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項羽逼出來的 漢軍精銳 郎中騎兵 的指揮官

被項羽逼出來的 漢軍精銳 郎中騎兵 的指揮官

《史記》中關於項羽烏江自刎的戲份描寫得很足,很是傳神,這其中有五位「小人物」赫然在列,都是誰呢?分別是王翳、楊武、呂勝、楊喜、呂馬童。他們五人相比於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名氣自然遠是不及,可為何《史記》卻對他們有所記載?

那是因為這五個人最後將項羽給分屍了,因此還被劉邦各自封侯。

王翳,砍下了項羽的人頭,被封為杜衍侯;楊武,得到了項羽的右腳,被封為吳防侯;呂勝,砍下了項羽的左臂,被封為涅陽侯;楊喜,得到了項羽的左腿,被封為赤泉侯;呂馬童,因為手腳慢了點,最終只得到了項羽的一些零碎殘骨,被封為了中水侯。

?

這裡我們就來說說這五個人的特殊之處。有啥特殊的呢?那就是他們以及他們所處的軍隊很可能都不是普通的人類,而是殭屍軍團。

話說當年的彭城之戰中,劉邦親率56萬聯軍進攻項羽,結果被人家的3萬鐵騎打得屁滾尿流,自己都險些成為人家的戰俘。

回去之後的劉邦痛定思痛,終於意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於是就想方設法打造一支自己的騎兵部隊,可當時漢軍中的騎兵又極少,無奈之下的劉邦只好徵召了老秦軍的騎兵編成了騎兵軍團,由大將灌嬰統率,號稱「郎中騎兵」。

?

郎中騎兵的核心骨幹主要都是三秦將士,平日里由李必、駱甲統帥擔任戰術教官,作戰時則交由灌嬰指揮。劉邦自郎中騎兵組建之後,就將其配給了韓信的「北方軍團」。

後來這支部隊歷經了大戰20多次,先後殺龍且,擒周生,破項魯,攻無不勝、戰無不克,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都說韓信用兵如神,幫劉邦打下了大半個江山。可你要翻閱史料的話,就會發現,韓信軍團幾乎所有的大仗、硬仗都是灌嬰的騎兵部隊打下來的,無論是橫掃河北還是蕩平山東,包括最終擊敗項羽的王牌軍「樓煩騎兵」,將項羽逼至垓下,都是這支騎兵部隊的功勞。

後來項羽在垓下突圍,又是郎中騎兵出動五千人馬追擊項羽,將其逼入窮途末路之境,最終選擇了自盡而亡。

?

可以說,是郎中騎兵將項羽一步步打到自殺的。那麼這支騎兵部隊究竟有著怎樣的能耐,能夠擊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呢?

這就要歸結於民間的一種傳說了,他們認為所謂的「郎中騎兵」其實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顯靈,附體在了秦軍的身上,他們加入漢軍,追殺項羽,是名符其實的「殭屍軍團」。

那麼這個傳說有依據嗎?其實是有的,當年項羽在巨鹿之戰一下就坑殺了20萬的秦軍,後來入主咸陽城更是四處燒殺搶掠,所以舊秦人對其是恨之入骨的。

?

正是因為項羽的暴行,這才導致舊秦人與楚人不共戴天,所以才會有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顯靈附體秦人報仇的傳說。

而我們前面所說的王翳、楊武、呂勝、楊喜、呂馬童這五人都是舊秦人,都是「殭屍軍團」中的人,他們都被兵馬俑附體了。

當然了,這畢竟只是傳說,所謂的「殭屍軍團」應該是不存在的。

?

舊秦人之所以會選擇自願加入漢軍,與楚軍浴血奮戰,主要就是因為項羽殺了太多的秦人,失去了人心,而劉邦則以仁政獲得了舊秦人的支持。

這也就是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所以說項羽其實是輸在了政治上。

但是從郎中騎兵的駭人戰績來看,項羽其實不是輸給了劉邦,也不是輸給了韓信,而是輸給了秦軍。

作為馬上天子,建立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既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軍事家。司馬遷基於私怨而刻意放大的彭城之敗,不應成為評價劉邦軍事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是,彭城之戰也成為了西漢禁衛軍組建的誘因。

?

