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化騰:人工智慧的「大社交」時代

馬化騰:人工智慧的「大社交」時代

9 月 17 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上海「2018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慧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馬化騰在演講中稱,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慧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往「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註做連接,他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今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達到 10 億,成為中國首個用戶突破 10 億量級的互聯網產品。目前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與物(硬體設備)實時有效地連接起來,那麼節點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的量級。

「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關鍵就在於人工智慧。可以說,整個人類的「朋友圈」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

馬化騰稱,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慧是「數字工具箱」中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雲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

馬化騰還強調,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後果。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也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從「可知」「可知」「可用」與「可靠」的角度,提出了人工智慧發展過程需要面對的四個問題。第一個是「可知」,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第二個是「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慧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第三個是「可用」,人工智慧是否能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第四個是「可靠」,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

以下為馬化騰演講內容(有刪減),AI科技大本營整理

非常高興再次來到黃浦江畔!

上海發展人工智慧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已經具有從智能晶元到智能硬體、軟體以及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同時,作為中國現代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既能夠吸引全球最優秀的科技人才,也能夠為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提供最豐富的大數據和應用場景。更為重要的是,上海市政府正全力推進「智能上海」行動,這不但會深刻地改變這座城市的傳統面貌,而且還將促成一個巨大的創新生態,讓上海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的策源地。

騰訊早在 2012 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慧項目。我們專註計算機視覺研究的優圖實驗室,就誕生在上海,目前是騰訊進行人工智慧研究的三大實驗室之一。最近,騰訊的華東總部正式落戶上海,我們與上海市的合作將全面升級。其中最為重要一個合作領域就是,騰訊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慧產業,並將先進技術充分應用於文化創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領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動,共同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在今天大會的講台上,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兩邊的屏幕上,在我左邊是「騰訊同傳」的屏幕,在我右邊是科大訊飛的翻譯,在屏幕上看到不斷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譯,目前全部是由我們後台的機器來完成的。人工智慧在同聲傳譯的應用整體上還處於初期,所以今天騰訊同傳在現場完全依靠機器來完成,而不是採用「人機協作」的方式進行同傳,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騰訊同傳是我們內部兩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語音識別技術,相當於騰訊同傳的「耳朵」,比如現在它就在聚精會神地聽我說廣東普通話;同時騰訊翻譯君提供的技術,是立刻把剛剛聽到的中文翻譯成英文。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迅速識別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個性化的表達,對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來說,還是有挑戰性的,所以也請大家多多包涵,給我們一些鼓勵。

下面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從一線從業者的角度,談談自己對人工智慧發展的一些看法。

第一個看法,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慧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我看到,今天有許多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來到了現場。我們需要向他們致敬,他們在人工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為全球科技產業開闢了新的空間。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慧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我覺得它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全球人工智慧正在形成新的產業鏈,從技術研發到應用落地,從軟體、硬體到服務,需要全球協作才能實現最優化的配置。美國強大的先進技術和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天然互補的。去年,騰訊在美國西雅圖建立了首個海外人工智慧實驗室。同時,我們看到,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也在上海、深圳設立了新的分支。人工智慧產業的全球化趨勢,可以說是勢不可擋。

第二個看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註做連接,我們希望連接人和人、人和物以及人和服務。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0億,成為中國首個用戶突破 10 億級的互聯網產品。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和物,人與服務,那麼這個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的量級。而人與物,人與服務連接的關鍵就在於人工智慧。可以說,未來整個人類的「朋友圈」的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

今年騰訊提出,我們的一個目標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為此我們需要做好「連接器」、「數字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慧是我們「數字工具箱」里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雲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

此外,騰訊還將 AI 應用在醫療領域,我們重點在兩個方向上努力:一個是 AI 醫療影像處理,我們推出了騰訊覓影,運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對各類醫學影像進行學習訓練,目前已經在早期食道癌、宮頸癌、肺癌、乳腺癌等領域輔助醫生進行高效、精準的診斷與篩查;另外一個方向是 AI 輔診,目前我們的智能導診技術,可以根據醫院需求定製,從而緩解醫院導診的壓力。騰訊覓影已經在上海多家醫院進行應用嘗試,並與復旦、交大等高校展開了深度合作。這些AI的技術和產品,可以提升基層醫院診療水平,改善醫患關係,節省醫保費用。

第三個看法,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今天,人工智慧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我了解到,國內一些黑產已經藉助人工智慧技術讓病毒的分發更加隱蔽,甚至讓網路詐騙更為精準,這就迫使我們改變過去傳統的安全防護模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目前騰訊安全團隊藉助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實現對最新黑產活動的動態監控和精準打擊。

藉此,我想在這裡提出四個問題,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全球人工智慧從業者的思考。未來人工智慧是否能夠做得「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可知」,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慧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人工智慧所做的決定是否最終仍然需要由具體的人來承擔責任?「可用」,人工智慧是否能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術紅利,避免出現技術鴻溝?第四「可靠」,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上海,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讓我們能夠匯聚國內外各界人士,為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尋找「中國方案」與「世界智慧」。衷心祝願上海早日建成國家人工智慧產業高地,讓「人工智慧」成為新的城市名片,騰訊也將紮根上海,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一起攜手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朴新教育沙雲龍:保持基層員工的飢餓感,鞏固中層員工的危機感,激發高層管理者的緊迫感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