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什麼事都憋在心裡的人,內心經歷了什麼?

什麼事都憋在心裡的人,內心經歷了什麼?


實用心理學(ID:watchgold)








01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里,曾對女主人公直子的姐姐有過這麼一段描寫:

 


「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一手處理,幾乎沒找過誰商量或求人幫忙。也不是因為自尊心特彆強,不過是覺得那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大概。」


 


「我倒是經常找姐姐商量,她非常熱心地教這個教那個,可自己不找任何人商量,全都一個人解決。既不發脾氣,也沒有不高興的時候。」


 

「在她身上,是用消沉來代替不高興的。往往兩三個月就來一次,一連兩三天悶在自己房裡睡覺。學校不去,東西也幾乎不吃。把房間光線弄得暗暗的,什麼也不做,只是發獃,但不是不高興……這兩三天一過,她就一下子恢復得和平時一個樣,神采飛揚地上學去。」


 


最後,她在十七歲的那年選擇了自殺。


 




02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選擇憋在心裡,自己慢慢消化。「那一刻我的內心有一場海嘯,但我靜靜地站著,沒有讓任何人知道。」


 


很多時候,只要你足夠堅強,那些不愉快的感受確實會慢慢地淡化。但是,如果你迷信僅憑自己就可以化解遇到的所有的不愉快,就很可能會受到懲罰。


 


什麼事情都獨自消化的人,經常會發現自己的情緒會莫名低落,而且一旦陷入到這種抑鬱的情緒中就很難從中抽離出來。


 


時間久了,不高興就會轉變成消沉;時間再久一點,消沉就會轉變成一切沒有意義;到了最後的最後,你可能會覺得:既然一切都沒有意義,那不如結束這種沒有意義的生活。


 


這就是極端情況下,把所有不愉快的事憋在心裡的人可能會付出的代價。


 




03




問題是,為什麼有人會這樣處理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


 


表面上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人覺得,和別人傾訴內心的不愉快會把自己的負能量傳遞給別人,是在給別人添麻煩,沒人會喜歡。反過來,這不就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嗎?就像那句話說的:所謂成長,就是一個逐漸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也有的人覺得,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有時嘗試著和家人或者關係好的朋友說了,對方敷衍或者不解的回應,反而會讓自己感覺更難受,甚至悲傷。於是,就會主動選擇沉默,還是自我消化吧。






當然,如果我們深入思考一下的話,會發現之所以這樣看待問題,本質上是這樣的一種信念在影響著我們:


 


只能接受自己好的一面,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


 


因為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所以認為別人也不會接受,所以認為這就是負能量。於是不能說,不可說。


 


因為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所以認為別人也不會認同,別人只要展現出一丁點的不理解,就認為對方在敷衍甚至是冷漠。於是不願說,不想說。


 


雖然這些情況生活中確實有,有時候也不少,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時候你和別人說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時,別人也很樂於傾聽,並作出熱心的回應的。只不過,我們被自己內心固有的偏見遮蔽了雙眼,於是下意識地忽略了事情背後積極的一面。


 


我們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但問題是沒有人是完美的,每一個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地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樣一種不接受,又不得不接受就會造成內心的矛盾和衝突。


 




04




怎樣去處理這種矛盾和衝突,就決定了一個人會以什麼樣的心理模式來應對現實的生活。


 


有的人最終會選擇接納,接納自己的不足,然後用探索和挖掘自己優勢的方式來平衡自己的不足。


 


當然,也有的人會選擇不接納,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結果就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問題。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問題的時候,就會本能地去掩蓋問題。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中,就包括掩飾自己的內心。


 


敞開心扉,暴露自我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暴露問題。


 


既然暴露有風險,那就獨自消化好了。


 





獨自消化的好處是,在別人看來你非常的獨立,承受力強,而且很積極上進。在非親密的關係中,這種類型的人往往很受人歡迎。


 


但代價是,這種消化並不是真的消化,而是一種壓抑,把負面的情緒壓抑到潛意識中去,結果就是你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相反會越來越不快樂。而且,這種不快樂也會通過表情、行為舉止等非語言信息傳遞給身邊的人,讓別人也感到壓抑。


 




05




更重要的是,在親密的關係當中,心情不好時選擇憋在心裡這樣一種方式,不但不會得到對方的認可,相反會損害彼此之間的關係。


 


對親人和家人來說,交流情感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分享彼此的喜悅,另一種就是傾訴各自的壓力和不愉快。而且,越是能交換彼此不愉快的人,關係越親密。


 


付出感,也是維繫情感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


 


相反,如果遇到不好的事情總是不開口,雖然出發點是為對方考慮,但是在對方的感受上可能會截然相反。他們會覺得你有太多的秘密,甚至認為自己不被信任,從而產生隔閡。


 


這對親密關係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所以,假如你就是一個習慣了把所有的不愉快都放在心裡的人,或許是時候改變一下自己了。





 


你所要做的也很簡單,就是主動地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出內心的不愉快。


 


有時候,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治癒的過程。


 


當然,要真正改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說服自己的頭腦並不難,但是想說服自己的感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改變的最大障礙是時間,但最有效的武器也是時間。


 


只要持之以恆的督促自己表露自己的心聲,改變就會發生。你改變了,你的生活也會跟著改變。






-

end-




本文已獲實用心理學(ID:watchgold)授權發布,簡介:最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每天學一點,讓你懂得自己,懂他人心理,生活回歸快樂幸福。還有心理老師在線解答心理問題哦。


圖丨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後台







   

心姐

猜你喜歡


認知心理

?過好生活的 5 條建議





人格心理

?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易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幸福三重奏》:婚姻只有兩種,一種叫將就,一種叫餘生!
你會因為什麼一瞬間喪失對一個人的好感?

TAG:簡易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