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除了BAT三巨頭,這些嘉賓關於 AI 的觀點同樣精彩

除了BAT三巨頭,這些嘉賓關於 AI 的觀點同樣精彩

鈦媒體註:在今日舉報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互聯網科技行業BATM等國內外巨頭分別就人工智慧企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謂是金句頻出、乾貨滿滿。各大企業作為AI領域的布局者,他們在各個擅長的領域推動著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

圖靈獎得主Raj Reddy:人工智慧將消弭戰爭

面對「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等各種誤解,首位亞裔圖靈獎得主Raj Reddy表示,面對AI,他看到的是積極和繁榮的景象。他還甚至大膽稱,當人工智慧賦予全人類富足的資源,戰爭自然消弭於無形。

談及為人工智慧的未來,他更是充滿了信心。Reddy表示,人工智慧一方面可以讓人類更快、更好地完成本來就會的任務,另一方面可以讓人類實現以前不會的任務。而他將這兩個方面分別稱為「認知放大器」、「守護天使」的人工智慧。前者讓人類的生產力提高,有時間去做其他更富創造力的事情。而後者可以預測大到颱風、海嘯、地震,小到交通擁堵的問題,保護和幫助人類。

此外,他表示:「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專屬「守護天使」,千人千面,而且隨時在線,不斷學習。我非常看好AI帶來的前景,更多人受益,每個人都能變得更好,只是不要忘了從歷史中吸取經驗,防患未然,科技向善。」

劉慶峰:語音識別技術明年達到專業八級水平

作為語音交互技術上的佼佼者,科大訊飛非常自豪的發布了在語音識別上的技術進展。科大訊飛創始人、董事長劉慶峰透露,科大訊飛目前實現了大學六級口語水平的英語語音到語音機器翻譯。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科大訊飛的產品將在明年上半年達到專業八級的水平。

劉慶峰認為,人工智慧下一步的發展關鍵有兩點。首先是演算法突破,「能不能讓人工智慧自主學習,把行業的人工智慧變成通用人工智慧。」第二是人機耦合。「這不僅僅是技術發展的趨勢,更是社會倫理的要求。」劉慶峰認為,未來比人類更強大的不是AI而是掌控AI的人類。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生活,應該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AI助手,把自己從簡單重複的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同馬化騰一樣,劉慶峰也認為人工智慧一定需要全球開放合作。人工智慧不是單個企業的事情,是整個社會從法律、標準、倫理、人文的協同進步。「人工智慧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和所有人有關,值得我們共同為之奮鬥而努力。」

雷軍:小米的突破口在loT

雷軍曾經認為在100年內都不可能擊敗圍棋,兩年半前AI贏了。他表示,這是因為技術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和突破,不僅僅是計算能力的原因,最核心的是演算法的突破,使得AI進入了大規模的實用階段。它是人類社會的重大突破。」

AI如何加小米,雷軍稱,「在深度思考後,別無選擇,要把AI演練成小米重要的戰略。」我們的優勢是有海量設備、海量數據,我們有對AI時代的認知,我們的突破口就是IoT。

潘雲鶴:實用機器人應當模擬人的智力而非行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談到,真正實用的機器人是一個自主智能系統,它不是模擬人的行為,而是模擬人的智力。他還提出了「人工智慧2.0」的概念,並給出了三點原因:

一是因為人工智慧正遇到60年沒有遇到的很大的變化。他表示,在60年以後,中國出現了大量的新需求,像智能城市,它不是講一個人的智能變化,而是講一個城市如何巧妙運行;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遊戲……這些需求是60年前不曾想到的。

二是因為我們遇到了一個與60年以前完全不同的智能環境。

三是因為我們的目標也有所變化。機器的智能和人的自然智能是不同的,他們是兩種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智能。最好的辦法是將兩種融合,變成一個更強大的智能體來為人類服務,這就是人工智慧2.0希望能解決的問題。

他指出,世界原來是兩元空間——人類社會空間(H)和物理空間(P),近年來增加了新的空間C(cyberspace)。人工智慧2.0已經出現了一些技術端倪。

他談到,在信息變化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新的通道,不僅對人工智慧、對計算機科學,對所有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社會科學的研究都提供了新的途徑新的方法新的通道,甚至還會出現新的門類。潘雲鶴認為,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人體一體化智能、跨媒體智能都已經開始了應用。

沈向洋:要基於人類立場來設計和發展人工智慧

來自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也表達了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他稱,今天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主要得力於三個因素,我稱它為兩大一精。首先,是越來越多因為互聯網和物聯網帶來的大數據第二,雲計算帶來的強大的計算能力,讓我們輕鬆駕馭全球的信息,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計算,去獲取和處理信息。第三,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精準演算法已經可以支持我們自主地完成相當多的複雜任務。

同時,他分享了微軟微軟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思考。沈向洋稱,首先,我們相信,人工智慧將會延展人類的能力。這要求必須以基於人類立場來設計和發展人工智慧,以人為先——以人為中心。以人為先的途徑,關鍵在於設計系統時,讓人工智慧放大並提升人類智能,而非取代人類智能。同時,計算機本身並無善惡之念。善惡之心在於人類、在於人工智慧系統的設計者。

圍繞此次WAIC 大會,鈦媒體內容團隊正在活動現場第一時間對會議內容進行報道,歡迎下載鈦媒體 APP 並關注鈦媒體微信公眾賬號(taimeiti)、微博賬號「@鈦媒體」,及時獲取更多有關商業科技的獨家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中國暫停網路遊戲版號審批,多家遊戲廠商股價下跌
兩大難題,子彈簡訊能飛多久?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