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學佛的人,要先看道德經,你認同嗎?

學佛的人,要先看道德經,你認同嗎?

對於學佛者來說,為什麼有些人悟性高?有些人悟性差?這究竟原因,到底在哪裡?

很多人會認為,有些人天生悟性就高於別人,也有一些人,認為悟性與後天的學習有關。

個人是傾向後者的,當然天生悟性高的人,確實也存在,不過那只是個別。而對於我們,要向提高悟性,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學習來完成,曾國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歷史上,還有很多,天生愚鈍,但通過後天努力,最終收穫了智慧的人。

學佛的人,要先看道德經,你認同嗎?

對於學佛者來說,通過後天的努力很重要,當然,努力的同時也是有捷徑可走的。如果你有幸,讀過並了解,這部經典,你將來的路,一定要比別人走的順。

要想提高悟性,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先去了解,道家老子的五千字真言,也就是道德經。

如果你讀過道德經,再去接觸佛經,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悟性也不差,本人就是通過學習道德經,才接觸到佛經,因為有了學習道德經的基礎,所以在學習佛經上,才能一路暢通。本人學佛,還不足兩個月,但因為之前看過周易,學過道德經,所以剛接觸到佛經,就已經知道,佛經是開啟智慧寶藏的一把鑰匙,並緊緊握住了它,此後也不打算再放開手。

學佛的人,要先看道德經,你認同嗎?

據我了解,很多人都是通過學習儒道思想,最後才接觸到釋家思想,而接觸了釋家經典後,往往就會愛上它,並且一愛就是一生。

因為儒家很少講生死,道家更多講自然,所以對於生命的困惑,只有佛法講的最徹底,這也是很多學儒道之人,最後遁入空門的原因。

歷史上的禪宗二祖,神光就是這樣的人,神光自幼開始學習儒道,精通詩、易,當神光接觸到佛法後,才深感孔老之教,庄易之書,未盡妙理,後一心專研佛理,最後決定出家,並繼承了達摩祖師的衣缽,改名慧可。向慧可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所以說,要想成佛,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向慧可一樣,先去學習儒家思想,把人做好後,再去學習道家思想,理解了道德經,也就理解了宇宙、自然與人生,最後如果緣分到了,你自然就會去尋找自己的心。

學佛的人,要先看道德經,你認同嗎?

所以說,悟性的高低,與學習的多少有很大關係,天生悟性高的人,並不多,後來悟性高的人,也不少。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悟性差,那就先去把道德經讀了,如果你讀了一遍,沒有用,就讀十遍、百遍,還是沒有用,你就放棄吧,因為你的心,不在思考上,學佛學道,都需要一顆會思考問題的心,如果你缺少它,就先尋找它,只要找到了,你才能在後面的路上,越行越遠。

一門深入也好,三門齊修也好,只要適合自己,總能進步。只有在不斷的進步中,才能正確的認識宇宙人生,才能了脫生死。

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以及蘇格拉底,他們都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四位影響全世界的聖人,幾乎是同一時期出現在世界各地,這種巧合也說明了,真理只有一個,無論你選擇走哪條路,當你悟道的那一刻,最終大家還會相遇在一處。所以不要執著走哪條路,學哲學、佛學、以及儒、道都沒有壞處,如果對道德經、壇經、易經,產生了分別心,只認為自己學的才是真理,那就偏離了軌道。

要想少走冤枉路,建議大家多讀道德經,要想提到悟性,也只有多學多思考才行。

您怎麼看學佛去讀道德經,歡迎留言,為大家指明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