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藏在明朝皇帝名字之間的是朱元璋的野心

藏在明朝皇帝名字之間的是朱元璋的野心

作者/喬吾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名鼎鼎,有時候大家還會提起他的原名朱重八。老朱出身貧苦家庭,家裡都沒什麼文化,只會起朱重八這個簡單好記的名字。據說在元朝統治下有條不成文的規矩,政府覺得登記大家那麼多的名字覺得太麻煩,乾脆讓下等公民不用起名字了,就直接用出生日期來命名,或者把父母的年齡相加,所以農民的名字大多數都是數字。比如說,老朱他爹叫朱五四,他爺爺叫朱初一,老朱生於八月初八,那就直接叫朱重八。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老朱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能征善戰,表現出色,官越做越大,這時候不能再叫那麼土的名字了,必須要改名字。這就好像劉邦那樣,原名叫劉季,發達了就改名就劉邦,那是相當的霸氣和響噹噹啊!老朱先改名朱興宗,後來再改名朱元璋。朱元璋這名字的意義表明了老朱的意圖,璋是一種銳利的玉器,很明顯這名字就是要幹掉元朝的意思。後來老朱的確推翻元朝,建立大明。

建立明朝後,老朱家有一堆的皇子皇孫。老朱雖然出身草根,沒什麼文化,但對於起名字好的特別講究的,他自己改名是這樣,對後代起名字的事情也一點都不含糊。老朱給自己的每個兒子留下二十個字,讓他們把這二十字作為後代名字的第二個字,而且規定子孫後代取名字要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來取。古時的人們很相信五行生剋之理,所以老朱就把這一套理論用在了子孫們的名號上,真是煞費苦心啊。

從明朝每代皇帝的名字可以看出,最後一個字的偏旁部首都和金木水火土有關的,這樣看起來基本上每代皇帝名字的承接都是按照五行相生並且輪迴。比如老朱的兒子朱棣這一代,名字上都帶個「木」字,包括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標,因五行中木主東方代表春天開始的意思。後面就是孫子輩了,木生火,明仁宗朱高熾(朱棣之子)都帶個「火」字邊。往後到了重孫輩,應了火生土,所以明宣宗朱瞻基帶了土字邊,再往後,土生金,那麼明英宗朱祁鎮帶了金字邊。 如果你按這個規律去記明朝皇帝的名字就容易很多了。

你仔細看全部皇帝的名字又會發現,有幾處皇帝名字的承接對不上五行相生的規律。主要有四處,朱允炆到朱棣;朱祁鎮到朱祁鈺,再回到朱祁鎮,這樣朱祁鎮就當了兩回皇帝;朱厚照到朱厚熜,照字和熜字都是帶「火」字;朱由校到朱由檢,校字和檢字都是帶「木」字。為何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不是每次帝位的傳承都是父傳子的。

1、朱允炆——朱棣

老朱當皇帝後就立長子朱標為太子,可是朱標還沒等到繼承皇位就英年早逝,老朱很傷心,他又很疼愛這個長子,於是就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將來讓他當皇帝。老朱的一些兒子都是挺厲害的人物,追隨過父親南征北戰,特別是四子朱棣有勇有謀,老朱都覺得他像自己。在太子朱標死後,大家都覺得朱棣很有可能將來能當上皇帝,當最終皇太孫朱允炆當了皇帝,朱棣肯定心有不甘。1398年,朱允炆繼位,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大臣輔佐,他們提議實行削藩。朱允炆繼位之初就想著穩固自己的權力,同時削弱各藩王的勢力,於是很快就實行削藩政策。在激烈的削藩政策之下,幾個不守安分的皇叔都倒台了,下一個目標就是勢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了。

《穿越時空的愛戀》—朱允炆、朱棣

朱棣畢竟在沙場見慣殺戮場面,而且老謀深算,年輕的朱允炆性情溫厚仁柔,根本就玩不過這位老辣的四皇叔。我們尚不知朱棣是否早就有謀反篡位之心,但是在削藩政策出來後,他在自己的地盤北平確定搞了不少動作,秘密招兵買馬,鑄造兵器,還有道衍和尚出謀劃策,這很明顯就是要謀反的樣子。朱棣沒有急於行動,而是把三個兒子送到應天府當人質,向侄子皇帝表忠心,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朱棣在北平裝瘋賣傻,搞了許多鬼把戲,直到朱允炆准許三個兒子回到自己身邊。朱允炆這行為簡直愚蠢之極,沒有後顧之憂的朱棣開始準備軍事行動了。

1399年七月,朱棣在北平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朱元璋當年誅殺太多功臣,留給孫子的將領都沒幾個能打的。在戰爭後期,朱棣連戰告捷,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於1402年攻破應天。在亂戰中皇宮大院起火,一直找不到朱允炆的屍體,朱允炆的下落終成一件懸案。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自此明朝帝位來到了朱棣這一脈,你再看看朱元璋留下給子孫起名字的二十個字,對於燕王家這一列: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會覺得比較熟悉,因為朱棣之後的皇帝的名字都來自這一列字。

