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濕氣重是不是脾虛,跟水喝多了有關嗎?脾虛是怎麼引起的?

濕氣重是不是脾虛,跟水喝多了有關嗎?脾虛是怎麼引起的?

有西醫專家,攻擊中醫理論不科學,總結了幾點:驅不掉的寒,除不了的濕,降不下的火,壯不起的陽,滋不完的陰。我覺得總結得非常好,現實情況就是這樣。但這幾點,並不能說明中醫理論不正確。相反,說明中醫看準了難點和關鍵點。

人之所以會有各種病,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醫生可以為你治病,但不能替你生活。生活習慣不好,很多病不但難治好,即便治好了,還會再回來。驅寒、祛濕、降火、壯陽、滋陰等,都跟生活方式嚴格相關。

以濕氣為例,按照古代醫家理論,濕氣重,是因為脾虛。脾屬土,正常情況下,是土克水。濕氣重,就是土不能克水。類比到自然界中的五行,脾怕濕,就像土地最怕沒完沒了的雨水一樣,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在江河就要起高堤,這相當於健脾土,在街道就要改善地水系統,增加水的排泄能力,這相當於利尿。此外,久雨還需大曬,才能盡除濕氣。

濕氣重是不是脾虛,跟水喝多了有關嗎?脾虛是怎麼引起的?

首先看一下,為什麼會脾虛。有幾種原因,一是:脾為先天弱臟。根據台灣中醫樓中亮先生《預知疾病的秘密》一書所述,每隔10年一個循環,出生年尾數相同的人,有相同的先天弱臟,相關文章我已經寫過一次,這裡只講脾, 逢2年和逢9年出生,主要弱臟都是脾。次要弱臟不同。這兩類人,在後天出現脾虛的可能性較大。

第二,是飲食氣不均衡的人。人靠食物、空氣和水活著,正常來講,應該是飲食氣平衡,但大家都自動把氣忽略掉了,只講飲食平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有修道的人,習武的人,才特別注重氣。看過我以前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氣其實比飲食更重要,而且氣是更容易缺的。

根據生物化學的研究,人體生產能量的化學變化過程,有一個基礎的方程式,上過初中都知道,我也寫過多次,這裡再寫一次: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單位的葡萄糖,與6單位的水分子結合,被6單位的氧氣氧化,在體內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6單位的二氧化碳和12單位的水,並釋放出2870千焦耳的能量。

人靠能量活著,除去人的先天能量不談,人的後天能量,靠食物、空氣和水提供。這三樣東西,要轉化為能量,必須經過人體深度加工,先變成葡萄糖、氧氣和水。看了上面那個方程式,你就明白,葡萄糖、水和氧氣,有嚴格的比例,那麼食物、空氣和水,自然也應該有一個比例。如果我們吃的飯、喝的水、吸的氣,比例不對,那麼人體內的葡萄糖、水和氧氣的比例,自然也不對。

人體有強大的調整能力,且葡萄糖、水和氧氣在體內,有不少的儲備,所以短期內,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時間一長,身體的調整能力下降,可能就會有癥狀出現。以高血糖為例:從方程式可以看出,血糖高了,意味著水和氧氣相對少了。從高血糖的癥狀看,容易出現口渴,這是缺水的信號。容易頭暈胸悶氣短,這是缺氧的信號。還容易疲勞,這是缺能量的信號,水和氧氣不足,能量生產不夠,自然會缺能量。高血糖的這裡不展開,詳細可參考我的文章《水和氧氣,才是最好的血糖醫生,是最好的血糖調控專家,你試試》。

飲食氣不平衡,人體生產的能量減少,可能導致脾虛。上面講到了,自然界祛濕氣,需要太陽的能量,人體內水濕的氣化,同樣需要能量。能量不足,水濕不能高效氣化,會濕氣困脾。這裡說的飲食氣不平衡,主要原因在於氣不足。濕氣重的人,鼻子里和耳孔里容易潮濕,練習呼吸之後,這些癥狀都能改善,時間長一點,就可根除。這就是補氣。

