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到隋朝之間,無數農民起義領袖都喜歡假冒同一個名字

東晉到隋朝之間,無數農民起義領袖都喜歡假冒同一個名字

在中國古代由於科學技術的落後,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在這樣的土壤中,就滋生了預言、讖語等等。比如在王莽篡漢的時候,社會上流傳過「劉秀當為天子」的讖語,所以新朝的國師公劉歆還將名字改為劉秀。誰知道,最後卻還是便宜了劉邦自己的子孫。

這個讖語雖然很靈驗,但畢竟只有兩個人爭搶這個名字。然而,在東晉之後,有一個讖語中提到的名字,卻有無數農民起義領袖來爭奪,影響一直持續到了唐朝初年。

這個名字就是「李弘」,東晉至隋朝,曾經有過無數次「李弘起義」就是因為農民軍領袖一定要搶著使用這個名字。那麼,它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魏晉時代有一大批道書問世,然而這些道書之中,莫名其貌地宣稱李弘就是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比如《老君變化無極經》就如此說:

老君變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經……胡兒弭伏道氣隆,隨時轉運西漢中。木子為姓諱口弓,居在蜀郡成都官。

這段話的意思是太上老君自從出函谷關點化胡人後,由於道家的興盛,又在蜀地托下化身,然後以「木子」為姓,以「口弓」為名諱。很明顯,這兩個字就是「李弘」。

不光如此,《老君音誦誡經》中也提到:

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返道者眾,稱名李弘者歲歲有之。

另外,《上清後聖道君列紀》更是有模有樣地強調,李弘不僅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而且他還有一個單獨的稱謂叫做「上清金闕後聖帝君」。這是什麼意思呢,這相當於是佛教中的彌勒佛,管理未來的大千宇宙,他具有和道祖相同的地位。

這種宣傳和解釋出來之後,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吸引力,無數農民領袖開始借用此名字造反。尤其是在《晉書》之中,就出現了四次較大規模的「李弘起義」。

第一次是在後趙建武八年,山東地區有人自稱為李弘應讖起義;第二次是東晉永和十二年,在江夏有李弘起義,江夏相劉岵、義陽太守胡驥有率軍討伐;第三次是在東晉太和五年,四川廣漢的李弘起義,並聯合益州的李金根共同舉事;第四次是在後秦弘始十六年,陝西地區李弘起義。

這四次起義,在《晉書》之中無一例外都被斥之為「妖賊」。作亂就是賊,而鬼魅邪道就是妖,這說明在當時,他們都是利用了所謂的讖語而煽動百姓,起兵造反。南北朝時期的劉勰在《滅惑論》中就指出:張角李弘,毒流漢季。

張角的黃巾起義影響很大,廣為人知,而李弘能與之齊名,可見在當時的影響力也不小。尤其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就有說法是天下秩序將會大亂,而李弘將輔佐聖明天子劉氏後人光復天下。這個劉氏後人普遍認為是劉裕,但無論是李弘還是劉裕都沒有讓預言成為現實。

其實在當時,全國稍微有點影響力的起義,都會想法設法拉出叫李弘的人來撐場面。雖然李弘的讖語在東晉沒有變為現實,卻在兩百年內依然不絕,隋朝末年唐弼以十萬人起義,也就是「推李弘為天子」,這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李弘起義」。

儘管在宋朝時,北宋、遼國時仍然偶爾有李弘起義,但總的來說,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與當年相比了。這個讖語為什麼會暗淡下來呢?

最根本的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它並沒有靈驗,讓人失去了耐心,也沒有那麼強大的號召力了。另外,在唐朝初年,還真有一位名副其實的李弘出生。他就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天潢貴胄,四歲就被立為太子。

可是,就是這個鐵板釘釘能當皇帝的李弘,最終也離奇去世,兩手空空。他都沒有皇帝命,後世的起義軍又怎麼還會將希望寄托在這個名字上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堂堂大唐沒有好馬,宰相說:我能讓馬價降到十分之一
這個宦官曾被人冒死相救,多年後,他冒死救下一千多人

TAG:小珏說歷史 |