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巴革命前經濟繁榮,革命成功後,經濟卻瀕臨崩潰

古巴革命前經濟繁榮,革命成功後,經濟卻瀕臨崩潰

古巴革命成功後,其領導人切·格瓦拉仍熱衷於革命,為此,他把古巴當作「試驗田」,要求古巴人「徹底消除個人主義」,做「革命機器上的有覺悟的、幸福的齒輪」。因此,他強制人們進行無償勞動。為了避免消極怠工,他設置了「危害生產罪」來對付缺勤的工人。

此外,他還要求人們生活「純潔」, 凡留長頭髮、聽西洋樂、穿緊身褲、公開信仰基督教的人都被視作違反革命道德,一經發現就關進勞動營。

切·格瓦拉曾掌管卡瓦尼亞堡監獄。據監獄的牧師回憶,被切·格瓦拉判處死刑的人中有很多是無辜的。而切·格瓦拉從不掩飾自己的殘忍:他喜歡當著哭泣的母親的面,下令處死她的兒子;犯人親屬前來探監時,他故意要求他們從滿是血跡的行刑地點走過;他可以平靜地下令將違紀同志斬首,然後去參加篝火晚會……

切·格瓦拉成為工業部部長、國家銀行行長後,他將一百多家美國企業和古巴民族資本強行收歸國有,甚至把街頭的理髮鋪、修鞋鋪都實行了國有化。在這樣的中央計劃經濟之下,古巴經濟瀕臨崩潰,而在革命之前,古巴是拉丁美洲四個最成功的經濟體之一。

1965年,切·格瓦拉離開古巴,去非洲剛果打游擊。不料遭遇挫敗—那裡的民眾還沒有脫離部落階段,根本不接受革命理念。很多黑人游擊隊員甚至對切·格瓦拉持有敵意:你也是白人,為什麼幫助我們?更糟糕的是,剛果游擊隊同軍閥沒有區別,除了向老百姓徵收糧食和錢財以外,什麼都不幹。切·格瓦拉要求他們進行軍事訓練,結果他們嫌累,果斷投奔了政府軍。

儘管寫出了《游擊戰爭》,但切·格瓦拉的革命哲學有致命缺陷—他不了解軍隊的能力,也不懂農民的情緒。他自己熱衷於革命,就想當然地認為受剝削的農民必須革命,甚至強行上街徵兵。可想而知,剛果革命必然失敗。

他又跑到玻利維亞繼續革命,但玻利維亞已有革命游擊隊,玻共第一書記蒙赫認為切·格瓦拉是來爭奪革命主導權的,因此提出他可以領導自己的游擊隊,但要接受玻共的領導,結果雙方談崩了。

當時切·格瓦拉掌握的武裝僅有50人,不得不進入叢林打游擊戰。他自認為是南美人,熟悉這片土地,結果還是犯了與在剛果時同樣的錯誤,他根本不了解農民的情緒,結果慘遭革命的農民出賣,在1967年的一次戰鬥中腿部中彈,被政府軍捉住。

次日,切·格瓦拉被處死,一共被射中9槍,雙手也被斬下用於鑒定身份,遺體則被草草埋葬,年僅39歲。

切·格瓦拉被葬之前,他半裸的屍體被擺放在一塊破木板上向人展示,不斷被注入防腐劑,並被拍成巨幅照片。現場的氣氛凝重而神秘,很多人說,他的死亡姿態如同基督受難,讓人無法想像他曾是拉美了不起的人物之一。

過早的死亡把切·格瓦拉送上神壇,他成為第三世界革命運動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也是革命、烏托邦和青春的代名詞。美國的激進分子還把他當作目標與榜樣,尤其是那些在台上嘶吼的搖滾歌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侵華日軍拍攝的真實老照片:無辜幼童強迫擺拍,年輕姑娘驚懼惶恐
清朝兩大土豪炫富,一個穿貂皮大衣嘚瑟,另一個做此事輕鬆完爆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