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盞的釉究竟特別在哪裡?

建盞的釉究竟特別在哪裡?

不少朋友提問,怎麼和親友形容建蓋的獨特釉色。怎麼描述才能和其他的變類黑釉瓷區分開。現在大家常用的鐵繫結晶釉具體是啥意思,足夠準確嗎?本篇來梳理這個問題。

建盞的獨特之處,很大程度在於其釉色。但是說起它釉色的特別之處,一開始是有點糾結的。如今通常使用鐵繫結晶釉的說法。鐵繫結晶釉是對建蓋獨特工藝的通俗描述。陶瓷工藝學上稱建蓋的釉為分相-析晶釉。前者比較直觀易懂。後者就涉及一系列名詞解釋。

1、什麼是析晶

析晶就是晶體的析出,平時說成結晶也OK。而晶體就是指原子、離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形成特定規則幾何結構排列的固體。晶體的宏觀表現是斷面比較規則,呈現一定的形狀。既然晶體是有固定結構的。那麼同一種原子/離子/分子以不同結構排列,就是不同的晶體。

構成晶體的最基本的幾何單元稱為晶胞。如果要簡單直接區分同元素構成的不同晶體,宏觀上可以看外觀,微觀上可以看晶胞。不同晶體結構會帶來不同的物化性質。典型例子就是石墨和鑽石,成分都是碳,因為結構不同,所以價值差非常多。

建盞燒制過程中,就可能形成不同成分、不同結構的晶體。從而帶來無窮無盡的組合,也就導致建盞釉色極具多樣性。不過如果形成建盞釉色的方式只有析晶的話,就沒必要說成是分相-析晶釉了。

建盞燒制時,會析出晶體狀態的鐵和鐵氧化物,也會生成非晶體的鐵和鐵氧化物。當原子/離子/分子的排列沒有特定結構,是無序混亂的,就不屬於晶體。典型的非晶體就是玻璃。

建盞黑色的底釉是玻璃,這個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不過各種顏色的兔毫、油滴等斑紋,也有可能是玻璃,這點是時常被忽略的。既然生成的不僅僅是晶體,就需要加入分相的概念。有趣的是,分相和析晶還會出現在同一隻盞中,帶來更多的釉色組合,讓建盞非常耐看。

2、什麼是分相

建盞呈現無數種釉色的關鍵,就在於鐵以及鐵的氧化物與底釉的分離。建盞使用的胎釉原料中的鐵,可能以三價鐵、二價鐵,甚至純鐵的方式與底釉玻璃區分開。但是區分的方式不一定是析晶,還有可能是分相,即以非晶體的狀態分離出來。

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相」是什麼。相指的是某種特定的物質狀態,如氣態、固態、液態,都是一種相。水在0°以下結冰,在0~100°液態,在100°以上成為水蒸氣,就是典型的三相轉化的例子。不同相混在一起,如果最終能變得充分、均勻,就會成為一種均相,如食鹽、白糖溶解於水,最後形成均相的溶液;如果互相不能溶解,邊界清晰,如油滴在水裡,怎麼攪拌都分得很清楚,就屬於分相。

這類概念同樣適用於固體。到建盞上來說,也是如此。

形成兔毫、油滴等斑紋的主體,是鐵氧化物和鐵,所以鐵繫結晶釉,沒有錯,只是不夠完整。既然斑紋中的鐵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鐵)不一定是以晶體狀態析出,也有可能是以非晶體狀態與底釉的黑色玻璃分相。那完整、嚴謹的說法就是材料學家們採用的分相-析晶釉一一說。

不過這個說法乍一看不是很好懂,鐵繫結晶釉比較直觀,在平時聊天使用,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且大部分瓷器的釉都是玻璃為主,建盞比較特別,不但有玻璃,還有鐵系晶體。這樣的裝飾方式,是建蓋能傲視群雄,在陶瓷藝術蓬勃發展的宋代有至高無上地位的關鍵。

和不太懂建盞的親友解釋時,把建盞釉色與其他瓷器的共同部分(玻璃)省略,只說不同的部分(結晶),也足夠了。等深入了解時再接觸分相析晶的概念不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你從沒發現過的配角之美
陳葉琦《油滴極光盞》限時特價!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