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研究支持現行低體溫療法

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研究支持現行低體溫療法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新生兒患者降低體溫至33.5攝氏度達72小時可減少死亡及致殘的發生率,但是死亡率和殘疾率仍然較高。為了確定在18個月大的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嬰兒中降低體溫至32攝氏度或達120小時是否會降低死亡及致殘的發生率,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的Shankaran等人開展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研究期間為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美國18個研究中心,共有364名嬰兒(妊娠大於等於36周)被隨機分配到4個降低體溫組:33.5攝氏度72小時(n=95)、32.0攝氏度72小時(n=90)、33.5攝氏度120小時(n=96)、32.0攝氏度120小時(n=83)。主要研究終點是18個月至22個月大的腦病患兒的死亡或中至重度的致殘。重度致殘包括貝莉嬰幼兒發育量表-第3版(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III)認知評分小於70分、粗大運動功能分類系統(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水平3~5、致盲或聽力喪失(儘管聲音放大)。中度致殘定義為認知評分在70分至84分,以及GMFCS水平2、癲癇發作或聽力下降(需聲音放大)。

在入組了364名嬰兒後(原計劃入組726名嬰兒),這項臨床試驗在2013年11月因安全性及無效性(futility)被叫停。在347名(95%)具有主要終點數據的嬰兒中(平均年齡,20.7個月;42%是女孩),對於降溫72小時,死亡或致殘發生率為31.8%(176名受試者中的56名);對於降溫120小時,死亡或致殘發生率為31.6%(171名受試者中的54名)(校正相對危險度為0.92,95% CI:0.68~1.25);對於降溫至33.3攝氏度,在185名受試者中的59名(31.9%)死亡或殘疾;對於降溫至32.0攝氏度,162名受試者中的51名(31.5%)死亡或致殘(校正相對危險度為0.92,95% CI:0.68~1.26)。更長時間與更低溫度的降溫之間的顯著交互作用被觀察到(P=0.048),對於33.5攝氏度72小時,主要終點的發生率是29.3%; 32.0攝氏度72小時為34.5%;33.5攝氏度120小時是34.4%;32.0攝氏度120小時是28.2%。

在18個月大的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足月新生兒中,降溫超過72小時、降至33.5攝氏度以下或兩者都不會減少死亡和中重度殘疾的發生率。這些結果支持當前的降溫至33.5攝氏度持續72小時的療法。

參考文獻: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7; 318:57-6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抗癌治療後,自身免疫性疾病「浮出水面」
我們的皮膚可以「記住」炎症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