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浮世佳人,沒落的文化

浮世佳人,沒落的文化






說起日本,就想到了日本的藝妓文化,但你對這個沒落的文化有多少了解?



伴隨著日式傳統的奏樂,跟著小編走進藝妓文化的篇章。




當年的一部《藝妓回憶錄》,微微撩開了一角濃妝艷抹下的神秘面紗,三分入骨,讓我們能夠窺探一下當年的繁榮與風華。




影片中的小百合,原型就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岩崎峰子,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和美國總統福特都曾是她的座上賓。








作為日本街頭的文化標識,一張粉白的面孔,烈焰紅唇,看上去猶如雕飾華美的石膏人偶。穿上莊重華麗的和服,優雅而迷人。踩著一雙木屐,碎步而行,舉止間無疑透露著東方女人的典雅和內斂。






幽暗中,依然清晰美麗。







那麼,藝妓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從前,有過多的人把其和妓女划上等號,實際上是一種在日本從事表演藝術的工作者。傳統上,除了為客人服侍餐飲外,大多數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助興。在日本人的傳統觀念中,藝妓是非常體面的職業,一個家庭有女孩子成為藝妓將被視為一種榮譽。



藝妓從小經過嚴厲的訓練,一言一行都很有講究,多年學藝,化上精美的妝容,穿上精緻的和服,精妙典雅,如同一件絕美的藝術品,窮人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這是日本女性柔情與嫵媚的融合,端莊優雅,也是東方神秘的藝術文化。








藝妓賣藝,要才色兼備,精通歌舞和各種樂器,舉止投足間都要足夠溫婉,足夠雅緻。身為藝妓,當然還需要教養,多數藝妓都是藏在暗處做別人的情人,要足夠隱忍。




不同的級別身著不同的裝束,一年年過去,鶯歌燕舞,燈紅酒綠,年華已逝的會退出藝妓圈,用自己的積蓄過下半輩子。



過去,藝妓風靡一時,而二戰之後,日本各地仍有很多花街,但藝妓變相賣身的越來越多,新興娛樂場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小受訓學藝,把握花樣年華,這樣的文化已漸漸沒落。








如今,藝妓風光已不再,只有那些依舊堅持著傳統的人,但已失去了曾經的精髓,如此瑰寶已經長埋地下。




藝妓已被視為一種文化財產,並作為京都的藝術象徵而存在。現在偶爾能在京都的祗園看到與你擦肩而過的藝妓,打著傘,腳踩木屐踏著小碎步,行色匆匆,華燈初上,這裡的一條條小巷似乎講訴著各種美麗的風情故事。每年的5月份在京都地區會舉辦著名的藝妓節,感興趣的親們可以去一睹藝妓的優雅姿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旅遊 的精彩文章:

「楓」起東洋,醉卧秋「日」
活膩了!來這吃飯背後都陰嗖嗖的!

TAG:日本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