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寶寶胎記雖然很常見,但是這些胎記一定要警惕!

寶寶胎記雖然很常見,但是這些胎記一定要警惕!

胎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個人出生時就有的印記,關於胎記有不少「傳說」,如「胎記是前世緣由所致」「胎記顯示了一個人未來的命運走勢」,還有一些令人驚悚的說法,甚至有人懷疑分娩的時候接生醫生手法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胎記的科學解釋,以及它與人體健康到底有何關係。

大家習慣把寶寶生下來就有的、帶顏色的那塊皮膚叫做「胎記」,當然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痣」。

事實上,這些胎記的形成都是基因決定的,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已埋下伏筆,於胚胎時期或出生後在特定部位形成異常的色素增多或異常的血管增生。所以,我們肉眼看到的便是「胎記」,和所謂的「前世」「命運」無關。

胎記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由一種染色體突變造成,染色體突變位點的位置和時間不同,胎記分布的部位和大小也就不同,並沒有其他特殊關聯。

總的來說,胎記可分為色素型(黑)和血管型(紅)兩大類。具體細分,可包括「蒙古斑」「咖啡斑」等多種類型。

淤青樣的蒙古斑

蒙古斑

有一種胎記叫做「蒙古斑」,常見於新生兒,觸感光滑,為單個圓形、橢圓形或者不規則的淡藍、藍灰、褐色斑,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多長在腰部或者臀部。

「蒙古斑」一般在孩子兩歲左右會自行消失,多數不用做特殊處理。但家長如果發現,到寶寶四五歲了,胎記持續不退,顏色不減淡反而加深,凸出皮膚表面,那就要去大型醫院的皮膚科診斷,聽從醫生建議,必要時手術切除。

先天性色素痣

還有一種與「蒙古斑」一樣是出生就有的胎記:先天性色素痣。它呈黑色或者深黑色,部分先天性色素痣隨年齡增長會逐漸高出皮膚表面,並在痣上長出毛髮。

良性痣的大小、顏色穩定,邊緣整齊,表面光滑,發生惡變的可能性遠小於1%,不必過於擔心。

但有些色素痣長在手、足容易摩擦的部位;體積在原來的基礎上迅速增大,顏色突然加深、變得不均勻;大痣周圍出現很多小痣;有出血、破潰、癢、痛等癥狀時,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檢查是否惡變,是否需要手術切除。

咖啡斑

咖啡斑

「咖啡斑」超6個或是神經纖維瘤病

「咖啡斑」又叫「牛奶咖啡斑」,顧名思義,就像是牛奶里倒進咖啡一樣,多表現為數毫米至數厘米大小的淡褐色斑,邊緣規則,形狀不一,表面光滑。它可以出現在除了手掌、腳掌之外的任何部位。

有很多人認為,出生後就有的皮膚印記才是胎記,其實不然,一些「咖啡斑」就會在出生後慢慢出現並逐漸增多,這是和遺傳有關的。「咖啡斑」有時出現在人的幼兒期,有時出現在青春期或者女性孕期。生理性「咖啡斑」顏色均勻,不會變色,部分顏色較淺的咖啡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淡甚至消失。

數據顯示,20%至30%的兒童會出現生理性「咖啡斑」。如果兒童身上出現了大量「咖啡斑」,就需要警惕一些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其中最常見的是神經纖維瘤病。

如果「咖啡斑」的數量在6塊以上;在青春期前每塊咖啡斑的最長直徑大於0.5厘米,青春期後最長直徑達到1.5厘米;一些不容易接受日晒的部位出現「咖啡斑」,如腋窩、腹股溝等,就要高度懷疑是神經纖維瘤病的可能。此時,患者應到醫院皮膚科進行頭顱核磁、聽力、眼底、智力篩查、腦電圖等系統檢查。

太田痣

太田痣

面部「太田痣」可選擇激光治療

「太田痣」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胎記,多為褐色、青灰色、藍色、黑色或紫色斑片,可成網狀或地圖狀分布。

