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各種效果山石的畫法步驟

各種效果山石的畫法步驟

山石是山水畫的主體,是畫好山水畫的關鍵。古人講「石為山之骨」,故有「畫山先畫石」之 說。

1.古人講「石分三面」,只有畫出三面,才能表現出石的結構和立體感。在畫石的三面時, 要運用黑白對比關係,處理好陰陽面。一般是上白下黑、左白右黑或右白左黑,也有兩邊黑中間白的。這就需要加皴,即皴下不皴上、皴左不皴右或皴右不皴左。如兩邊加皴,也要有多有少, 不能平均一樣。

石 分 三 面

2.畫石要積聚適宜。如畫面上需較多的石頭,不能大小一樣,也不能分散排列。要有大有 小,有聚有散;要大間小、小間大。古人的經驗是:近山處,大石間小石;近水處因碎石多,故為小石間大石。

上 為 小 石 間 大 石 , 下 為 大 石 間 小 石

3.勾、皴、擦、染和點,是表現山石紋理形態的技法,是歷代畫家對自然界山石的仔細觀 察,不斷發現、總結、發展而形成的,是傳統技法中的精華,對我國山水畫的創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繼承和發展,使山水畫符合時代要求,展現新的面貌。

——用墨線勾石外輪廓、石內紋理,就是石的大體結構。勾時用筆要頓挫有力,用中鋒側 鋒均可。用干筆(含水要少)勾為好,能顯示石的堅硬質感。

——是在勾好石紋的陰暗處,用筆加以皴斫,使石形表現出立體感,皴不是一遍就可完成 的,可先淡後濃。可半干即皴,也可全乾再皴。皴時可用破墨,也可用積墨。這要看畫面需要、 個人習慣和手法而定。

——用半干筆在皴的畫面上擦上一層黑色,以增加畫面的深厚程度。但皴有筆痕,擦沒有 筆痕,只有深淺的色度。

——是用淡墨水渲染,進一步加深山石的立體感和深厚感。但也要講筆法,不能平塗。染 時可留空白及飛白,也可採用以淡破濃的方法,使已畫的墨色增加柔和氣氛。

——是指點苔,可使枯燥的岩石頓時增添生機。一般是待畫面全乾後再點,也可在半干半 濕時點,也可邊皴邊點。如勾皴山石俱好,可不點苔。點苔以簡為宜。

4.畫山石要掌握主要皴法,這是非常重要的。古人畫山石創造了許多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折帶皴、荷葉皴、米點皴、亂柴皴和雲頭皴等。在眾多的皴法中,尤以斧劈皴和披麻皴最為重要。斧劈皴多用於石頭山,披麻皴多用於土石山。

其他皴法大多是這兩種皴法派生出來的。披麻皴派生出長披麻皴、短披麻皴、解索皴、荷葉皴、雲頭皴等。斧劈皴派生出大斧劈皴、 小斧劈皴、折帶皴等。我們不必樣樣都學,把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學好,其他派生出來的皴法自然觸類旁通。

傳統皴法可學習借鑒,但不能束縛自己。要在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加深對各種皴法的理解,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同時,還要去發現、探索新的表現方法。

長披麻皴

短披麻皴

小斧劈皴

大斧劈皴

折帶皴

解索皴

大米皴

小米皴

亂柴皴

荷葉皴

雲頭皴

5.在山水畫中各種墨法的運用也很重要。「墨的使用技法」中,對各種墨法作了介紹,不同 的墨色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如破墨法使墨色濃淡互相滲透掩映,滋潤蒼翠;積墨法蒼潤渾厚; 潑墨法酣暢淋漓,氣勢豪放。

先潑墨後勾點

先 散 鋒 淡 墨 掃 畫 山 形 , 後 勾 點

先散鋒淡墨掃畫山形,後勾皴點染

先淡墨勾畫山形後,再皴擦點染,並在暗處使用積墨

先用散鋒掃畫山形,再用斧劈皴勾線

先用米點皴畫大體山形,再用重墨勾山石紋,後補樹

先用淡墨潑畫山形,後以濃破淡畫近處石、坡、樹

先用濃墨畫近處石、樹,後以淡破濃畫遠山,未乾時略皴數筆

6.畫山首先要明白山的部位和結構。山有山頭、山面、山背、山脊、山肩、山腰、山腳。山的 最高處為山頭,正面為山面,反面為山背,聯結處為山脊,旁邊為山肩,中段為山腰,最下為山腳。山有峰,有巒,形勢峻拔者為峰,低矮較圓的山頭為巒。

群山高大者為主峰,圍繞著主峰高矮不一的山峰謂之群峰。主峰、群峰要互相照應,形成整體。山有主體,主體之山塊大,其他無數山峰環抱主體山峰。一幅畫有了主體,就可避免凌亂。連綿不斷的山有脈,在迂迴曲折的走向中,山的脈絡要顯示出來。

7.畫山先要取勢先畫出山的大體輪廓,從大處著眼,不要把許多碎石積為大山,要放棄一些雜亂的東西。要遠觀山勢,以勢為主,皴法、結構都要服從於勢。

8.山水畫取景有「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和平遠。自山下而仰視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是以不同視點位置觀察,所形成的透視變化,是傳統山水畫取景的基本法則,也是傳統山水畫構圖的基本方法。

「高遠」適於表現近視、仰視山勢的突兀高聳;

「深遠」適於表現漸高、漸遠山勢的重疊連綿;

「平遠」適於縱深山勢的一望無際。

這種不固定在一個視點,而在多個視點上的取景方法,不僅能夠表現高、深、平的感受,而且還能體現不同的意境。在傳統的山水畫中常常用各種手法,表現畫家對高、深、平的感受。

如畫論中所述「欲其高,當以泉高之」,「欲其深,當以雲深之」,「欲其平,當以煙平之」,就是利用泉、煙、雲的烘托,增強對「三遠」的感受,同時也豐富了畫面情調,深化了意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這53幅過億書畫作品,真的物有所值嗎?
藝術家應有的人生態度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