二、朱祁鎮——朱祁鈺——朱祁鎮(復辟

明宣宗駕崩後,年方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登上皇帝位,此即明英宗,尊祖母張氏為太皇太后。明英宗為太子時,太監王振就在東宮當陪侍,他總是能把小太子逗得非常開心,小太子所以對他十分親昵和依賴。小太子當了皇帝,王振自然也跟著走大運了,這個小皇帝讓王振管理司禮監,成為太監中的大哥大,權勢不斷膨脹。當然,王振逗小皇帝玩的重任還是不變的。張氏太皇太后在世時,王振因為忌憚她還是有所收斂的,但是當太皇太后病死後,加上權臣「三楊」年老病逝或辭官,王振開始變得肆無忌憚,在朝中剷除異己,可謂橫行霸道,就是這樣一個大太監導演了後面的差點葬送大明朝的「土木堡之變」。

蒙古人被趕回漠北放羊之後,就分裂成不少的部落,明廷和這些蒙古部落在邊境時有衝突,打打停停,又搞貿易又搞朝貢,但這些蒙古部落就是不能消停。瓦剌是蒙古的大部落,有個叫也先的太師掌權,經常惹事,而瓦剌部與明廷撕破臉的導火索是因為朝貢事件。

瓦剌最初來朝貢的使臣只有幾十人,在北京得到明朝政府高級接待,按人頭獲得豐厚的賞賜。後來瓦剌覺得這種朝貢方式回報多且快,就不懂增派使臣。到了也先時代,每次來的朝貢使臣居然有一兩千人那麼多。正統十四年年(1449年)春,也先派遣兩千貢使入京,還謊報人數是三千人,想以此獲得大量的賞賜。同時,他們向明朝進貢的馬匹多是劣質馬。王振知道此事後,大為光火,覺得這是蒙古人在敲詐,他要求禮部按實來人數賞賜,至於馬匹,以質量定價,絕對不可以做虧本買賣。另外,也先曾要求明朝嫁公主於自己,但明廷表示沒有許婚之意。也先聞此,惱羞成怒,馬上集結蒙古部落入侵明朝。立功心切的王振想出了餿主意,勸明英宗親征。此時明英宗已經二十三歲,血氣方剛,想學先祖那樣御駕親征,蕩平敵寇,名留青史。

1449年7月,明英宗、王振率領倉促集合的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大部分重要大臣也隨軍出征,留下明英宗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在京城留守。一路上王振威風八面,瞎亂指揮調度,路線更改頻繁,後勤保障不足,軍中亂成一團,士兵疲憊不堪。有人見此狀,建議撤軍,但王振堅持前行。後來收到先遣軍被打敗的消息,加上心腹郭敬哭勸,王振才下令退軍,五十萬人馬原路後撤。王振退軍途中還一路作死,本來明軍應該由居庸關回北京,但這傢伙想衣錦還鄉,拉著皇帝到老家蔚州顯擺一次,於是下令改道。走著走著看到大軍到處踩踏莊稼,王振又「大發慈悲」,怕老家鄉里的田地被踩踏,又改注意,命令大軍向宣府方向前進,仍從居庸關返回。這樣來回折騰,明軍就慢慢地被也先軍隊追上了。明軍退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瓦剌兵馬也追趕到了,把明軍包圍在土木堡,切斷水源。明軍被包圍幾天了,口渴難忍,紛紛外出找水源,脫離各個關鍵防禦地點。瓦剌軍隊蜂擁而上,四面圍攻,明軍驚恐萬分,死傷無數,隨軍的文武大臣都在亂戰中被殺,據說王振就被怒火的護衛軍樊忠以大鎚擊殺,實在大快人心。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了,瓦剌軍還幾次挾著明英宗到附近的幾個城池敲詐一些錢財。

《女醫·明妃傳》—朱祁鎮

明軍在土木堡潰敗的消息傳回北京,京城頓時亂成一鍋粥,人心惶惶。孫太后親自出面召集百官議事,下詔立明英宗的長子為皇太子,郕王朱祁鈺繼承皇位,即明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估計郕王一開始都沒想到自己會這情況下繼承了皇位。同時,孫太后下詔任於謙為兵部尚書,擔起包圍北京的重任,這個于謙就是寫《石灰吟》那個人。瓦剌軍以護送太上皇回京為名,帶兵進犯,京城岌岌可危。有人提出遷都回南京,此時于謙挺身而出,力排眾議,要留守北京。于謙招兵布防,對抗瓦剌軍,互有勝負,最終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瓦剌軍只能帶著太上皇回蒙古。

明景帝的皇位越坐越穩,權利這東西真的會讓人上癮,得到了就不會輕易放手。明景帝害怕失去帝位,所以每到大臣想辦法營救迎回太上皇時,他總是推三阻四。景泰元年(1450年)年秋,明朝派出使臣與瓦剌議和,接回太上皇。明英宗回到北京後,就被遷入南宮居住,實際就是被軟禁,只許孫太后探望。明景帝還算有點良心,沒有想辦法弄死明英宗,不至於為了皇位而骨肉相殘。

