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9 月 17 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英文名為 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2018,簡稱 WAIC2018)在上海徐匯西岸藝術中心正式開幕,首先舉行的是大會主論壇。一批重量級學術專家,以及來自中外企業界的知名人物,比如說我們耳熟能詳的馬化騰、李彥宏、馬雲、雷軍等。雷鋒網注意到,此前宣稱要出席本次大會的劉強東沒有出席。

上午 9 時,大會主論壇正式開始。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圖靈獎獲得者 Raj Reddy:AI 將讓全球經濟擴大 10 倍

接著,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Raj Reddy 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未來的機遇》的主題演講。Rej Reddy 表示:


很多人看到人工智慧,看到的都是悲觀的景象,但我看到的是光明的未來。人工智慧技術會讓互聯網使用的人數至少翻一番。整個經濟的效益就可以增加 3 倍。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全球 GDP 的增長,現在是 100 萬億,接下來 20 年內可能會是 10 倍。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他還表示,未來人類如果擁有了「人工智慧守護天使」,就能幫助人類及時應對災難,度過颱風、海嘯等無法預測的災難。他還認為,未來世界將不再發生戰爭,因為過去 3000 年來發生的戰爭大多因資源不均產生,如果人工智慧技術能將資源分布變得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那麼世界將再無資源掠奪,也將再無戰爭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必將邁向 2.0

而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在隨後的題為《人工智慧 2.0 及其技術端倪》的主旨演講中表示:


60 年前是用計算機模擬人的行為,經過 60 年的發展,機器的智能和人的自然智能是不同的,本質完全不同。機器智能在某些方面比人更聰明,但人的智能在某些方向是機器智能無法替代的,最好的辦法是結合起來,變成一體為人類服務,這就是人工智慧 2.0。我們做出判斷,人工智慧必將邁向 2.0。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在演講中,潘雲鶴提到了 AI 賦能行業高校運行的案例。比如,大渡河水電公司彙集 105 個水溫、雨量自測站點和中美國家氣象中心、歐洲天氣預報中心等數據,由人工智慧技術根據各電站的水位平衡、少調負載、控制棄水、市場需求以及機組工況等,對公司的三座水電站自動進行一體化調度控制,大大增加了發電量。

潘雲鶴表示:


自主智能裝備湧現,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又一新端倪。去模擬人的機器人往往不如對機器人進行智能化的升級,來的更加直接。模擬人的最高水平的公司是波士頓動力,但是真正實用的機器人,是自主智能系統,這一系統不是模擬人的行為,而是模擬人的智力。

2018 世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藍皮書發布

在 Raj Reddy 和潘雲鶴兩位學術大咖的演講結束之後,本次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迎來了一個小高潮——由 Gartner 和信通院聯合編製的《2018 世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藍皮書》,該書對全世界的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統攬式的描述,其中的主要兩個成果是 2018 全球人工智慧技術成熟度曲線及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地圖;藍皮書指出,人工智慧仍處於早期採用階段,許多企業也還處在正在考慮採用 AI 和規劃 AI 的階段。

與此同時,本次大會也成立了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該聯盟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商湯科技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倡議設立。

隨後,大會進入到企業界的演講環節。

馬云:AI若不能推動製造業轉型將失去意義

首先登台演講的,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他的演講題目是《智慧創造未來》。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馬雲表示,人工智慧從一種技術的概念,確定成為一場勢必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技術革命;AI 是技術,但又不是一項具體技術,它是認識外部世界、認識未來世界、認識人類自身的一種思維方式。馬雲還表示,AI 應該翻譯為機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慧,不需要擔心機器智能會超越人類智慧,還是要擔心人類智慧本身會自身停止生長。

他認為,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徹底重塑傳統製造業。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模化、標準化向個性化、智慧化轉型,將很難存活下去。AI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製造業結合推動轉型升級,也將失去意義。


「未來成功的製造業一定是用好智能技術的企業,因為不會用智能技術的企業都會進入失敗領域。」

馬雲表示,人工智慧也好,機器智能也好,都不是簡單的技術的改變,而是生產力、生產關係、生產資料的改變。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係,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會被數據、被計算所改變。


「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讓製造業自動化、規模化、標準化,而數據時代,製造業是個性化、智能化、按需定製。」

