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上海:互聯網創業二十年
機器之心原創
作者:微胖
到 2020 年,上海要實現成為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的總體目標,沒有無源之水,從過往近二十年互聯網創業歷史中或許可窺出一些未來。
在上海,京東快遞員有時一天要送出 100 多個包裹。他們不停穿梭在摩天大樓、河濱,弄堂之間。有的老房子已被改造成 SNH48 劇場,有的或許正駐紮著一群創業者。
這樣的藍領在京東約為 11 萬,白領約 1 萬。
7 月,接管 11 萬藍領「淘寶」的拼多多成功登陸紐交所;9 月 13 日,紐交所又傳來接管 1 萬白領未來出行的蔚來汽車的敲鐘聲;9 月 15 日,資訊界拼多多」趣頭條成功登陸紐交所。
素以小資、追求品質著稱的上海誕生了電商、資訊界的小米,驚訝之餘,我們還在他們身上還看到了互聯網的時間壓縮現象:
GMV 超千億的業績,淘寶用了 5 年,京東用了 10 年,拼多多僅用了三年;「位列第二的移動內容聚合應用」登陸紐交所,趣頭條用了兩年三個月。
(我們是)「一個不一樣的物種」,拼多多黃錚說。
一、Copy to China
彼得·德魯克曾經闡述過「創造性模仿」的企業戰略,最早出現在上海的互聯網企業,他們都是這一戰略的受益者。
1995 年,春節剛過後沒幾天,聽過沈南鵬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就張羅了一桌飯局,把十幾個海外留學的校友聚到一塊。一番討論,梁建章建議做旅遊網,因為 Expedia 在美國已經相當成功。
「中國也應該有一個」。
1999,註冊資本 200 萬的攜程誕生在徐家匯教堂南側氣象大樓 17 層。
同一年,在邵亦波家附近衡山路上一個名叫「耕讀園裡」的茶室里,IDG 的章蘇陽和這位易趣創始人簽訂了投資合同。
當時,邵亦波還穿著短褲。章蘇陽事後回憶道。
受美國電子商務平台 eBay 的影響,邵亦波放棄了美國綠卡和年薪十多萬美元的 offer,回國創辦易趣。剛上線幾個月,交易額就突破千萬元。
而在一江之隔的浦東,陳天橋的盛大遊戲公司也成立了。
從地域分布上看,第一批互聯網公司中,除了騰訊在深圳、阿里巴巴在杭州外,上海超過北京,其中九城、攜程、易趣、前程無憂、盛大、榕樹下等 6 家在上海,其餘 5 家在北京。
除了有國外模式可以借鑒,風頭資本的支持也成為彼時上海互聯網極速發展的重要推手。
2000 年前後,中國 VC 開始起步。以特批形式與上海科委合作的 IDG 投資了攜程、易趣網等公司。
除了看人,就是「在國外已經有先例,並且國內潛力很大。」章蘇陽談到當年投資時曾說到。當時,唯一可得到身在美國的投資委員會批准的項目大都是美國人能看懂,在美國有成功先例的項目。而投資對象多是回國的留學生。
曾投資攜程的蘭馨亞洲投資人李基培也曾坦言,投資的對象是在學習美國的模式。
風投不僅是資金和資源的供給者,也是創新者們的導師和引路人,幫助他們從學車手成長為高速賽車手。
「我們把蘭馨亞洲看做第五個創始人,正是他幫助我們走過了早期的艱苦階段,幫助我們在董事會上建立了薪酬和審計委員會……」2009 年時攜程網 CEO 范敏接受《融資中國》採訪時回顧。
而軟銀亞洲投下當時互聯網領域單筆最大投資(2004 年前),與盛大公司相互成就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
2000 年,中國互聯網民僅 1.8%。考慮到一項新技術在普及率達到 10-20% 時將進入快速擴散期,當時中國人口約為 13 億,這意味著等待這些公司的將是一個即將爆發的巨量市場。
接下來的故事,順風順水。
2003 年 12 月,攜程網在納斯達克上市。易趣到達巔峰,一舉成為當時擁有 80% 市場佔有率的 C2C 巨頭。
2004 年,盛大納斯達克上市。盛大在上市之前,全世界尚無一家在線遊戲公司上市。
此時,淘寶和支付寶一歲。
二、芯往事
從人民廣場出發,搭乘地鐵半小時即可抵達張江。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上海的矽谷。不過,就連愛「軋鬧猛」的上海人,對張江的第一感覺也仍然是「好遠、好荒涼」。
2000 年以後,上海互聯網飛速發展,而地處偏遠荒涼的張江也正上演著一段日後也為之動容的歷史,這段歷史也奠定了張江今日中國矽谷之位。
2000 年,張汝京回國創辦中芯國際(Foundry) 成為標誌性事件。當時,政府傾盡資源支持集成電路,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成為大批有海外留學經驗、在頂級晶元公司工作多年的半導體人才來到上海的重要推動力。
2001 年,武平和陳大同回國成立展訊(IC 設計)。
2003 年,趙立新懷揣著 200 萬美金成立格微科電子(CMOS)。
2004 年,楊崇和創辦自己的第二家公司瀾起科技(IC 設計)。
2005 年尹志堯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回到上海成立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
......
