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物理學家提出宇宙最強物質:堪稱中子星中的「原子能義大利面」

物理學家提出宇宙最強物質:堪稱中子星中的「原子能義大利面」

最近,科學家在中子星等超高密度天體中發現了一種異常奇異的物質。它很可能會是宇宙中最強的材料,至少算是優秀候選者。根據計算,這種物質的強度是鋼鐵的100億倍。

來自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的物理學家查爾斯·霍洛維茨表示:「這是個瘋狂的大發現,這種物質非常非常稠密,因此它也極其強大。」

中子星可以說是高質量恆星生命周期的一個終點。一旦恆星的核心被「燃燒成鐵」,它就會坍塌,質子和電子也被擠壓成中子和中微子。

在此過程中,中微子逃逸,而中子則密集地堆積在直徑僅10至20公里的物體(天體)內。

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密度對恆星原子的原子核造成了奇怪的影響。越靠近中心,密度也隨之增加,原子核被擠壓,直到它們變形並融合在一起。

此產生的核結構被認為類似於義大利面,它們只形成於恆星外殼內部。一些結構被壓成片狀,就像義大利千層面;有些則是管狀;有的就像普通的條狀麵條;當然還有些是團塊狀的「麵疙瘩」。它們的密度極為巨大,超過水的100萬億倍。

可以想像,在實驗室環境中創造這種密度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們無法製造出這種原子能義大利面機。幸運的是,科學家現在可以利用強大的計算機,模擬出這種情況。

他們創建了「原子能意麵」的模型,並施加壓力以檢測這種物質的響應情況。結果,要破壞這種奇異的原子能義大利面,所需要的力量是破壞鋼所需力的100億倍。

儘管根據以往計算,中子星的表面已經非常強大,但這種「原子能麵食」甚至更強。這一結果表明,中子星的「離子外殼」比中間部分的「麵食」會更早地瓦解。

研究人員表示,這反過來可能會對某些情況下的外殼破裂產生影響,比如在中子星合併或磁星爆發期間的共振破碎耀斑。

另外,由於這種物質的強度和密度都很大,這意味著中子星內部有可能埋藏著「大型山脈」。中子星內部的這些稠密區域,可能是塊狀和不均勻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子星可能會不斷地產生引力波,這就像時空結構中的漣漪。

然而由於這種引力波的強度有限,目前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設備可能無法檢測到。畢竟,連檢測到兩個黑洞之間發生大規模碰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隨著LIGO設備的靈敏度升級,計劃於2034年上線的激光干涉儀空間天線(LISA)將有可能探測到這些微弱的時空波浪。

目前,相關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狗說 的精彩文章:

SpaceX老闆馬斯克:將用火箭把一乘客送入太空環繞月球旅行
英國罕見熱浪立奇功:高溫天氣揭露羅馬時代英格蘭古堡和二戰遺迹

TAG:大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