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天子腳下到極南之地:看李端蕙如何成為梁家賢妻孝媳?

從天子腳下到極南之地:看李端蕙如何成為梁家賢妻孝媳?

梁啟超生命中有三個重要的女人:兩位夫人和一個紅顏知己。第一位自然是他的夫人李蕙仙。這位李夫人可是大有來頭。據夏曉虹教授考證,她的本名應該是「端蕙」,「蕙仙」只是她的表字。梁啟超曾作《上海遇雪寄蕙仙》一詩,題下有註:「蕙仙,李夫人字。」但是,生活中大家叫慣了「蕙仙」,「端蕙」這個本名反倒湮沒在歷史深處,很少有人知道了。

梁啟超

李端蕙的叔伯哥哥叫李端棻,幼年喪父,李端蕙的父親李朝儀很賞識他,待他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鄉試,李端棻擔任主考官。梁啟超是眾多參加考試的舉子之一,那年他只有十七歲,考試結果一公布,他名列第八,成為當時十分耀眼的一顆新星。面對這樣一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少年才俊,李端棻事先就請了副主考王仁堪(可庄)做大媒,要把妹子許配給梁啟超。

李端棻

梁啟超出身寒素之家,本為一介寒士,由於才華出眾,受到主考官的嘉賞, 後者還主動提出結親,不只是官場中的一段佳話,對梁啟超來說,也是十分榮耀的一件事。兩年後,大約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入冬的時候,梁啟超千里迢迢趕到北京,與李端蕙完婚。婚後的梁啟超與李端蕙暫住在宣武區永光寺西街舊門牌1號的新會新館。這一年梁啟超虛歲十九歲,新夫人大他四歲,應該不會小於二十三歲。第二年的夏天,他便和夫人李端蕙一起回到了故鄉—廣東新會縣茶坑村。梁家世代務農,僅靠幾畝薄田度日,家境並不寬裕,新婚夫婦剛到老家時,連一間像樣的新房都沒有,只能借用梁姓公族書室的一個小房間權作新房。廣東的氣候炎熱潮濕,初來乍到的李端蕙很不適應。但是,這位生長於官宦之家、從天子腳下嫁到中國極南一個鄉村的大小姐並沒抱怨,也不嫌棄,很快便適應了梁家貧寒儉樸的生活,操持起家裡的日常雜務,梁家上下都對這個新媳婦交口稱讚。梁啟超的生母趙太夫人五年前就已仙逝,繼母只比李端蕙大兩歲,李端蕙仍極盡孝道,日夜操勞,精心侍奉,在鄉里也博得了賢妻孝媳的美名。

婚後的梁啟超並沒在家裡久住,他當時正求學於康有為,為了完成學業,婚後不久,便到萬木草堂讀書去了。萬木草堂在廣州的長興里,離新會的茶坑村有百里之遙,交通又不很便利,所以,這對新人總是相聚的時候少,分離的時候多。隨後的幾年裡,梁啟超曾兩度進京參加會試,夫妻在一起的機會就更少了。這時的北京已然是風雨欲來,整個國家都處在危難之中。甲午一戰,老大中國敗於蕞爾小國日本,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求和,準備割讓台灣、澎湖及遼東半島,並賠償白銀兩萬萬兩。消息傳來,群情激奮,康有為首倡公車上書,請朝廷拒絕和議;梁啟超則日夜奔走,聯絡各省舉子,聚議於北京城南的松筠庵,並連夜撰寫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三項要求,造成了前所未有之大事件。此後的梁啟超,其人生道路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不再把考取功名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是以一個改革者、啟蒙者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全身心地投入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時代浪潮。他奔走於北京、上海及湖南、廣東各地,開學會,辦報紙,寫文章,登講壇,為中國的富強和進步大聲地鼓與呼。

梁啟超與康有為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日軍使用兵力最多、作戰時間最長的是哪一場戰役?
重序天下名山,都城入岳域,多少王朝幾多執念?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