼻竇而發病。表現為鼻流黏白或黏黃涕,量多,鼻塞,嗅覺減退,乏力睏倦,腹脹便溏,舌質淡,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或滑數。局部表現:鼻黏膜慢性充血,鼻道有黏白或黏黃分泌物。鼻竇CT:慢性鼻竇炎。

治法:健脾益氣,清利濕濁。

方葯:蒼耳子散合六君子湯。

蒼耳子10g,白芷10g,辛夷10g,陳皮10g,茯苓30g,法半夏9g,党參10g,白朮10g,黃芩10g,竹茹10g,桔梗10g,川芎10g,浙貝母10g,生甘草6g。

好 · 書 · 推 · 薦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悟岐黃之道,療五官之疾:劉大新教授學術探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劉大新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當,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一味藥用的好,一張方子就靈了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