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致敬80、90後:你的孤獨雖累猶榮

致敬80、90後:你的孤獨雖累猶榮

原標題:致敬80、90後:你的孤獨雖累猶榮


隨著最大一批90後馬上進入而立之年,60、70後口中「不靠譜」的80後和部分90後,終於成了社會的中流砥柱。


回首80、90後成長的40年,正是中國經歷巨大變革的40年。而時代的巨大變遷,帶給我們的影響不言而喻:


>出生時,遇到計劃生育,成為中國唯一的獨生子女一代。


>上學時,趕上教育改革,成為了實驗素質教育的第一代。

>工作時,碰上國企改革、全民創業潮,成為了工作不再包分配、就業壓力極大的第一代。


>快結婚時,恰逢房價暴漲,無奈只好選擇蝸居、租房、望房興嘆。


>好不容易結婚生了孩子,又被鼓勵再生一個。


……


可以說,80、90後,是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的濃縮,我們身上所有的標籤和優缺點,都有時代的烙印。


- 1 -


最近,《快把我哥帶走》電影、電視劇熱播,彈幕頻繁刷過一句話:國家欠我一個哥哥/妹妹,代表了大家的心聲。



80年代,我國開始全面實現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大部分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的成長,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因為是獨苗,爸媽當然儘力給「我」最好的,於是,「我」有了專屬的玩具,起初是驕傲的,畢竟「我」不用為了搶東西跟自己的兄弟姐妹打架,直到後來,無數次聽到有人說,「這是我姐給我買的」「我找我哥揍你」,才突然意識到,一個人,有點兒孤單。

我們這一生都無法體會,有一個跟你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另一方面,家庭的希望都傾注在一個人身上,壓力也都將在這一個人身上。


如今,最大的90後也將邁入而立之年,一對夫婦承擔兩對父母的養老和孩子的撫養問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今年初,一張攝影作品引發熱議。



(河北省張審軍的《獨生子》入選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左手是媽,右手是爸,兒子坐在中間,守護著他們,無奈、無助又悲愴。


老人看了擔憂:當我們都病倒了,照顧不過來該怎麼辦?孩子多可憐。


我們看了焦慮:我是獨生子,一個人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困難?放下工作全身心伺候父母,工作就可能丟了,工作沒了經濟來源斷掉,病就沒法治了。請護工,費錢不說,一定沒有自己伺候得好,可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說真的,這個孤寂無奈的背影,是你,是我,是一整代人的痛與無措。


彷彿一夜之間,那個小時候承諾過的「等你老了,我背你」的時代真的來了。只不過,我們背著的,是四個甚至更多人,實力詮釋了什麼叫「上有老下有小」。


(有的家庭,孩子還要再填一個)


- 2 -


目前,80、90後漸漸成為壓力最大的一代了。


從成年開始,我們面對的就是縱橫捭闔的大時代,而改革開放以來的4次創業大潮,我們全都完美錯過了。


>80年代個體戶崛起,個體經濟開始衝擊計劃經濟,激活了人們對於物質的渴望,中國第一批企業家賺到了第一桶金,當時80後還是小屁孩,90後還沒出生。


>90年代市場經濟席捲全國,「南巡」進一步打破了人們禁錮的思想,下海潮湧起,發財致富開始成為全民的理念,當時80後還是小學生,90後還在幼兒園。


>90年代末開始,互聯網大潮襲來,現在的互聯網門戶大多是那時創立的,互聯網開始顛覆中國的經濟結構,當時80後才讀高中,90後還在義務教育。


>現在,個體時代崛起,人人都能成為品牌,本是大眾創業的最好時機,然而,我們已經上有老下有小,按部就班工作了數年,注意力都在維持現有的穩定上,逐漸心有餘而力不足。


……

我們是房奴,每個小家庭幾乎都背負著20~40年的房屋貸款;也是孩奴,圍繞著孩子的健康、教育搶資源、上下求索。我們的上一代很難體會,為什麼小夫妻兩個都上班賺錢,卻還說養不好一個孩子。


而待我們老去,首先面對的是延遲退休,其次又將成為最先體驗老齡化、少子化影響的第一代人,從2013年開始,每年進入退休年齡的老人數量不少於1700萬,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卻不多於1300萬,人口紅利首次轉變成人口負債,並且這種趨勢至少會持續25年(2038年),老齡化速度正在遞增,而2040年,正好是80後集體退休的年齡。