馬雲談到,未來製造業不僅僅是製造業,而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未來製造業依靠的不是資源和產業配套,而是數據、服務業,服務業發達的地方,新製造會起來。未來製造業的重點不是引進資金,而是引進知識和人才。

這是馬雲過去一個月內第二次談及新製造。在此前的重慶智博會上,他就提出,新零售之後,新製造是關鍵,新製造是經濟轉型的新動力,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也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完美結合。實體經濟和互聯網以後誰也離不開誰,未來90%的零售在互聯網上,90%的製造業在互聯網上。

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強調,AI不是某項技術,而是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是我們改變世界的工具。

「AI技術、區塊鏈技術、IoT技術,這些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製造業、服務業相結合,不能推進轉型升級,不能推動社會更加綠色、更加持續發展、更加普惠,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快樂,也將失去意義。」

馬雲還談到大熱的互聯網金融。他認為,不是通過網路就是互聯網金融,今天絕大部分P2P公司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在做非法金融服務,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依靠數據技術、依靠數據風控體系和數據信用體系。「當你擁有大量數據的時候,必須用AI機器智能來源進行風控。」

馬雲最後表示,如果數據時代的使命之一是推動轉型升級,是解決今天經濟社會的許多問題,那麼我們的規則、體系,我們的思考方法和教育,都要改變。


「創新要嚴防葉公好龍,這不僅僅是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挑戰,也是政府運營巨大的挑戰。」

馬化騰:AI 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這一技術可能會變成萬能鑰匙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了《人工智慧助力創新發展》的演講。馬化騰表示,上海發展 AI 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智能晶元、到軟體、硬體服務已經形成全產業鏈布局;上海能吸引全球最優秀的科技人才,為創新應用提供大數據和應用場景。由此,騰訊華東總部已經落地上海,和上海的合作將全面升級。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他從「可知」、 「可控」、「可用」與「可靠」的角度,提出了人工智慧發展過程需要面對的四個問題,希望引發全球 AI 從業者的思考。第一個是「可知」,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第二個是「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慧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第三個是「可用」,人工智慧是否能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第四個是「可靠」,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

他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慧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馬化騰說,「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慧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我覺得它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往「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註做連接,我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今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0億,成為中國首個用戶突破10億量級的互聯網產品。目前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與物,也就是把我們與常用設備實時有效地連接起來,那麼我們的節點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的量級。

「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關鍵就在於人工智慧。可以說,整個人類的「朋友圈」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他表示。

今年騰訊提出的目標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為此,騰訊需要做好「連接器」、「數字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

馬化騰稱,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慧是我們「數字工具箱」中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雲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

據了解,騰訊 AI Lab、騰訊優圖、WeChat AI 三大 AI 實驗室集體亮相大會,騰訊 AI 開放平台也正式發布,未來將與各方一起共建AI生態。

馬化騰稱,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的決心,可以用「眾志成城」來形容。

最近,騰訊的華東總部正式落戶上海,騰訊與上海市的合作將全面升級。其中雙方最為重要一個合作領域就是,騰訊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慧產業,並將先進技術充分應用於文化創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領域,全面加入「智能上海」行動,共同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實際上,騰訊優圖6年前就將總部落地上海,一直積極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據悉,騰訊是國內將AI技術運用於醫療領域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目前,騰訊覓影重點在兩個方向上努力:一個是AI醫療影像處理,運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對各類醫學影像進行學習訓練,目前已經在早期食管癌、宮頸癌、肺癌、乳腺癌等領域,可以輔助醫生進行高效、精準的診斷與篩查;另一個方向是AI輔診,目前我們首先開放了智能導診技術,可以根據醫院需求定製,緩解醫院導診諮詢的壓力。2017年,科技部宣布,將依託騰訊建設醫療影像方面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

馬化騰還強調,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後果。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也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

馬化騰還表示,AI 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這一技術可能會變成萬能鑰匙,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說,國內一些黑產利用人工智慧,會讓病毒的分發更加隱秘,甚至讓網路詐騙更加精準。騰訊安全團隊正在藉助 AI 技術,形成對黑產的動態打擊。由此他提出四個問題:未來 AI 是否能做得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沈向洋宣布:微軟將在今年成立亞洲研究院上海分部

