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感激涕零!英國醫生診斷書終於告別天書了,還將更走心!

感激涕零!英國醫生診斷書終於告別天書了,還將更走心!

「每次去醫院看病,診斷書上的結論晦澀難懂,宛如天書,最後出了醫院,連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也是雲里霧裡……」相信很多人對此感同身受。

不僅是在中國,英國也是如此。

除了專業醫學術語,英國的醫生還會在診斷書上寫一些拉丁文或是縮略詞,更是讓患者難以理解。遇到緊急病症,面對高深莫測的診斷書,還會使患者心急如焚,這就如同火上澆油。

「連基本的病情都看不懂,還讓我怎麼和醫生進一步交流!」

Kamila Hawthorne醫學教授說:「我見過很多患者要求我"翻譯"他們從醫院收到的信,其實這只不過是一份醫學摘要。」

針對於像這樣醫生與患者之間溝通存在障礙的問題,皇家醫學院(The Academy of Medical Royal Colleges)提議在醫療過程中,醫生盡量避免使用拉丁文、縮略詞或是太過晦澀的專業醫學術語,改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

皇家醫學院還發起了Please Write to Me計劃~該計劃要求醫生親筆寫信給病人,而不是複製一份寫給區域GP診所的信件。

在以往的英國體系中,專業醫生會根據預約,每個月大約發500萬封郵件給區域GP診所的門診病人。對,你沒聽錯,就是如此不走心的500萬封……

而門診病人在收到信件後,就需要按照他們所理解的內容,再次去GP診所和醫生討論病情。這樣一來,醫生並不能有效地針對患者作出相應的診斷,常常會因為病人理解有誤,而導致病情診斷不夠準確。

而Please write to me計劃將打破這一程式化的看病流程。該計劃不僅提議醫生親自撰寫「個性化定製」的診斷書,還建議醫生採用人性化的診斷書書寫風格—改用親切的語氣,多使用像:「很高興第一次見到你和你的丈夫」之類。

在書寫患者病情時,還不建議使用太過直白的語言,像「你是糖尿病患者」這樣的語句難免讓人傷心,而是建議醫生多使用委婉的語言

相關的變革指南由學院起草,代表所有醫療部門的成員全票通過。主要舉措如下:

避免使用拉丁語,例如使用「每日兩次」而不是「bd」

使用簡短的句子,簡單的英語,並在每個段落中只涵蓋一個主題

使用「我」和「你」而不是「他」或「她」,並使用主動而非被動動詞

避免醫學中常見的許多縮寫詞

不要使用可能導致混淆的詞語,例如「慢性」。 雖然在醫學界它意味著「長期」,但許多患者認為這意味著「病情非常糟糕」

醫生也應該說「兒童」(children』s),而不是「兒科」(paediatric),「腎」( kidney)代替「腎」(renal),「腦」 (brain)而不是「大腦」(cerebral)。

「患者一定會非常滿意這項變革,因為他們往往是最了解病情的人,這樣有效的溝通有助於他們更好掌控病情,它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記住與醫生在門診診所討論的內容,並讓他們相信醫生將其視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案例。」該學院患者委員會主席Peter Rees表示。

歡迎關注最懂英國的微信號

「英國大家談」(ukdajiatan)

— The End —

文/方雯雯, 編輯/牛肉麵,

文章參考 BBC,The guardian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大家談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臭嘴攪翻英國,牽起梅姨手集體尷尬!
皇家賽馬會首秀,梅根靠什麼贏凱特?

TAG:英國大家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