中晶元國際等廠商的崛起,也引來眾多晶元製造服務公司相繼入駐。而晶元設計公司也為降低成本選擇進入張江等高科技園區,各方面的合力使得張江科技園區的晶元人才和信息得以彙集。
在 IC 設計方面,大量的風險資本進入浦東地區,僅浦東地區的設計公司就已經達到 100 家左右規模,其中不乏像展訊這樣的好手。
回顧這段歷史,趙立新曾坦言,華為海思、展訊、RDA(現在合併為紫光展銳)和格科,基本都是在功能機浪潮中脫穎而出。
伴隨著「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廣告詞的家喻戶曉,2000 年,國產手機首次大規模進入市場。巨大的市場不僅成就了聯發科,也讓這批晶元公司迅速壯大起來。
展訊正是依靠設計 2G/2.5G 基帶晶元,通過代工廠加工出成品,再賣給手機廠商,主打中低端市場才支撐下去。主要客戶從二三線的國產手機,發展到聯想、夏新和海爾等。聯芯科技的晶元也曾被酷派,中興等手機廠商廣泛採用。
「半導體公司,手機贏了就都贏了,手機輸了就都輸了。」趙立新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曾說到。
當初,也正是看準全球半導體市場正持續朝消費電子轉向,消費者對終端價格敏感,尹志堯才決定回國創立中微電子。
多年後,產業資源積累,再加上政府再次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上海又將成為 AI 晶元創業的沃土,也給了第三波海歸開啟回程的理由。
矽谷在創業公司方面仍然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從 2012 年以來,在 7000 家公司中共產生了超過 12000 筆交易,遙遙領先於其它美國和非美國的科技中心城市。
三、技術驅動型崛起
2010 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國。
身為全球技術總監的郄小虎留在了上海,正在等待下一個值得加入的項目。
同一年,IBM Watson 在《邊緣遊戲》中第一次戰勝人類。此時,朱瓏正在紐約大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工作。雖然深度學習還沒有被業界廣泛採用,但他直覺認為,這項技術正在逼近業界應用。
兩年後,2010 年,Geoffry Hinton 和他的團隊帶著 AlexNet 參加了那一年的 ImageNet ILSVRC 挑戰賽,以驚人的優勢獲勝,谷歌開始擁抱深度學習。
這一年,王翌和李志飛離開谷歌回國創業。
在杭州,王翌和另外兩位合伙人胡哲人、林暉一起敲下流利說的第一行代碼。出門問問落戶上海後,李志飛開始做 NLP、語音識別。
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旁邊的一間門牌號為 1301 的兩室一廳里,研究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朱瓏和朋友一同成立了依圖科技。
一年後,郄小虎選擇加入小紅書出任 CTO。「原本以為要三顧茅廬,任誰知曉竟一錘定音」。小紅書 CEO 毛文超有些始料未及。
依圖通過自己的摸爬滾打發現了安防市場的剛需,儘管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這塊兒市場。
「英語流利說 」正式上線,投資人也找上門,團隊也隨之遷至上海復旦軟體園。
然而,此時的浦東張江,「滅頂的洪水已經啟動,正在流向盛大的創新院」。
2008 年,正當巔峰的盛大成立創新研究院。以 300 人、每年 1.5 億的人力成本,推動盛大在各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基礎和前瞻性技術進行研發,比如雲存儲、語音識別等。
「至今沒有一家國內公司有過這樣的創新氛圍。」一位當年創新園的人回憶到,各路牛人大神聊天吹牛、開講座,大家才思泉涌,從想法到做出原型,往往只需要兩個星期。
中國移動互聯網大約從 2010 年開始啟蒙,到 2013 年左右開始飛速崛起。盛大做出戰略調整,創新院的建制也發生變化。一些人開始萌生去意。當時,投資人非常活躍,幾乎四處都有投資人說「你出來創業吧,我給你投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