它常常長在人們一側臉的上下眼瞼、顴骨、臉蛋上,有時在同側臉的眼白(鞏膜)上也會有類似的青灰色斑。甚至有些人的額頭、頭皮、鼻翼和耳部都會被「太田痣」侵佔,還有的兩邊面頰同時出現「太田痣」。

有的寶寶一出生就出現「太田痣」,另一些寶寶則在1歲以內出現,少數人在青春期後出現甚至表現加重。「太田痣」多數情況下不會自愈,但一般不會惡變,只是影響美觀,可以通過激光治療進行改善。

在所有黑色胎記中,「太田痣」屬於治療效果最好的一類。首選755nm(納米)的翠綠寶石激光進行治療,3次到5次為一個療程,每次間隔3個月左右。

另外,眼白和眼瞼處「太田痣」建議隨診觀察,不做處理。

有鮮紅斑痣警惕先天性遺傳病

鮮紅斑痣

鮮紅斑痣是最常見到的紅色胎記,它一般在人出生後出現,是皮膚表層存在過多的微小血管所致,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這類紅斑被手指按壓後顏色會變淡,在孩子哭鬧或者發熱時血管充盈,紅斑就會變得更紅。枕後、額部、眼瞼等部位的鮮紅斑痣,隨著孩子長大,兩歲以後可以變淡或者消退。

但有一些部位,如紅斑波及眼瞼、累及耳部,需要排除眼、耳、顱內等部位有無異常。尤其是需要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等聯合確診是否是斯特奇-韋伯綜合征。這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不規則血管斑痣、對側偏癱、偏身萎縮、青光眼、癲癇發作和智能減退為特徵。

有鮮紅斑痣的孩子可接受染料激光治療,即用激光的選擇性光熱效應破壞異常血管,達到皮膚美觀的目的。同時,這也可以防止一些遠期併發症的發生,比如血管纖維瘤等。

總之,小小胎記的學問很多,不要盲目相信沒有科學根據的「傳說」。胎記並不可怕,關鍵是家長如果拿不準孩子的胎記是哪種時,一定要及時諮詢皮膚科醫生,以免耽誤病情。

血管瘤

血管瘤

血管瘤只是聽起來比較可怕

大多數嬰兒可自愈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新生兒。它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位於皮膚表面的草莓狀血管瘤,多表現為凸起的鮮紅色質軟腫物,在人出生後數天或數周出現,其中高危型血管瘤會對患兒產生影響,需結合患兒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來制定治療方案。另一種是位於皮膚深處的血管瘤,看上去呈青紫色或淡藍色,這類血管瘤有合併血管畸形的可能。

大多數嬰兒的血管瘤具有自愈性,在最初的6個月內是血管瘤的快速增長期,6個月到1歲半為平台期,之後進入消退期,具體表現為瘤體逐漸停止生長,慢慢開始消退、萎縮。但最終消退的時間因人而異,最長的可達10年左右。

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必須由專業醫生評估,還需要家長提供詳細的病史和為孩子做必要的輔助檢查。

以下這些部位的血管瘤較易引起併發症:位於眼周圍,可能影響視力發育;位於鼻部,可能引起鼻外形損害;位於氣道周圍,可能因為生長迅速造成氣道阻塞而引起患兒慢性缺氧,甚至窒息。倘若同樣大小的瘤體位於四肢、軀幹等部位,可隨診觀察。

當瘤體位於頸部、腋下、外陰、肛周等容易受到摩擦部位時,應注意預防潰瘍和繼發感染的發生,必要時儘早選擇外用藥物、口服藥物、激光治療、注射治療等方法進行積極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迪哥 的精彩文章:

夏季牛皮癬能治好嗎,趁這個夏天,擺脫萬惡的牛皮癬
警惕!這類人容易得狐臭,去除狐臭最簡單的方法!

TAG:小迪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