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小球君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在2018年9月14日新鮮出爐啦!

今年的化學獎頒發給了葡萄牙研究團隊關於人類唾液的研究。該項研究完成於近30年前,兩位博物館管理員與里斯本大學的化學家合作,分析了唾液中的有效成分。他們發現人類唾液能夠作為良好的表面清潔劑,並對唾液清潔能力進行了定量評估。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圖片來源:雅虎新聞)

△搞笑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獎現場

研究人員指出,唾液的這種清潔特性是因為其中所含的α-澱粉酶。原來唾液中的澱粉酶除了可以分解澱粉,還能有清潔的功能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一下唾液的性質以及它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吧。

人類唾液的基本性質

人類的唾液99.5%的成分是水,還包括電解質、黏液、白細胞、上皮細胞、酶、抗菌劑等物質。人類的唾液,不僅起到潤滑口腔內組織的作用,對於攝食、發聲等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由於食物中不光存在各種細菌、病毒,能夠誘發有害突變的物質也很可能存在於其中。唾液中的抗菌成分可以令上述外來入侵者部分失活,從而在牙齒和口腔粘膜表面形成人體消化系統的的第一道防線。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最初呈無菌狀態,然而唾液一旦進入口腔,就將受到口腔內大量微生物的污染。1毫升唾液中含有的微生物大約在10的8次方到9次方量級,1天之內吞咽到胃腸道內的細菌總量可達1克到3克。也就是說,唾液一直在不斷地向消化道搬運口腔內的微生物,這種搬運機制對口腔內微生物的過度增殖起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6]。

勤勉工作的唾液腺

人類主要的唾液腺包括耳下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三種,它們各自分泌的唾液也有著不盡相同的性質。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分泌唾液的主要腺體

耳下腺分泌唾液的行為由副交感神經控制,通常發生在進食和放鬆的狀態下。其成分包含了較多水分,離子和澱粉酶,從而能夠在輔助食物的吞咽的同時,也保證口腔的清潔與中性。

舌下腺分泌的唾液由交感神經控制,通常在人受到壓力時產生。水分較少但有很多黏液素,具有一定抗菌性也保證了口腔粘膜的濕潤。頜下腺是混合腺,兩種類型的唾液都能夠分泌。口腔中95%的唾液由這三大唾液腺分泌[1]。

正常人類一天分泌的唾液量為0.5到1.5升,身體狀況與口腔健康都受到唾液分泌量的影響。唾液在夜間分泌量最低,此時口腔受到的保護程度也最低。因此,晚上睡覺前和早晨醒來後對口腔進行護理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當唾液腺發生異常時,我們將受到怎樣的困擾?

唾液腺的異常,大體上可以分為感染性、非感染性以及唾液腺腫瘤三種。感染性異常主要是由細菌和病毒造成的唾液腺導管腫脹、疼痛以及化膿等;非感染性異常主要包括唾液腺結石(涎石)造成的導管堵塞以及唾液量分泌異常兩種。唾液腺腫瘤是一種發病率非常低的面部腫瘤,三大唾液腺都有孽生良性、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感染性異常的發病原因與具體受到感染的部位有關,施以抗生素後一般都能很快緩解。唾液腺結石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塊狀結晶,大小各異。一般由細菌團塊以及黏度過高的唾液形成的固形物為核心,碳酸鈣沉積於其上而形成,也有魚骨等異物作為結石核心的報道。至於鈣攝入量過多是否是形成唾液腺結石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結論。較小的唾液腺結石大小在1毫米上下,甚至可以伴隨唾液分泌自行排出。但經年累月生長的唾液腺結石可能長達數厘米,常常造成強烈的疼痛和發炎癥狀。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圖片來源:Youtube)

△一位美國網友自行擠出唾液腺結石的視頻截圖

唾液分泌過少和過量也是臨床上常見的口腔異常。很多種全身性疾病會誘發唾液分泌量減少,如乾燥綜合症、風濕、糖尿病、肝炎、肌肉減少症以及慢性腎不全等。其中乾燥綜合症又名修格連氏症候群,或者舍格倫綜合症。這是一種長期的自體免疫疾病,會影響身體腺體的液體分泌。往往導致口乾、眼乾以及皮膚乾燥等等。此外,藥物副作用、放化療、心因性焦慮以及鼻炎等造成的被迫口呼吸也會降低唾液的分泌[6]。唾液分泌減少會引發一系列問題,諸如口臭、食欲不振以及咽喉疼痛等。由於唾液分泌量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老年人的口腔以及唾液腺健康狀況需要格外加以關注。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圖片來源:Freepik.com)