在彭城之戰中,項羽率領他的三萬精騎,以強大的衝擊力,將劉邦整合五路諸侯而成的數十萬烏合之眾打得一敗塗地。司馬遷不無幸災樂禍地寫道:「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璧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

彭城之戰,漢軍不僅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諸侯聯盟被打得分崩離析。敗退到滎陽的漢軍立足未穩,楚軍已經緊緊追擊而來。危急時刻,劉邦痛感楚軍騎兵難以招架,必須建立自己的精銳騎兵部隊才能與之對抗。於是,劉邦下令集中軍中所有擅騎將士,組建騎兵。將士們公推曾經在秦軍中當騎兵的李必、駱甲為校尉。李必、駱甲因為自己是秦人,怕不受信任,又申請劉邦指派年少勇猛,長期跟隨劉邦作戰的灌嬰做中大夫,統領這支騎兵。這樣,西漢精銳騎兵,也是第一支西漢禁衛軍——郎中[ 郎中,原意為戰國時期的宮廷侍衛。因此郎中騎兵也就是禁衛騎兵的意思。]就建立起來。驍勇的灌嬰幾乎不及練兵,就統帥著這支新生的部隊踏上戰場,在京索之戰中與楚軍騎兵正面交手。這一戰,灌嬰一血彭城慘敗之恥,率領郎中騎兵大破楚軍,成功遏制住了楚軍戰略進攻的勢頭,將楚漢爭霸重新導入戰略相持。

郎中騎兵也由此得到劉邦的特別信任,成為劉邦最為重視的親衛隊。在激烈的楚漢爭霸中,郎中騎兵屢立戰功。在井陘之戰中,郎中騎兵拔旗易幟,大敗趙軍;滅齊之戰,郎中騎兵齊破田橫,擒齊王廣;後又深入楚地,縱橫掃蕩項羽的大後方。在楚漢最終的大決戰垓下之圍中,正是郎中騎兵對項羽緊緊追擊。根據《項羽本紀》記載,在烏江之畔截取項羽遺體,獲得封侯的五名武士——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都是郎中騎。這也說明在烏江之畔與項羽進行最後的慘烈搏殺,並最終迫使楚霸王烏江自刎的部隊,正是郎中騎兵。

?

除了因斬首項羽而獲得封侯的五人外,郎中騎兵因戰功獲得封侯的人還有很多。如魏其侯周定、宣曲侯丁義、樂成侯丁禮、陽河侯卞欣、汾陽侯靳強等等,均出自這支戰功卓著的部隊。作為郎中騎兵的首任指揮官,灌嬰成為最受劉邦信任的將領,在楚漢戰爭以及漢初平叛戰爭中立下很多功勞。漢高祖六年,跟隨劉邦逮捕楚王韓信的,就是灌嬰。之後,為了答謝灌嬰的功績,劉邦「剖符為信」,封灌嬰為潁陰侯。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灌嬰旗幟鮮明地站在劉氏一邊,成為政治天平上舉足輕重的砝碼。漢文帝即位後,封灌嬰為太尉,繼續擔任漢王朝忠實的守衛者。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嬰死於丞相任上,謚號懿侯。

?

漢王朝建立後,戰功彪炳的郎中騎兵作為劉邦的親衛隊,改組為皇帝的宮廷禁軍,稱為「郎衛」、「郎官」或「諸郎」。郎官由郎中令主管,下轄五官中郎將和左右中郎將三暑,每署又分車、戶、騎三將,總兵力大約一千餘人,分為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銜級。郎官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宮廷保衛,在劉邦出行時擔任劉邦的車騎侍衛,在上陣作戰時擔任劉邦身邊的親衛隊。同時,他們也是劉邦的參謀和助手,隨時聽從劉邦的差遣。

?

很多郎官因此獲得皇帝的信任,踏入仕途。歷史學家認為,郎官是戰國時期「門客」制度的一種發展。大批奇才異能之士,正是通過郎官這一特殊途徑在皇帝身邊效力。例如司馬相如、東方朔、田蚡等人,都是郎官出身。毫無疑問,成為郎官是王朝上下所有年輕人的夢想。在漢初,只有功臣之後,方可能得到這樣的榮耀。文帝時,採取貲選(捐官)的方式徵召郎官。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就是花了數百萬錢在漢景帝那裡買了個「武騎常侍」的郎官。漢武帝時期,在董仲舒的建議下,郎官又開始招收地方上有才德的年輕人,稱為「舉孝廉」。這成為漢朝官僚的重要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木曰兮歷史系 的精彩文章:

屈瑕製取狡國
宋明清 原來是這樣亡國的

TAG:曉木曰兮歷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