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較真:「神葯」阿司匹林遭遇挑戰 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較真:「神葯」阿司匹林遭遇挑戰 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明星藥物「阿司匹林」因解熱鎮痛、抗炎、抗凝效果好,副作用小,價格低廉,一直屬於家庭常備藥物。

2、但最近幾年遭遇了多次挑戰。例如,美國FDA不支持阿司匹林作為一級藥物推薦給有心血管病史的高危人群,只建議做二級藥物;英國NICE明確要求不得給房顫病人使用阿司匹林。

3、作為患者,應該知道的是,盲目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存在嚴重風險。所以,對於「自己是否需要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這件事,患者一定要跟醫生商量,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再做決定。

查證者:勿怪幸 |日本東京大學外科博士

在現代醫學使用的藥物中,要說明星藥物,「阿司匹林」一定佔有一席之地。這個古老的葯,幾乎是家喻戶曉、長盛不衰,而且還常常煥發青春——適應症一再擴大,可謂是不可多得的「神葯」。然而最近,這個「神葯」卻遭遇了很多新研究的挑戰。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阿司匹林歷史悠久

人類使用阿司匹林的歷史非常長。阿司匹林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乙醯水楊酸,這是一種柳樹皮中富含的成分。據史料記載,公元前400年古希臘就有使用柳樹皮治病的記錄,那時的人們通過嚼柳樹皮來緩解疼痛和發熱。阿司匹林的現代片劑式樣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它有著良好的解熱鎮痛效果,副作用小,價格便宜,生產簡單,幾乎是家家必備的常用藥物。記得我念大學的時候,老師就給我講過一個口訣,至今記得:感冒發燒,阿司匹林一包,多喝水,少吃辣椒。

二、阿司匹林的適應症廣泛

阿司匹林最常用於治療頭痛、經期痛、感冒和扭傷等等。當使用高劑量時,阿司匹林還可以用來緩解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炎和心包炎的癥狀。

當然,阿司匹林不只是用來解熱鎮痛,由於它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特性,所以還常被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藥物,推薦給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以及有房顫或冠心病等病史的高危人群。

比如美國非常權威的USPSTF疾病預防組織,就推薦給以下人群每日75-81毫克的低劑量阿司匹林預防疾病:

50歲-59歲;

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沒有出血性疾病的風險;

至少還會活10年以上的人;

願意接受每日常規服用阿司匹林10年以上。

USPSTF還推薦給有子癇風險的孕婦,在孕12周後每天服用81毫克低劑量的阿司匹林以降低子癇和早產的風險。

三、阿司匹林近年已引起很多爭議,可能引起胃、腦出血等嚴重併發症,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它來預防疾病

2014年5月,美國的食品藥品監督局FDA發布聲明稱,只推薦阿司匹林作為二級預防藥物給有心血管疾病歷史或者心梗中風歷史的高風險人群,不支持其作為一級預防藥物。因為現有證據發現,普通人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有可能引起胃、腦出血這樣的嚴重併發症,所以需要綜合評估利弊再做決定,而不是人人都吃阿司匹林預防疾病。

2014年,英國的國家衛生署NICE通告,不要給有房顫史的病人使用阿司匹林,因為研究發現弊大於利。

2015年,NICE再次發出緊急警告,房顫病人不要使用阿司匹林作為預防藥物,而應改為更新一代的抗凝劑或者其它藥物。

2016年,USPSTF的最終指南指出,以上的推薦只適用於50-59歲人群,60-69歲人群則需要跟醫生商量,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再做出決定。而50歲以下和70歲以上人群均不做推薦,因為這些人群中長期低劑量使用阿司匹林的有益證據不足。

2017年,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柳葉刀》發表文章稱,75歲以上人群,如果有心梗或腦梗病史,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所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遠超過去預期。他們建議,該人群應同時服用質子泵抑製劑來抑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四、今年新研究結果再次顛覆阿司匹林一線預防藥物地位

最近的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是來自哈佛醫學院,研究結果也發表在《柳葉刀》上。該研究做了非常嚴謹的藥物臨床試驗,試驗對象橫跨7個國家,對象年齡平均在55或60歲以上,人數多達12000餘人,均有普通心血管疾病風險。試驗將胃腸出血高風險或其它出血性疾病風險的,以及有糖尿病的人群排除在外。這個試驗的測試方式為雙盲,也就是病人被隨機分進了兩組,一組為測試組,也就是藥物組;一組為對照組,也就是安慰劑組。病人每天口服100毫克阿司匹林腸溶片,或者看起來一樣的安慰劑。因為病人不知道自己被分在了哪一組,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真實藥物還是安慰劑。這個研究整整做了10年,平均每個病人的追蹤隨訪時間為5年。

研究結果顯示,總體上兩組出現的副作用比例幾乎同等,都很低,表明小劑量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很小,但藥物組的胃腸出血比例是安慰劑組的近兩倍。從試驗開始到出現血管疾病引發死亡、心梗、心絞痛、腦梗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時間來看,兩組沒有明顯差異,提示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藥物的證據仍然缺失。但是,比起安慰劑組,阿司匹林組出現初次心梗的幾率下降了47%。

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在《柳葉刀》發布了一個相關文章(可見阿司匹林的研究有多熱門)。研究發現,低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只對體重低於70公斤的人有效果,對超出70公斤的人幾乎沒有作用。而高劑量阿司匹林則相反,只對體重高於70公斤的人有效果。看來阿司匹林的效果與體重(心血管病的風險)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不是每個人吃都有用。

中國目前的關於低劑量阿司匹林的推薦方案是,用於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一級預防。建議這些有高度心血管病風險的人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1.患有高血壓但血壓控制滿意 (小於150/90 mmHg), 年齡在 50 歲以上或者患有因高血壓引起的其他器官損傷的,比如腎功能受損,或者同時患有糖尿病的;

2.患有 2 型糖尿病的40 歲以上,同時有肥胖、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

3.高血脂,吸煙,50歲以上,同時有冠心病家族史的。

有了那些新的研究,這個指南也許也要重新考慮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低劑量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以下人群就不適合服用:哮喘病人,頻繁流鼻涕、有鼻息肉的人,有消化道潰瘍、貧血或出血傾向的人,肝腎疾病患者,長期飲酒者,近期有牙科外科手術史的人,曾經有腦出血史、同時在服用其它水楊酸藥物(比如感冒藥)的人。

總之,阿司匹林這味「神葯」雖然應用廣泛,但長期使用是有嚴格適應症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效果。作為患者,應該知道的是,盲目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存在嚴重風險。所以,對於「自己是否需要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這件事,患者一定要跟醫生商量,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再做決定。

參考文獻:

1. 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foryou/consumers/ucm390574.htm

2.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Page/Document/RecommendationStatementFinal/low-dose-aspirin-use-for-the-prevention-of-morbidity-and-mortality-from-preeclampsia-preventive-medication

3.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Page/Document/RecommendationStatementFinal/aspirin-to-prevent-cardiovascular-disease-and-cancer

4. https://www.nice.org.uk/news/article/offer-anticoagulants-instead-of-aspirin-for-stroke-prevention

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0770-5/fulltext?rss=yes

6.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1924-X/fulltext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158069

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017552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肝病醫生直言:別拿脂肪肝不當病 不重視小心後悔
較真:氫氣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靠譜,別花冤枉錢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