第三:飲食不平衡。我們都喜歡說飲食平衡,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飲食平衡。飲食平衡,首先是飲和食的平衡。多喝溫開水,已經成為養生的常識,人人都知道。其原理大約在於,百病生於炎症,炎症就是火多了,火多就是水少,水不足以克火,導致各物質在水的溶解度降低,氧化燃燒不充分,產生了更多廢棄物,就容易引發炎症。因此凡是體內有慢性炎症的人,都應該適當多喝水。剛好幾乎每個人體內都有炎症,所以多喝溫開水,就成了金標準。美國醫學博士,F巴特曼先生,臨床用水治病,大量的成功案例,也足以證明,適當多喝水是對的。

很多人學知識,只能記住一個點,知一不知二,這很容易帶來誤差,甚至是錯誤。人們只知道要多喝水,卻不知道水要少量多次的喝,或者即便知道,實際上也沒有做到。此外,人的體液,溶解度或濃度必須保證一個平衡,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滲透壓,方便物質能量的交換。如果水多了,相當於水中的干物質少了,那也是不行的。臨床上,治療脫水的人,不是直接喝水,而是補充電解質。什麼是電解質,就是溶解了很多礦物質的水溶液。巴特曼博士,也強調,補水要注重水中的礦物質。

我們的飲用水,即便是礦泉水,其礦物質含量,也無法滿足體內對礦物質的要求,因此補充礦物質,更多的需要從食物中補充。水不能單獨在體內變成能量,水多了,食物自然也應該要吃得多。人人都有經驗,你吃的干食物越多,需要喝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說,如果你吃的食物不夠,你去多喝水,是有可能加重脾的負擔,從而引發脾虛的。時間再長一點,就可能濕氣重。

有些中醫,會建議大家少吃些水果,尤其是濕氣重的人。很多人就想,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同時味道又很好,不吃實在可惜,但水果性寒涼,那就怎麼吃呢,把水果蒸煮熟了吃,這樣就不寒涼了。實際上按照中醫的說法,水果除了寒涼之外,還因為它特別濕。從其營養成分看,水果中水分含量太高,能量物質不足。人吃食物是要消耗自身能量的,好不容易消耗自身能量,吃了很多水果,結果生產出的能量那麼少,那不是要虧本,也就容易導致濕氣。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尤其是脾虛的人,如果沒有任何其他的調理方案,單純的多吃水果,確實是不好的。

第四,葷素不均衡。不少人將素食,當做是調理疾病的救命稻草。這是一個誤解。尤其是一些中年女性,懂一些佛學知識,知道什麼叫做百病調心。改吃素食,改善心態,大部分人在短期內,可以見到身體有好轉,長期來看,雖然身體沒有什麼病痛,但其實變得更虛弱。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短期和長期都取得了好效果。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吃素食很容易,改善心態特別難。很多人只做到了吃素,卻做不到好心態。吃素食,身體生產的能量更少,能量少的人,很難有積極、達觀的心態。這加大了改善心態的難度。不少吃素和節食的人,都有些消極厭世,還有部分人會抑鬱,這都是能量不足的表現。即便是出家修行的人,也有不少因為飲食過素生病的。

改吃素以後,身體短期內,為什麼會好轉呢?因為素食更好消化,身體加工食物,消耗的自有能量更少,消化食物產生的廢物也更少,再加上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短期內身體是會變好的。那些通過吃素,真正改善了身體的人,一定是在改善心態方面,做得更好。心態好,可以節約能量。

吃素,為什麼可能導致脾虛呢?我在《弄懂什麼是脾屬土,你才真正知道為什麼會脾虛,徹底啟發你的思考》一文中,已經做了相關的原理描述,這裡再簡要說明:大部分葷菜,含有的蛋白質,質和量都更好。蛋白質,是體內的主要運輸工具,水的運輸,也不開蛋白質。目前比較清楚的是,白蛋白主管水液的運輸。古代醫家認為,脾主水谷運化,脾又主肌肉。肌肉又離不開蛋白質,可以看出,脾虛,濕氣重,跟蛋白質正相關。

但是脾虛的人,消化能力往往比較差,葷食又不太好消化,這就是一個矛盾。所以現在有食物磨粉、食物破壁機、料理機、蛋白粉等產品,都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還是那句話,養生不是出在時間上,就是出在金錢上。如果你沒有時間運動、練習呼吸、按摩自己的身體,或者合理改善自己的飲食,那麼就只能花點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腳氣使人飽受折磨,卻被一個簡單小方法,輕鬆「戰勝」了,快存!
便秘排便困難?這姿勢排便最暢快,一學就會,從此排便只需五分鐘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