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的理想境界,就在李後主這短短二十七字中

人生的理想境界,就在李後主這短短二十七字中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對得不到或是很難得到的東西有一種難解的情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飄渺的太虛之美,當年陶潛先生樂陶陶地寫下的詩句,千百年來為後人傳誦不絕,可是如果他過的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恐怕又是另一種心境了。

生於深宮之中,錦衣玉食的後主李煜,自少年起,就只潛心於文章典籍、琴棋書畫,厭倦皇室鬥爭,反而喜歡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憧憬隱居世外桃源,以擺脫煩惱。為此,曾自號鍾隱、別號鐘山殷隱士、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等。在《病起題山舍壁》、《病中書事》中敘述自己不求聞達,超然名韁利鎖的閑情樂趣。

對帝王生活的厭倦,對自由的嚮往表達在他的《漁父》詞中: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五代:李煜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一壺酒,一竿身」的簡單生活與自在情趣,「花滿渚,酒滿醞」,「一葉舟」,「一輕鉤」,而「萬頃波中得自由」。漁父脫離塵世得紛擾,在自然中超脫而得到精神上得富有。這是住在深宮內苑的李煜所嚮往的自由啊!

他,是一位身陷塵世的隱者。稱帝封王不是他苦苦追尋的理想,王宮深院又怎能鎖得住他那顆隱者的心?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他的靈魂已經隔離了塵世,在煙雨濛濛的江南水渚里徜徉、沉醉,然後把自己的思想揮霍成一首絕世的詞,任其綻放在江南三月的桃花里,雋永於艷陽五月的流觴里。

他是一位痴迷於紅塵的戀人。他把自己那顆孤獨的心埋藏的太深太深,然而他的命運卻太淺太淺。他的心已經倦了,隨著一江煙渚,一點點的在江南三月的煙雨里沉淪。

也許這是他的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鐘山之上,清脆的鳥鳴掩蓋了江北的廝殺,淡淡的晚霞遮蔽了世外的血腥,而李煜也超越了古往今來所有的文人,他已經展現出了人性中最原我的一面。人生在世不過百年,與其受功利困擾,世俗拘束,倒不如作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可以縱入凌霄,橫越重洋。

然而,好景不常,世事如棋多變遷。李後主晚年竟成為俘虜,南唐故物依舊,山河卻改變了,人也憔悴了,訴不盡愁怨似東流的江水,流不盡也訴不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十首詞,最令人心碎還是蘇軾的千古第一悼亡詞
晏幾道刻骨銘心的一段愛情,在似水流年中,願我們永如初見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