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聯想不是中國公司?聯想為什麼總能輕易「撩撥」網民情緒

聯想不是中國公司?聯想為什麼總能輕易「撩撥」網民情緒

這兩天,聯想公司又惹了一點不大不小的麻煩,其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稱,「聯想不是一家中國公司」。據了解,他當時是用英語與外媒記者進行的對答,他原話是「We『re not a Chinese company」,直譯過來就是「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而別有用心的外媒直接引用了這句話作為文章的標題。

此報道一出,經國內媒體轉譯報道,國內各個論壇、評論區的網民一下子就炸了,紛紛開始指責聯想的不愛國行為,這給近期頻頻惹事的聯想又一次造成了一起不大不小的輿論風波。

對此,聯想公司緊急發布聲明稱,該報道故意剝離當時的語境、曲解了楊元慶完整的表述,並在標題中斷章取義,進一步衍生出錯誤解讀。而楊元慶也通過微博表示,「全球化過程中的lost in translation是一個長足的功課啊」,並重申他的原意是——「聯想不僅要做一家成功的中國公司,更要做一家具有包容力的全球化公司」。

其實,事情的原委非常清晰,無非就是楊元慶在採訪中英文表達不甚嚴謹,被無風能起三尺浪的媒體記者抓住漏洞,惡意曲解,進而有意調動讀者情緒,這是媒體記者所一貫擅長的。事情很簡單,但是這其中有兩點頗讓人深思。

第一點,為什麼媒體會故意往「聯想不是一家中國公司」這個方向引導?媒體記者哪怕要做新聞,總是要有方向,有的放矢的,也只有這樣的新聞才會有矛盾、有衝突、有關注,平白無故地造一個沒有衝突點的新聞,會讓人感覺在尬寫。俗語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為什麼聯想這顆蛋上偏偏有這麼一條縫呢?

第二點,為什麼國內輿論對「聯想不是一家中國公司」這樣的點如此敏感,輕易就被撩撥起來呢?要知道,每天互聯網上的信息都在爆炸式地發生,能讓眾多網民集體關注,並形成集體意見,進而形成輿論風波的事情並不多,為什麼聯想光憑楊元慶的一句話就能做到這一點?

這兩個問題的歸結點其實都在於聯想自身,長久以來,聯想都被詬病為「美帝良心」,主要原因是聯想的產品在國內的售價遠遠高於在美國的售價,有網友曾經隨機抽取了高、中、低端聯想的三款不同型號筆記本電腦的中美兩國售價進行了對比,發現國內的售價都高於美國售價,甚至高達2-3倍。而前不久的「5G投票事件」中聯想被指責選擇了支持美國高通而沒有選擇支持華為,導致5G標準旁落,此事惹起了巨大的風波,時至今日仍難說已經平息。

事實上,客觀來說,市場售價的策略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問題,跟愛不愛國沾不上邊,企業都是逐利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美國筆記本電腦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了開拓這個市場,聯想放棄短期的利潤,採取低價策略去參與競爭,而在國內市場,由於聯想更多的訂單是政府和企業集采,這基本算是半壟斷市場,所以聯想採用高價策略以賺取更多利潤,這是企業經營的正常策略,無可厚非。

至於5G投票事件,事後聯想和華為都已經站出來澄清了事實,而哪怕聯想確實選擇支持高通,這也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罪惡,本來就是行業組織的投票,選擇符合自己技術路線和市場利益的技術也是一種正常的企業行為,是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的,這個問題之所以凸顯,很大程度上是當前貿易戰和中興拒絕令的大環境下導致的。

雖然看似都有客觀原因,但顯然,聯想在風險意識管理上,在輿情的把控上做得並不到位,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楊元慶在說出「We『re not a Chinese company」的時候,其實就應該意識到自己馬上將深陷輿論的漩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了傷的白犀牛 的精彩文章:

5G十日談:5G將助VR/AR突破困境,將迎爆發期
諾基亞手機被微軟收購5年後,曾經的王者今何在?

TAG:悲了傷的白犀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