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薦」直播自殺,最後的求救
最後的求救
小宇(化名)因失戀心傷,通過網路直播了整個自殺過程。直播持續了4小時,先後發出38條微博,最後通過吃安眠藥和炭燒結合慢性自殺,引起數萬網友的關注。有的網友只是靜靜圍觀不說話,有的網友苦苦勸解小伙珍惜生命、放棄自殺,甚至還積極尋求多方支持和緊急應對。也有網友進行無情嘲諷,催促其趕緊行動。最終,小宇服藥後,在炭燒缺氧的封閉環境下,逐漸失去意識,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9歲。
大家都扼腕嘆息,為什麼會有人用生命做劇本向世人做「最後的告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秀,「過把癮就死」,追求震撼的行為藝術!還有人認為這些人不珍惜生命,直播會刺激心理脆弱的觀眾。對他們來說,眼睜睜看著一個人死去,卻無力挽救,這是多大的心理刺激!一時間,眾說紛紜。
實際上,這並不是個例。有些輕生者被他人成功阻止,但另一些自殺微博沒有引起網友的足夠關注,自殺悲劇還是發生了。
失戀激活了各種負性思維
自殺者一般是遭遇較為嚴重的負性生活事件,而個人又無力擺脫這種痛苦的心理體驗,內心絕望,採用了一種徹底放棄的決絕方式來逃離現實困境。當然,也有一些自殺者罹患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在發作期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
小宇的自殺行為顯然屬於第一種情況,有著明確的現實原因——為情所困,覺得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很多人覺得可笑,誰一生不遭遇幾次不成功的戀愛?碰到失戀便要自殺,那世界上的人口至少要減少一大半。小夥子過分看重這份情,甚至以身殉愛,是不是太不理智了?這種看似理性的論斷,其實是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自殺者來說,他們的心理已經處在非正常狀態,強烈的負性情緒和注意範圍狹窄使他們的理性降到最低點。在他們看來,目前的心理困境沒有辦法再忍受下去,死是快速的解脫,一了百了。
讓我們切換到小宇的視角,這份情有著厚重的分量是理所當然的事。第一,這是他的初戀,儘管只持續了一周,但首因效應會強化我們對初戀的感受和記憶,讓人耿耿於懷、刻骨銘心。第二,這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早年父母離異,他是由外婆撫養大的。由於父母長期缺位,他的內心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和重視程度,必然強於普通人。長期以來,小宇缺乏讓他信賴的精神父母,只有一個慈愛,但無法走進他內心的外婆陪伴他,他的精神世界一直是孤獨的。好不容易闖進一個讓他覺得可以心靈碰撞的異性,讓他體驗到「終於有人喜歡我了,發現我的價值了」,巨大的欣喜證明他特別在乎這種得到他人認可的存在感。
倘若喪失這段親密關係,帶給小宇的傷害必然也會持續更久,也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去對抗這種無價值感和被拋棄感,而小宇的社會支持系統是很差的,他沒有親密的朋友可以傾訴心聲。所以,小宇奮力掙扎在負性情緒的漩渦里,不能簡單地用「玻璃心」來解釋,應更多地看到,失戀激活了他被父母情感忽視後形成的各種負性思維,比如「你不值得別人喜歡」「你愛的人遲早都會離開你」「你想要的東西永遠得不到」等,這讓他對人際關係深深絕望。父母不肯親自撫育他、女朋友會甩他、將來外婆也會衰老永遠離去,每一個對他來說重要的人,每一段親密關係都是短暫的,如夢幻泡影,轉瞬即逝。
痛苦之餘,小宇一定會反覆考問自己:為什麼別人可以維持的關係我都沒有辦法建立?為什麼自己百般努力都無法留住一個人的心?為什麼別人擁有的幸福我都難以得到?找不出令他滿意的答案,越問心越涼,終於心灰意冷。
阻斷自殺需要專業介入
自殺,除小部分是基於信仰和犧牲做出的利他性自殺外,大部分自殺者都不是激情自殺,而是一種主動選擇。自殺行為不是驟然發生,它有一個發展過程,大致分為3個階段。
01
自殺動機或自殺意念形成階段
當遇到個體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在嘗試了各種常規的調節和應對的方式無效後,很容易將準備自殺作為一種最後一條路。小宇也是在失戀的重重打擊下,萌發出了自殺的想法。
02
矛盾衝突階段
在自殺意念產生後,出於人的求生本能,自殺者也會陷入生死的矛盾衝突,內心會產生激烈鬥爭的心理衝突,出現各種反常的行為。
比如有人會不請假直接翹班,頻繁洗澡。有的會經常關起門,焦躁不安,哭泣不已。有人突然變成了一個哲學家,喜歡看一些論生死的哲學書,還喜歡找人反覆討論「人死之後,靈魂會去哪裡?」「有沒有天堂存在?」「人死了是否還可轉生?」有的人不斷地在日記、繪畫、信函中流露出要離開的念頭。有的人開始分析新聞和視頻,背著他人總結每種自殺方式的優點、缺點,甚至登陸一些專門討論自殺的網站。有的人開始收拾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債務和財產。有的人開始將自己的貴重物品分送給他人,並說一些「請你忘記我」等奇怪話語,弄得身邊的人非常詫異……
這其實就是自殺者在猶豫和彷徨,透露出來的種種自傷前的徵兆,如果周圍的人能夠多一點敏感和關注,多陪伴和勸慰,是可以識別這種自殺行為的。
03
自殺行為的選擇階段
一旦自殺者闖過了心理掙扎,不再矛盾,死的意志果決,煩惱和焦躁的情緒逐漸消退,就會表現出異常的冷靜。他們開始有條不紊地著手自殺前的各種準備,如寫好遺書、購買農藥、收集安眠藥,仔細地尋找一個合適的自殺場所等。時機一到,他們立即實施自殺。
徹底心死的人,會極其隱蔽地走完上述3個階段,甚至在他死後較長時間,親友都毫不知情。而網路直播自殺過程,說明小宇的內心還動蕩在衝突和選擇階段,他還是想為自己繼續活下去找一個令自己信服的理由。從買葯到最終死亡,4個小時內,他不斷和網友互動,內心也是渴望網友能幫助他尋找到放棄自殺、擺脫現狀的良計。從這種意義上看,小宇為代表的「曬自殺」者,其實都是在走投無路之前,向大眾發出最後的求救之聲。只是這種聲音太微弱了,不一定都能被聽見,聽見了也不一定都能被大眾正確解讀,甚至不一定能贏得最為快捷、最為專業的救助。
微博就如同一個賽場。小宇好比在與死神進行拔河賽,而熱心的網友如同站在小宇身後為他鼓勁的拉拉隊,而嘲諷的網友如同看台上不停發出噓聲的觀眾。在兩方的心理博弈下,小宇時而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時而泄氣不振,最終在缺氧狀態,他的求生意志瓦解,撲向死神懷抱。
必須指出的是,網友雖然熱心,正面開解,但自殺是一種需要專業介入的心理事件,不是簡單的規勸就能有效地阻斷這種行為。緊急干預自殺,需要有專門的心理救助人員擔任。他們經過大量特殊的訓練,才有這種資質去識別自殺意圖、自殺姿態和完全性自殺的差異,有針對性實施心理危機處理。大眾在熱心之餘,早點讓位,讓專業人員強力介入,小宇等輕生者或許能得到更好的救助。
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衛生研究所 李宣則 黃任之
編輯:欒兆琳
校對:閔青
※來了!一周健康要聞回放(語音版)
※「周末推薦」取消藥品加成不能玩「障眼法」,醫院合法收入的邊界要清楚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