△唾液腺發生問題會嚴重影響健康

唾液過量有時的確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尷尬,但是絕大部分情況下患者並非真正發生了器質性病變,而且大部分自訴唾液分泌量過大的人實際上分泌量都屬正常範圍。如果認為自己口水很多,常常是因為嘴唇恰巧是張開的情況下,唾液容易聚在嘴唇和下前牙之間,這裡的區域十分敏感,會讓人產生為唾液量分泌過於平時的錯覺[4]。可見,養成閉口呼吸的習慣以及及時治療鼻炎等疾患對於口腔和唾液腺健康都相當重要。

如果唾液多到會無意識的從嘴中流出,通常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懷孕期間的孕吐或胃中太滿的刺激而產生,第二就是發生吞咽障礙,導致無法自行吞咽唾液[5]。顯然以上二者都不能稱之為是唾液腺發生的病變。

雖然非常罕見,但是唾液腺確實有發生癌變的可能。唾液腺腫瘤的發病率大約佔到整個頭頸部腫瘤的5%,其中耳下腺佔80%,頜下腺10%,其它1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發布的分類標準,唾液腺腫瘤共包含10種良性腫瘤和23種惡性腫瘤,組織和分類呈現多樣化。因此,我們對於身體的各種異常都應該有足夠的敏感性,發現可疑癥狀後要及時就醫[10]。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圖片來源:spongebabyalwaysfull on Visualhunt.com)

△嬰兒吞咽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嘴巴中流出口水是很正常的現象。

唾液還有哪些神奇之處?

近年,法國的研究者發現唾液中提取的天然成分"opiorphin"具有強烈的鎮痛效果。在實驗中,科學家向小鼠的足部注射opiorphin,並使其站立在針床之上,檢測其對於疼痛的耐受程度。對比發現,6倍於opiorphin的嗎啡才能達到相同的鎮痛效果。

人類在受到疼痛時腦部會自動產生腦啡肽來緩解疼痛,然而這種物質很快就會被分解。但opiorphin可以使腦啡肽的分解速度大大減緩,從而讓人類對疼痛的抵抗能力增加[8]。並且opiorphin上癮性和藥物耐受性都極低,可以說是未來鎮痛劑研究的新方向之一[9]!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9])

△腦啡肽最終會分解,但是opiorphin延長了其存在的時間

總而言之,唾液不光有協助分解食物、抗菌消炎的作用,還能夠輔助味覺細胞感受食物的味道、修復牙齒和口腔粘膜、沖洗食物殘渣和消除牙菌斑等等,雖然不起眼卻十分重要。

看了這麼多唾液的神奇功能,唾液的力量真的是不可小視啊。同時,也為能夠做個看到美食就流口水的吃貨而感到幸福呀!

參考文獻

[1] http://www.comfort-tk.co.jp/drymouth

[2] C. Dawes and B.Y.Ong : Archs oral Biol. Vol.18, pp.1145-1153,1973

[3] https://cocomammy.com/baby-yodare/#i-3

[4] https://stretchpole-blog.com/excess-saliva-18798

[5] https://yomidr.yomiuri.co.jp/article/20180706-OYTET50009/

[6] 口腔乾燥症(ドライマウス)の分類―日本口腔粘膜學會雑誌

[7] Sreebny LM, et al. Xerostomia. Part Ⅱ: Relationship to non-oral symptoms, drugs and diseases.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89; 68: 419-427.

[8] Wisner A, Dufour E, Messaoudi M, et al. Human Opiorphin, a natural antinociceptive modulator of opioid-dependent pathway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47): 17979-17984.

[9] Rougeot C, Robert F, Menz L, et al. Systemically active human opiorphin is a potent yet non-addictive analgesic without drug tolerance effects[J].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0, 61(4): 483.

[10] 頭頸部癌診療的ABC——唾液腺癌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人類口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普博覽 的精彩文章:

暴雨+雷電+大風!暴雨分分鐘及腰,陪我去看海可好
夏威夷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 但美國政府的領土面積又擴大了

TAG:中國科普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