2012 年夏天,盛大創新院離職員工 QQ 群里,傳來了黃偉創辦雲知聲的消息。據說,黃偉是盛大創新院高管中最早離開創新院的。
曾擔任語音創新院負責人的黃偉,和下屬梁家恩於 2013 年成立雲知聲。另一位也擔任過語音創新院院長的吳義堅成立了上海元趣,聚焦兒童智能產品。
移動互聯網正處於萌芽期,一旦智能手機開始流行,鍵盤就不會再是人與人交互的主要形式,圖片、語音、視頻等媒體會成為潮流,這將導致未來存儲的需求出現爆髮式增長。
2011 年 6 月,許式偉成立七牛雲。存儲是數據管理的重中之重,「得數據者得天下」。
同樣瞄準雲服務市場的還有季昕華,2012 年,UCloud 成立。如今,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與 UCloud 是正面競爭關係,但季昕華也沒有掩飾「想要打敗阿里雲」的野心。
接下來幾年,陳士凱成立了思嵐科技,一家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方案服務提供商。陳運文成立了達觀數據。
盛大雖未形成阿里那樣的氣候,但也為上海輸送了不少優秀的人工智慧公司和人才。
如今,依圖已經佔據金虹橋國際中心大廈的兩個樓面,員工擴展到 500 多人,業務範圍也擴展到醫療、金融等領域。英語流利說也整體搬遷至長陽創谷園區。當年的這些創業公司都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合域的獨角獸或准獨角獸。
Ucloud 投資方貝塔斯曼人士認為,「從比例上算,雖然長江以南創業者人數不夠多,但出來好公司的幾率是遠遠大於北方的。」
在談及為何選擇上海創業時,朱瓏強調人工智慧創業與傳統互聯網 O2O 創業的最大區別在於需要極強的科研支持,更高的科學性、嚴謹性、工程性。
一份出自領英的《全球 AI 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國內 70% 的 AI 人才集中於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約佔 34.1%,上海占 33.7%。上海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別、腦智工程等領域具有話語權,還擁有一批人工智慧領域院士。
「上海處於『長三角』的龍頭地位,使得它的行業基礎最強,有厚重的商業沉澱,而人工智慧一定要跟行業深度結合,上海可以做科技本質性的創新。」朱瓏說。世界級的課題,造就世界級的技術。
不過,最為核心的仍然是上海的數據。
以依圖深耕的醫療領域為例,上海有全國最好的醫療健康檔案庫,全市從三甲醫院到二級醫院再到地段醫院,所有的診療數據全部匯聚在一個大資料庫里。不僅數據非常豐富,而且由於上海的醫療水平比較高,全國各地都有人來這裡看病治病,因此各種數據都比較齊全。
目前,上海已經建成覆蓋 2400 萬常住人口、200 多萬家企業以及涵蓋全市域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基礎資料庫。
而在郄小虎認為,全球互聯網許多領域的領導者將出現在中國,而不是美國。
上海有 11 家「獨角獸」,僅稍落後於紐約的 13 家;北京、上海的獨角獸數量分列全球第二和第四位。
四、 換道超車
2014 年,沉寂多年的半導體行業的空氣突然熱起來,圈子裡不停傳遞著一個大消息:大錢就要來了。這一年,規模千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掛牌成立,在接下來的三年,它將徹底改編中國半導體產業狀態。
考慮到設計作為晶元領域的核心產業,為了加快其發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16 年,在美國豪威工作了 20 多年的單記章決定回國創業。專業領域是圖像處理的他把第一站選在人才、技術高度集中的上海。經由合作對象博世的推薦,將黑芝麻落在了張江。
十幾年的市場經驗告訴他,攝像頭背後的圖像感測器與應用處理市場非常廣闊,僅僅智能手機就是一個龐大市場。
而且隨著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從圖像的獲取、傳導到計算、理解、反饋,再到應用層面的倉儲物流、智能駕駛,圍繞在攝像頭身前身後的生意模式正逐漸走來。
因此,除了快消品市場,單記章直言,黑芝麻晶元對標的便是 Mobileye EyeQ 4 和 EyeQ 5。公司希望利用深厚的 ISP 經驗、AI 演算法能力、晶元架構能力開發出最好的 ADAS 晶元與全棧解決方案。