《女醫·明妃傳》—朱祁鈺

明景帝這樣做了八年皇帝,在景泰八年年初(1457年),明景帝病危,在彌留之際,一群投機分子開始行動了。正月十六晚,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經過密謀後,領兵沖向南宮。南宮大門緊閉,士兵拿來巨木猛撞宮門。宮門破了後,眾人沖入南宮,明英宗驚恐,以為弟弟派人來殺自己。眾人說清緣由後,明英宗才定下心來。眾人擁抬這位太上皇直入奉天殿,重新坐上皇帝寶座。諸大臣早朝,徐有貞出來宣告英宗復辟,百官此時不得不朝賀。明景帝知道英宗復辟後,連說:「好,好,好。」然後就昏迷過去了。英宗復辟成功,重新獲得帝位,史稱「奪門之變」。此時到了清算的時候,明景帝死後被以王禮草草埋葬,擁立明景帝和保衛北京有首功的于謙被處死並抄家,家屬全部被流放苦寒邊地勞役。

2、朱厚照——朱厚熜

說起明武宗朱厚照,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因為這皇帝特愛玩,特能折騰,還有他的手下臭名昭著的大太監劉瑾。朱厚照15歲即位,在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太監的引誘下,越玩越離譜。朱厚照騎射遊獵,遊園宴樂,微服出宮,還修建豹房,收羅天下美女於此,縱情酒色。反正天下能玩的東西,他都玩過了,還覺得不過癮。於是他自封「大將軍朱壽」到邊疆領軍抗擊蒙古兵;寧王造反,王陽明平叛,生擒寧王,明武宗居然想出要放了寧王,自己再領軍和寧王大幹一仗,幸會大臣勸諫制止。

但是這樣一位特愛玩、沉湎女色的皇帝居然沒有子嗣,都不知道他的精力都使去哪了。南下遊玩時,朱厚照在釣魚時跌落水中,雖被侍從救起,但水嗆入肺,加上驚惶過度,病情日益加重,直至駕崩。朱厚照沒有子嗣繼位,大臣只能找宗室的其他王爺當皇帝了,朱厚照母親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讓湖廣安陸的興獻王次子朱厚熜來繼位,是為明世宗,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皇帝。朱厚照和朱厚照有著同一個爺爺明憲宗朱見深,興獻王朱佑杬是朱厚照的叔叔,所以朱厚照和朱厚熜是堂兄弟,同輩,名字都帶「火」字。

《正德演義》—明武宗

四、朱由校——朱由檢

天啟帝朱由校就是那個木匠皇帝,沒有心思治國,做木工卻是挺有天賦的,而且是沉迷到無法自拔。這時到大太監魏忠賢出現了,明朝太監的存在感的確夠強。魏忠賢當上司禮秉筆太監後,開始幫天啟帝處理政事,每當天啟帝做木工時,魏忠賢就會拿來奏章請求批閱,天啟帝不耐煩,就全部交給魏忠賢決定處理了,既然這樣,魏忠賢就輕易把持了朝政。同時,後宮還有一位愛搞事的皇帝奶媽客氏,天啟帝對奶媽客氏真的是知恩圖報,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又任命客氏兒子侯國興為錦衣衛指揮使。魏忠賢居然勾搭上客氏,二人對食,狼狽為奸,他們仗著有皇帝撐腰,在宮內外恣意妄為。客氏是個狠角色,對那些凡是得罪過她的宮女妃子,她都會讓魏忠賢想辦法弄死。更狠的是,客氏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設計陷害有身孕的妃子,他甚至敢對懷孕的張皇后下手。客氏買通宮女,在張皇后的飲食中下麝香,造成皇后流產。天啟帝雖然有妃嬪成群,但被他那心狠手辣的奶媽從中破壞,沒有一個皇子能活下來。

天啟七年(1627年),天啟帝本已病重,還吃「仙藥」,病情加重而駕崩。天啟帝沒有子嗣,信王朱由檢得詔入宮繼位,是為明思宗,年號崇禎,後世稱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天啟帝朱由校的異母弟弟,二位名字同帶「木」字。

《碧血劍》—崇禎帝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暫且不論南明朝廷),他一心想保住大明江山,但明朝此時內憂外患,黨爭禍國,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清兵寇略,崇禎帝無力回天。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死,明朝覆滅。

明朝終於崇禎帝一代,朱元璋留給子孫起名字的二十個字還沒用完,他本希望朱家皇帝世系像五行相生那樣永世輪迴,千秋萬代,但世上沒有永世的王朝,朱家明朝亦然,即使皇帝名字起得再有深意。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國人漫長的抗癌史
金瓶梅——從「金蓮」看宋朝人對於小腳的執著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