盧克萊修在《物性論》中說,沒有什麼東西會歸於無有,但在崩潰時一切都化為原初質料。


於是,在生活的重壓下,佛系生活、喪文化、油膩中年流行起來,上一輩人又開始長吁短嘆:就知道這些孩子不行。他們哪裡知道,這些聽起來不那麼正能量的詞,其實不過是我們對自己的調侃罷了。說真的,描述我們最佳狀態的其實是那個段子:不敢結婚,也不敢離婚;不敢生,更不敢死。


80後作家張悅然說:這代人是不是變得太快了,好像青春結束得太早了一點,一下子進入了一種很委頓的中年狀態裡面。正是在這樣快速的消失當中,我們這代人需要停下來審視自己。


- 3 -


是的,中國人把日子過得特別著急,看看90後,有的才剛剛大學畢業,還沒等喘口氣兒,就要被親人甚至社會逼著在30歲之前完成人生的終極課題:有事業、有房產、有婚姻、有孩子。


明明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卻猝不及防直接被推進了「中年危機」里。


從「學生」向「社會人」轉變後,各方壓力也隨之而來。


工作上,由於剛入職場沒多久,還處於事業的起步階段,為了升職加薪拚命工作,經常加班熬夜,一刻也不敢放鬆;談了幾年的男/女朋友,也到了買房結婚的時候了,但居高不下的房價讓人望而卻步;就算家裡幫忙湊夠了房子首付,但結婚後又面臨著房貸、生孩子、子女教育、養老等問題。

這些壓力的背後,無一不指向了財富焦慮。說得直白一些,就是錢的問題,因此有人戲稱:「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於是,一個新詞「新窮人」誕生了。



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在自嘲,不是的,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開始儲蓄的人中,每月儲蓄僅1389元。


於是,各種年輕的財富擁有者怎樣遠遠甩掉我們的熱文頻繁出街,比如今年年初的那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就刷爆了社交網路。


裡面寫下了很多讓人焦慮的語句:


不管你願不願意,中年都如約而至。


大學畢業後五年,你就會發現,「同齡人」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名詞。


不會再有勻速前進的同齡人,你要麼一騎絕塵,要麼被遠遠拋下。


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總之,整篇文章一直在拿「別人的成功」和「你的平凡」作對比,一直在強調「你的同齡人,正在無聲無息地拋棄你。」


針對此文和這種現象,韓寒忍不住發言:



他說:


對這種標題我都是極討厭的。它已經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沒有賺到大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幹活認真生活,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套現幾億十幾億。身價千億的首富,面對一個園丁,一個美編,一個程序員,都不存在拋棄不拋棄的關係,時代里不同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於現狀或不甘如此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心意願,他人不可強加。


那篇文章里有一段寫道:「要麼在北上廣的寫字樓里,剛剛成為一個總監,小腹上長出贅肉,每月因為房貸不敢辭職。要麼在三四線城市裡,過著平淡,卻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日子。」我不明白這些有什麼不對不好的,當了總監肚子上有贅肉怎麼了?覺得爸爸肚沒問題的就留著,嫌棄自己有贅肉就去健身;因為房貸不敢辭職難道不正確嗎,沒有自己更喜歡的工作或者更明確的方向,辭職了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來養你嗎?三四線城市一眼能看到未來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歡飄搖動蕩起伏不定有問題嗎?


……


想起立為韓寒鼓掌: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完成他人的期待而存在的啊。當然,韓寒也在評論中說了一句:以上文字,看著可能舒服些安慰人一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借口。千萬別從一碗雞湯里爬出來,又掉進了另一碗雞湯。


- 4 -


說了這麼多,也許會有小夥伴問,你不也是在販賣恐慌和焦慮嗎?

恰恰不是,我是想說,請不要再隨意給我們貼上任何一個不負責任的標籤,前輩和後輩們沒有看到:披星戴月是我們,百折不撓是我們,擦乾眼淚說沒事的還是我們。我們有時會被生活擊打到躺平,卻從沒任生活嘲笑。


記得《我的前半生》里的一句台詞: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我們也知道,不管是幾零後,人這輩子都要經歷過這麼一段艱苦歲月的洗禮。


當你扛過去,就強大了。


當你足夠強大了,就不會再害怕現實中的坎坷和曲折了。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英雄主義,雖然偶爾懷舊,但大部分時間在為了未來奮鬥;雖然抱怨,卻也接受現實的安排。


靠自己有時候的確挺心酸的,但就算是被逼出來,也是一種能力,是誰也奪不走的底氣。


既然我們在負重前行,那麼,就不要過多地苛責自己,繼續熱愛著我們的熱愛,同時去擁抱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致敬80、90後,致敬所有在路上的人。

「真正的勇敢,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卻仍然熱愛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E讀書院 的精彩文章:

放下你手裡的奶茶,聽我說!

TAG:YUE讀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