接著,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發表了題為《聚生態之力,助 AI 創新》的演講。沈向洋表示,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主要有 3 個原因:一方面互聯網和物聯網帶來的大數據,另一方面雲計算帶來了強大的計算能力,最終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精準演算法已經可以支持自主地完成相當多的複雜任務。因此他認為,人工智慧將會顛覆所有的商業應用、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談到微軟在人工智慧方面的發展之後,沈向洋宣布,微軟將在上海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推動上海的基礎研究和發展;同時,微軟將與上海儀電合作,在上海建立人工智慧創新院,創新院旨在打造將人工智慧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的基礎平台。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專家,沈向洋表示,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主要有3個原因:一方面互聯網和物聯網帶來的大數據,另一方面雲計算帶來了強大的計算能力,最終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精準演算法已經可以支持自主地完成相當多的複雜任務。因此他認為,人工智慧將會顛覆所有的商業應用、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在演講中,沈向洋主要回顧了微軟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思考和實踐,包含了微軟必應智能搜索(Bing)、微軟小冰、微軟智能雲Azure等。

李彥宏:AI 時代全面到來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 AI 時代全面到來》的演講中表示:


20 年前,我們覺得信息化是現代化,企業做了一個網站,就是現代化。今天現代化的定義要改了,就是 AI 化。人工智慧的滲透力不斷提升,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變革影響越來越突出,提供新的動能。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 AI 沒有關係。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重要的是率先擁抱 AI,儘快使自身 AI 化。

李彥宏還表示,不夠 AI 的企業,註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AI 技術更快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為解決社會問題開闢新的路徑。

他認為,AI 化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當越來越多的公司擁抱 AI、融合 AI,AI 技術會更快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使得我們的民眾享受到智能的福祉,同時也為解決社會問題開闢新的路徑:


比如說我們之前用AI技術,用人臉識別來尋找走失或者被拐賣的兒童,這個過去用人去一一地去對應,就算是花個十年、二十年你也找不到,但是,用計算機的能力,用今天的AI能力,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效率,提升匹配度,這樣已經有很多的成功案例;

再比如說,我們今天城市交通擁堵不僅造成了經濟的損失,而且衍生出來了空氣的污染、摩擦糾紛……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無人駕駛和車路協同的技術可以對此進行有效的改善和治理,讓經濟的發展血脈更加暢通。

雷軍:AI 是小米的重要戰略,而小米的突破口是 IoT

接著,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登台,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的演講。雷軍首先亮出一個觀點稱,AlphaGo 是人工智慧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這是因為技術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和突破,不僅僅是計算能力的原因,最核心的是演算法的突破,使得 AI 進入了大規模的實用階段。由此,雷軍表示,人類進入了人工智慧的新時代。

對於小米公司,雷軍表示 AI 是小米的重要戰略,小米的優勢是有海量設備和海量數據,而小米的突破口是 IOT。他最後表示,AI 和 IoT,也就是物聯網,既讓公司立足,也為整個世界的 AI 發展作出一點點的貢獻,實際上,小米現在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級 IoT 平台,AI 智能助理(小愛同學)在其中的角色至關重要。

AWS宣布:在上海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接著登台的,是亞馬遜 AWS 副總裁 Swami Sivasubramanian,他的演講題目是《以機器學習推動人類創新》,他首先談到了 AI 的重要作用,比如說在醫療領域,甚至在 F1 方程賽中。隨後,Swami Sivasubramanian 宣布 AWS 將在上海建立人工智慧研究院,該研究院將成為一個包括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工程師和技術項目經理在內的、功能齊全的團隊,開展以中文為主的多語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參與和開發開源深度學習生態系統,支持中國客戶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方面的應用落地。

上海市正在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計划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慧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 。據了解,這是AWS在亞太地區首個人工智慧研究院。

人才措施:引進眾多AI大咖

雷鋒網獲悉,在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會看到世界各地和中國本地的頂尖人才,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領先的機器學習科學家、AWS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總監Alex Smola博士,加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系Pietro Perona博士和Allen E. Puckett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亞馬遜人工智慧應用科學總監Stefano Soatto,以及AWS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沐博士。