長寧區利西路,小到連入口都不怎麼起眼,僅能容納車輛單向通行,但是,全球第一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第一輛港口無人集裝箱卡車,都是從這條上海小馬路里「開出來的」。
早在 2017 年底,西井科技就研發出深度學習類腦晶元並成功流片。但單純賣晶元的商業模式幾乎不可行,公司已經從起初的晶元創業公司轉型為特定領域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在普陀區,依圖布局投資的 ThinkForce 自主研發微內核 ManyCore 晶元架構,也將目光主要瞄準了雲端。
位於張江的登臨的計算存儲融合的晶元架構設計,有望把邊緣和雲端的 AI 推理計算密度提升一個數量級,直接對標國際晶元巨頭英偉達。
北京和上海的私有科技公司股權交易數量在 2012-2017 年之間增速最快,且超越了巴黎、西雅圖等眾多老牌世界科技中心。
然而,晶元只是上海這座有著製造業基礎城市的一面。
嘉定區安亭鎮有一條安研路,位於道路北面的上汽乘用車是嘉定汽車城的「原住民」,今年第一季度銷量位居全國前十。道路南面則是汽車創新港。最近兩年,國內外汽車和非汽車的企業、資本、創業者紛至沓來,這些新玩家希望抓住新一輪行業變革的最佳機會。
長期從事汽車戰略研究的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所原所長楊建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曾分析,從從供給側角度看,長三角基礎條件較好,上汽是三大汽車集團之一,是外資進入中國的合資合作生產基地,非國有的安徽奇瑞在全球都有影響;
而從需求側看,長三角也是中國主要的汽車銷售市場之一,在汽車產業發展的經濟基礎包括居民收入水平,交通設施,城市化進程等,長三角區域的基礎都不錯。
一個區域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結合會對相關產業有很大正面影響。
今年年初,蔚來汽車的整車基地將搬到嘉定。而地平線的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也入駐創新港。
在余凱看來,上海汽車產業鏈、生態、政府支持和平台都較為完善。更為重要的是,自動駕駛複雜且系統,在技術研發、創新、搭建、測試上,上海優勢明顯,數據收集和測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另外,上海有很多客戶和合作夥伴,離客戶越近才能跑得越快。
新能源電動汽車屬於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產業,人才、技術、資金缺一不可。而這些,在上海都能短時間內找到答案,沈暉說,最終威馬汽車總部也設在了上海。
從 2014 年以來,金額高於 1 億美元的輪次中,北京佔到 128 輪,上海為 58 輪,遙遙領先於其它高速增長的科技中心。
五、新物種,Copy from China
2014 年,阿里上市。接下來,BAT 開始上演權力遊戲。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後,張濤謝幕,餓了么被收購。
然而,就在這漫天廝殺中,小紅書、拼多多、洋碼頭仍然成長為這片紅海中的獨角獸。
無論是郄小虎還是黃崢,他們都對谷歌有著深刻的理解,無論是優點還是不足。
來到小紅書一年多,郄小虎完全摒棄了首頁內容「人工推薦」的做法,而是引入了和谷歌廣告系統同一邏輯的機器學習,如今,小紅書已經對用戶重新精準畫像,推送也開始完全智能化。
郄小虎認為,將谷歌的廣告推送,和小紅書的筆記推送抽象到一定層面,是相通的,都是『精準匹配』」。
小紅書 CEO 瞿芳認為,相比於阿里、京東與騰訊,小紅書最大的優勢是它的發現功能。這也是其它電商的推薦邏輯跟小紅書的本質差別。
「京東,攜程和淘寶的大部分用戶在搜索前就已經形成了具體的消費決策。而大量用戶在小紅書上的行為卻是瀏覽、閱讀與發現。在此過程中,用戶才逐漸形成個性化的消費決策。」
但是,黃崢的拼多多直接下沉到三四線移動用戶群。
淘寶和京東等傳統電商平台都是搜索引擎式的電商,類似於電商版的 Google,是人在找貨。
