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枚奇怪的銅印出土,此元末梟雄進入史學家的視野,成關注的焦點

一枚奇怪的銅印出土,此元末梟雄進入史學家的視野,成關注的焦點

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明英烈》曾經風靡一時,吸引了萬千聽眾。

但是,裡面虛構的情節有很多是非常弱智的。

比如,第一回的《反武場》,說的是元相脫脫為挽救元王朝的崩潰,設下武場,說要選賢脫袍讓位,誠請天下武生前來趕考。暗中卻在武場下暗藏地雷火炮,密布天羅地網,以將天下英雄一網打盡。

元相脫脫這條大毒計,與其說是欺騙天下英雄,不如說是欺騙聽眾。

想想看,現實中,會有人信他誆嗎?

但是不管了,單老這樣編,大家也就跟著樂呵樂呵地聽唄。

單老還開出了一份天下十八路反王的大名單。

其中,陳友諒為南漢王,劉福通為潁州王,韓林兒為西吳王,張士誠為蘇州王,秦勇為出州王,左君弼為徽州王……

陳友諒、劉福通、韓林兒、張士誠等等,都是史有其人的。

但是,那個秦勇,還有那個出州,到底是什麼鬼?出州是什麼地方?

假得真夠明顯的。

徽州王左君弼似乎也沒什麼名氣,是不是跟秦勇一樣,都是烏有先生,是單老虛構出來的呢?

不是的,《明史》中的太祖本紀、葉升傳、俞通海傳、康茂才傳均有左君弼的一些零星記載。

而黃金所著《皇明開國功臣錄》還單獨為左君弼立傳。

可見,左君弼也應該是亂世中的一大梟雄。

但史書對他的記載卻很少。

1986年,考古專家在湖北英山縣出土了一方銅印。

正面印文為「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印背一側刻「汴梁行省管勾所印」,另一側刻「中書禮部造」「太平二年七月」。

這方銅印勾起了史學家的濃厚興趣。

這個「汴梁行省」成立於哪個朝代呢?

「汴梁」即是河南開封,為什麼銅印會出現在湖北呢?

「太平二年」又是指哪一年呢?

史學家們一查,答案出來了。

太平系元末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年號,故「汴梁行省」為天完政權屬下之行省。

元朝時,今河南、鄂北、皖北、蘇北地區屬河南行省,治所在汴梁路(今河南開封)。

徐壽輝天完政權在太平二年據有廬州路(治今安徽合肥)、安慶路(治今安徽安慶)、黃州路(治今湖北黃岡)、蘄州路(治今湖北蘄春南)。

其中的蘄、黃兩路由天完中書省直轄。

安慶路一帶為巢湖水師首領趙普勝佔領,且該地區離汴梁較遠,天完政權設立行省的話,不大可能稱為汴梁行省。

而廬州地處天完統治範圍的最北部,與劉福通、韓林兒的宋政權接壤,距汴梁路最近,而 「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出土於英山縣,英山縣在元時屬廬州路,那麼天完政權在廬州設汴梁行省最有可能。

為什麼取名叫汴梁行省呢?

因為汴梁是趙宋王朝的故都(有人以為汴梁只是北宋的帝都,南宋的帝都遷到了杭州,其實,南宋君臣一直將杭州視為「行在」,即皇帝出行暫居的地方,而奉汴梁為帝都)

雖說劉福通、韓林兒以「復宋」為號召建立了宋政權,而查宋濂《宋學士文集》卷三,《翰苑前集》卷三《於指揮墓志銘》,裡面有提到:「徐壽輝建偽號曰宋。」則徐壽輝的天完政權也同樣有「復宋」的思想。則其將屬於河南行省的廬州及其周圍地區命名為汴梁行省,就不足為奇了。

汴梁行省治所設在廬州,當時廬州的首腦是誰呢?

就是左君弼。

黃金所著《皇明開國功臣錄》卷三二《左君弼傳》中載:「左君弼,廬州人。元季壬辰,群雄倡亂,君弼黨於彭祖,聚眾數千。」

即左君弼是南方彌勒教首領彭瑩玉的門徒,跟隨彭瑩玉一起舉事,據廬州稱雄。

跟隨彭瑩玉一起起事的著名人物還有李普勝、趙普勝,前者據無為,後者據含山。

按照孫宜《洞庭集》《大明初略二》中的記載,左君弼和李普勝、趙普勝的關係並不好——「巢湖水雄雙刀趙(即趙普勝)、李扒頭(即李普勝)者與廬州左君弼素相仇。」

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月,彭瑩玉被害於瑞州(今江西高安),左君弼便開始鬧分開,動刀子去并吞巢湖水師。

何喬元《名山藏.廖永安傳》載:「廬人左君弼者,亦故為彭祖將,以書招永安,永安等不從,君弼率兵攻永安,永安數不勝,乃使韓成持書見高帝(即朱元璋)和陽,願以舟歸。」

黃金《皇明開國功臣錄》卷二《廖永安傳》亦載:「左君弼據廬州作亂,永安等頗為所窘。」

也就是說,正因為左君弼的武力脅迫,以趙普勝為首,內含廖永安兄弟、俞廷玉父子、張德勝等英雄豪傑的巢湖水師歸附了朱元璋,於是才有了後來朱元璋渡江據南京、建大明等一系列風雲事件的出現。

因為朱元璋接納了巢湖水師,左君弼對朱元璋恨之入骨。

大概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左君弼和張士誠結盟,共同對付朱元璋。

該年,張士誠遣大將呂珍進攻韓林兒、劉福通於安豐,左君弼發大軍相助。

朱元璋親率徐達、常遇春入援安豐,救出了韓林兒。

常遇春乘勝追擊左君弼,圍著廬州打了三個多月,因為洪都(今江西南昌)戰事緊急,最終放了左君弼一馬。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四月,徐達和常遇春再攻廬州,城下。左君弼本人脫逃,其母妻及子被徐達押送往南京。

左君弼逃哪兒去了呢?逃到安豐,投降了元將竹昌、忻都。

吳元年(1367年)二月,朱元璋寫信給左君弼,招降,稱:「天下兵興,豪傑並起,豈惟乘時以取功名,亦欲保全父母妻子於亂世。」並主動將其母交還。

一年之後,即洪武元年(1368年),當徐達率兵北伐,平定山東,西指汴、洛,左君弼感到元朝已經垮台,舉旗請降。

左君弼降明後,任廣西衛指揮僉事,負責駐守廣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青年皇帝以唐太宗為偶像,銳意中興,終被宦官馴服,原因讓人深思
元末起義軍中第一大英雄,是壯烈而死還是鬱悶而終,至今尚無定論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