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成為一個包括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工程師和技術項目經理在內的、功能齊全的團隊,開展以中文為主的多語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參與和開發開源深度學習生態系統,支持中國客戶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方面的應用落地。

成立目的:推進深度學習演算法及其未來應用

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與AWS遍布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研究院一起,聚焦於推進和發展深度學習演算法及其未來應用。它將為AWS貢獻於中國的開發者社區發揮關鍵作用,將提供多種工具,讓客戶更容易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構建模型並在深度學習生態系統中運行。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還將培養中國新一代的機器學習人才,與中國的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協作推進人工智慧研究項目,聯合建設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研究實驗室。

「亞馬遜已經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投入20多年。在中國,我們與一些具有世界級遠見的公司攜手,例如圖森TuSimple、氪信科技CreditX、匯量科技Mobvista、Hubble Connected和流利說等,他們已經在使用AWS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雲服務來構建關鍵業務應用程序。」

亞馬遜機器學習副總裁Swami Sivasubramanian先生如此表示。

他還談到,隨著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的成立,他們將與AWS中國團隊、中國產業界和學術界密切協作,幫助更多客戶實現人工智慧民主化,讓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惠及所有人。

誰將擔任首任院長?

雷鋒網獲悉,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將由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紐約大學全球網路教授張崢領導。張崢教授在大規模分散式計算理論與實踐、及其與機器學習的交叉領域被公認為經驗豐富的世界級專家。他擁有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博士學位,是計算機協會成員,也是SIGOPS APSYS研討會和CHINASYS研究社區的創始人。

張崢表示:「非常榮幸加入AWS人工智慧研究院,與世界上最聰明的一批人共事,我們有機會激發創新,讓技術變得簡單、快速、有用,服務於中國各種規模的企業和機構。」

科大訊飛劉慶峰:人工智慧將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

隨後,科大訊飛創始人、董事長劉慶峰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將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的演講,劉慶峰表示,AI 在多個領域的發展有重大進展,比如說語音到語音的機器翻譯在明年能達到專業八級的水平,機器人全科醫生使得大家看病成本能大大降低等。劉慶峰還表示,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非常重要,既要技術合作,也要法律、倫理等層面的合作。

商湯科技湯曉鷗:宣布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成立

隨後登台的,是商湯科技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他的演講題目是《人工智慧,大愛(AI)無疆》。湯曉鷗表示,人工智慧與傳統產業沒有邊界,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實現賦能百業,AI 的價值是幫助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解放生產力;另外,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全世界的智慧,全球企業、機構應該加強合作,打通 AI 學術研究的國界。在現場,湯曉鷗用一段視頻展示了十幾種人工智慧技術,顯得別開生面。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在湯曉鷗教授看來,首先,人工智慧與傳統產業沒有邊界,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實現賦能百業。湯曉鷗教授表示,「並不存在AI這個行業,只有AI+這個行業。AI需要與傳統產業合作,這種關係是結合、賦能,而絕不是顛覆。AI的價值是幫助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解放生產力。」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BAT 同台辯 AI,微軟亞馬遜爭相落「滬」


同時,商湯還聯合15所高校成立「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發起儀式, 這一聯盟由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球15所高校及商湯科技共同發起,旨在通過跨越學科、跨越地域的學術合作,匯聚全球的「最強AI大腦」,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慧學術交流平台,持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共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長足發展。

此外,商湯科技作為唯一全程合作夥伴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AIWIN),也在大會開幕式上正式揭曉SAIL榜單。

吳恩達:學習「小數據」同樣需要得到充分重視

最後登台的,是 Landing.AI 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吳恩達。在演講中,吳恩達表示,學習「大數據」對於人工智慧性能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學習「小數據」同樣需要得到充分重視。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工智慧企業都能通過分析 100 萬張以上的圖片,提煉、模擬出先進的演算法,如何訓練人工智慧,通過只分析 100 張圖片就能優化出有效的普適性演算法,是下一步重點攻關的方向。

伴隨著吳恩達演講的結束,本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最重磅的主論壇開場環節也由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的進行的,將會是大會的分論壇。雷鋒網也將在現場為大家帶來更多的 AI 相關報道,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小鵬自動駕駛也來了,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再添新成員
這篇文章要給頻頻遭黑的特斯拉翻案,看完後你會心服口服嗎?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