而拼多多希望做一個電商版的 Facebook,沒有搜索,也不設購物車,而是通過拼團了解人,通過人推薦物,後期會過渡到機器推薦物,讓貨找人,創造一個全新物種。一種分散式 AI,一種不同於現在理性假設的人工智慧技術。
從 2018 年開始,有一些新的技術公司逐步嶄露頭角。在 TMT 領域,火山岩資本的章蘇陽看好人工智慧加數據驅動。他介紹,火山石資本有差不多一半的資金投在以人工智慧和數據進行創新的商業模式上。
但也有人認為,拼多多還是趣頭條,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有大創新的公司:一個是依託於微信生態的電商公司;另一家則在頭條的陰影下長大。但是,它們也表明上海擅長在巨頭的夾縫下做出微創新,UCloud 的呂桂華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曾說到。
新物種正在野蠻生長,一路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披荊斬棘走出來的公司也在不斷謀求轉變,擁抱人工智慧。
如今,攜程部分客服已經被人工智慧接管。滬江也開始了人工智慧+教育轉變。喜馬拉雅 FM 甚至開始涉足智能音箱甚至晶元,試圖通過「硬創新」構建完整音頻生態圈,通過語音控制實現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的音頻播放,實現移動互聯「新聲活」。
六、風投
一塊錢的科研投入,需要一百塊錢的商業轉化成本,才能變成民用商品。
這一百塊的成轉換成本,除了人才、先進技術、還有風投資金和市場。
十幾年前還沒有天使投資人,只有少數基金參與互聯網投資。現在,從種子輪到上市,都有相應的資本能支持。整個創業投資的生態圈已經建立起來。
而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是中國風投最活躍的城市之一,即便在號稱「資本寒冬」的 2016 年上半年,上海泛互聯網領域也發生了 344 起投融資事件。
在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慧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之後,上海的人工智慧投資也非常活躍。
目前,上海地區最為活躍的是外地四個風投:紅衫、IDG、真格、經緯中國,其中三家都與上海的互聯網創業歷史有著重要聯繫。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是 2005 年 9 月由沈南鵬與紅杉資本共同創辦。2007 年末,邵亦波找到張穎共同創建經緯中國。
許多上海本地獨角獸的背後都有紅杉的身影:蔚來汽車、拼多多、威馬汽車、依圖科技、Thinkforce、格科微電子等。
安居客、餓了么、寶寶樹(擬 IPO)等行業中的領軍企業背後也有經緯中國的支持。
大眾點評、嗶哩嗶哩彈幕網背後有上海本土的啟明創投的支持,而海納亞洲果斷站在了觸寶、喜馬拉雅、一條等獨角獸的背後。
被稱為「中投二號」的賽領基金為洋碼頭在激烈的跨境電商戰鬥中,提供了重要一輪融資。
2009 年,陳睿和 B 站年輕人聊到凌晨 3 點時,提出一個問題,「咱們是想做一個愛好者的社團呢,還是想未來做一家公司?」
「至少像盛大那麼大的公司」,徐逸回答得很快。
「你知道盛大有多大嗎?」
「至少得有幾座樓吧。」想到盛大在上海張江的辦公區,年輕的徐逸脫口而出。
而在沈南鵬 1999 年創立攜程時,還是另一番景象。沈南鵬回憶道,當他去邀請旅遊業大公司的高管加入,當時還處於互聯網泡沫的高峰,仍然有不少懷疑者, 他們甚至反問:互聯網能夠持續多久啊?
陳天橋最早的成功,激勵了一大批的想在互聯網創業的年輕人。
當年也有過很好的互聯網創業氛圍,名片全能王 CEO 鎮立新曾說到。滬江網 CEO 伏彩瑞創業時,就是聽著盛大和陳天橋的故事在民房起步。
「今天,中國的主要大城市,我們看到的是跟矽谷一樣的一種職業導向,每個人都是在想,我下一步應該參加到一個熱愛的創新事業中去。」沈南鵬說
時代一直在變,上海也在變。
有人說,何必總糾結於上海為何失去了馬雲呢?與其總是懊惱著沒有留住馬雲,不如想想,如何才能不錯過下一個時代的風雲。
畢竟,「這是一個任何夢想都能實現的偉大城市。」(蘋果公司 CEO 庫克語)


※使用AMD CPU,打造自己的深度學習伺服器
※構建深度神經網路,我有20條「不成熟」的小建議
TAG:機器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