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時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為何不怕當炮灰送死?

古時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為何不怕當炮灰送死?

在古代,只要是戰爭,必然是要死人的,而且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可能在戰場上一些輕微的傷,最終也會導致死亡。比如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張郃,他的死因就是被蜀漢的弓箭射中了膝蓋,其實膝蓋中箭並不致命,致命的是感染。

所以,古人為了逃避兵役,也是想出了很多辦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殘,比如隋朝百姓為了不上戰場,就故意自殘手腳,名曰「福手福足」。之所以說這個,意在說明,古代凡是上了戰場的士兵,其實已經是經過第一輪淘汰了,也就是說站在戰場上的士兵,已經做好了受傷或戰死的準備,當然,這種準備也許是被迫的,比如怕家人受牽連等等。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古代打仗的時候,為什麼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送死。

原因一:被逼的。

古代打仗講究陣法,而平常練兵也練的是士兵的服從性,畢竟普通士兵只有跟著號令前進後退,才能不輕易被對方或者被己方的督戰隊殺死。當年孫武在用宮女和妃子給吳王演練軍陣時,斬殺了吳王的兩個寵妃,目的就是讓士兵絕對服從。

所以,那些被選中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也是服從命令的結果。如果怕死不服從軍令,絕對會被斬首,倒不如在戰場上拼一下,或許還存活。古代有連坐之法,如果因為不服從軍令被處死,家人也會遭受連坐之刑,所以,士兵即便是為了家人考慮,也得咬牙執行軍令。


原因二:站第一排有好處

除了嚴苛的軍令外,站在第一排當然也得有點好處才行,否則士兵哪有動力衝鋒。我們來看一段關於秦軍的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以軍功賜爵,就算時奴隸出身,也能通過立軍功改變命運。所以,秦人聞戰則喜,作戰時,爭先恐後,爭搶敵軍人頭。這個時候沖在前面的秦軍士兵自然能搶先殺敵,慢半拍的人,就只能看著別人「吃雞」了。

此外,在作戰過程中,第一排的士兵往往能夠搶先獲得戰利品,比如袁紹和曹操交戰時,曹操就命令軍隊故意丟棄馬匹和財物,吸引跑在前面的袁軍士兵去撿拾戰利品,然後再殺回馬槍。《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大戰時,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也用了類似的計策。

這也從側面說明,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不僅能「吃到雞」,還能經常撿到最好的戰利品。


原因三:第一排傷亡率不一定比後面的人高

通常我們會認為,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傷亡率肯定是最高的,其實不一定。因為古代打仗時,往往是遠射和近戰相結合。在兩軍接近前,往往要利用遠射武器先給敵人一定的殺傷。而古代的遠射武器,主要就是弓箭,但是弓箭的殺傷率靠的是覆蓋面,也就是當大量敵人進入射程後,再進行密集放箭,這樣才能造成最大的殺傷。

弓箭手為了讓箭鏃射的更遠,更有威脅,不會採取平射的方式,而是向上傾斜一定角度,以拋物線的方式放箭,這就會讓沖在第一排的士兵有一定概率成為弓箭射擊的盲區,從而躲過遠射武器的殺傷。

此外,古代凡是稍有實力的正規軍,都會給沖在前排的士兵配備重甲和盾牌,以掩護他們衝鋒陷陣,這不僅給了第一排士兵一定的防護,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一定就是炮灰,很多時候反而能獲得不少戰功和獎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國靠富庶的巴蜀統一天下,為何到三國時,益州反而總是缺糧呢?
劉備臨終前託孤諸葛亮是真心的嗎?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